见他这明显防备的模样,阿南忍不住嘟囔了一句:“怎么,那东西看起来神气活现的,还怕被瀑布冲成落汤鸡?”
“落汤鸡倒不怕,反正在西湖中时,南姑娘早教训过它了。”傅准的目光在她发间的青鸾上停了停,才慢悠悠道,“主要怕碍了南姑娘的眼。”
明明声音温柔,可阿南还是打了个寒战,搓着自己胳膊左顾右盼道:“这水风挺冷啊,怎么感觉阴森森的,阴阳怪气……”
素知这两人不对盘的朱聿恒无奈摇头,只能亲自动手将盛放琉璃灯盏的箱子打开,一一解掉外面的纸与稻草绳。
阿南窄袖束腰,行动便利,借着流光旋身而上,勾住顶上石梁,示意朱聿恒将琉璃灯抛给他。
两人一个抛一个接,对照当初的施工图样,将三十六支灯架扩展到了七十二支。
傅准靠在栏杆上看着阿南和皇太孙忙碌,慢慢悠悠地翻着施工册子,好整以暇,一点帮忙的意思都没有。
当日在海底归墟之中,三人都亲眼见过那盏高悬洞顶的琉璃灯。朱聿恒记忆力极好,观察力更是入微,此时按照他的记忆,指点阿南将各式不同的琉璃灯盏一一归置于灯架之上,调整好位置与方向。
等朱聿恒确定无误,阿南替灯轨添满油,然后抬手点燃了正中间那簇灯芯。
灯光骤亮,青色火焰沿着中空连通的铜轨蔓延燃烧,七十二盏琉璃灯从内至外依次点亮,如青莲层层开放,直至所有琉璃莲瓣全部被火光照得透亮,七十二道光华交相辉映,在地上投下斑驳迷离的影迹。
阿南挂在梁上,冲着袖手旁观的傅准一扬下巴:“傅阁主,你好意思就这么看我们忙忙碌碌?”
“在下身体孱弱,肩不能挑手不能扛,这不是怕胡乱插手,反而妨碍了殿下与南姑娘吗?”傅准装模作样地捂着胸口,但终究还是对照朱聿恒当初解出来的地图,将地面一点点填涂了出来。
灯光层叠,七十二道光彼此交叉折射,光线更显复杂。
三十六盏灯时,投射在地图之上的只是一些虚微光点,但此时七十二盏光线重叠交织,地上顿时呈现出图案轮廓来。
阿南一眼便看到了位于顺天的混沌旋涡标记,以及开封的黄龙触堤,位于钱塘与渤海的则赫然是青鸾模样。
一直在旁边如无事人的傅准,端详着这幅地图,叹了一声道:“毕竟不是原来的灯啊。”
阿南顺着他目光方向看去,见一团光斑照在了长江之上。
她立即便明白了他话中的意思。东海的青鸾从海上回首,喷吐的光晕应当是影响到了钱塘,可这青鸾吐出的光斑好似偏了一些,已经贴近长江了。
朱聿恒与她相望一眼,两人都感觉到大事不妙,立即去看玉门关左近。
琉璃灯薄厚颜色变化很大,朱聿恒仿制的虽然已尽力做到了相似,但毕竟并非原物,玉门关虽有光焰虚照,但图案映出来不甚清晰,地点好像也偏离了些许。
阿南自梁上跃下,凑近了仔细辨认。朱聿恒走到她身旁,两人一起凝视那团光点许久,阿南转头看他,问:“你觉得……是什么?”
朱聿恒端详道:“看来似是鬼影幢幢,难以辨认。”
阿南道:“我也瞧着跟鬼影似的,十分古怪。”
“就是鬼影吧。”傅准语气慢悠悠的,苍白的面容在暖橘色的层层灯光下,反倒显出光彩来,气色看来好了不少,“青莲盛绽处,照影鬼域中,自然该有个鬼。”
“青莲,鬼域,什么东西?”阿南疑惑地抬头看他。
而朱聿恒则问:“是你在归墟中曾说过的,当年你祖母留下的阵法密档?”
“正是,但这密档,我资质驽钝看不太懂,要不,殿下与南姑娘替在下指点指点迷津?”傅准取出一份发黄的旧手札,递给朱聿恒。
手札不过寥寥数页的内容,朱聿恒翻开便看见了第一页的内容,写的是“幽燕紫宸垣,星火起九泉”。
“顺天为幽燕之地,紫宸所居之处指的自然便是大都皇宫。而九泉下燃起的星火,说的便是会有一场自地下而起的大火。”傅准慢悠悠道,“我并未见过,只是听说,那个阵法依托了地下煤矿,差点将顺天付之一炬?”
“没错!”阿南赶紧翻了翻书,察觉有点不对,把小册子凑到灯下仔细看了看夹缝,发现前头有被撕走的痕迹。
“每个阵法都附有地图,唯有这一幅被人撕走了。”朱聿恒说,“看来,蓟承明手中那张地图,应该本是这里的。”
阿南抬眼看向傅准,傅准摊开手道:“我拿到手时就是这样了,你看看撕掉的痕迹,估计早有十几二十年了,跟我可没关系。”
书页撕扯的痕迹,确实已经古旧了。阿南便刷刷地翻过前面几个已经经历过的阵法,赶紧去看后面那个阵法。
翻过蓬莱那一页“怒涛尽归墟”后,她定了定神,与朱聿恒一起看向后一页。
青莲盛绽处,照影鬼域中。
阿南抬头望向朱聿恒,而他沉吟片刻,也是不知其解,抬手将这句题跋翻过去,看向后方的地图。
地图清晰又简单,寥寥数条黑线勾出路径,似一朵三瓣莲,与方碧眠常用来做标记的形状差不多。中间那片瓣的尖端似乎是道路终点,描着两个相叠的人影。
傅准指着地图,慢悠悠道:“如今我们手中有一大一小两种地图,大地图靠青莲琉璃灯光结合笛中图照映,这本册子内的则是阵法地图。然而大的太大,小的太小,复刻的琉璃灯又无法与原来的严丝合缝,能有这般效果,已实属不易了。”
阿南突然想起草鞋洲的事,赶紧刷刷往后翻去。
后面便是昆仑山阙,再后面是横断山脉。
然后,便翻过了最后一页。手札仅有这些内容,后方再没有了。
阿南不由脱口而出:“沙洲呢?”
“什么沙洲?”傅准饶有兴味地看着她。
朱聿恒倒比阿南冷静许多,他将手札又翻了一遍,里面确实只有七个阵法,并不存在他曾在青鸾高台上见过的那个沙洲。
若不是傅准就在旁边,阿南差点冲口而出,既然“山河社稷图”对应的是奇经八脉,那么阵法也该有八个才对。
她看向朱聿恒,而朱聿恒合上了那本陈旧手札,只道:“所以,无论从地图还是之前阵法的图示来看,下一个阵法在玉门关及敦煌月牙泉一带,这点确切无疑。目前,阵法的准确地址究竟在何处,是我们第一要务。”
如今尚未到敦煌,一切探讨都还只是空中楼阁。
阿南这才想起,朱聿恒身上的“山河社稷图”如今依旧是朝廷不解之谜,是以傅准可能也尚未得知,奇经八脉应该对应八个阵法。
“既然有定标、有距离、有方位,那么就算有些许差池,相信寻到准确地点亦不是难事。”阿南也立即转了口风,附和他道,“西北处还有一个阵法,位于昆仑山阙。看旁边大湖的模样,像是传说中的瑶池,我们可以按照地图上的指示方位,详细寻一寻所在。”
“剩下的一处也昭然在目,定是南方横断山脉。但是南姑娘,地图画得再精确,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时候你多走一步少走一步都是死局。再说了,‘山河社稷图’发动时间紧迫,留给咱们慢慢搜寻的机会不多。”傅准抚着双臂,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朝着她勾勾唇笑道,“其实我不说你也心知肚明,这世上唯一能依靠山川走势准确寻到机关阵法方位的人,只有那一个人。”
那一个人。
能依靠五行决推断出天下所有河流山川与天行地势的人。
阿南脸色微变,狠狠瞪了他一眼,而他微微一笑闭了嘴,抬头望着上方高悬的瀑布,说道:“南姑娘说得对,水风挺冷啊,我这常年缠绵病榻的身板可真受不住,阿嚏——”
他连打了两个喷嚏,面色惨淡,虚弱道:“在下怕是经受不住,要赶紧去再添件衣服了……”
朱聿恒便示意他先行离开,自己则与阿南细细对照着地图,将上面的标记描绘下来。
“为什么呢,为什么只有七处阵法呢……”阿南喃喃念着,目光在亭子中的地图光点上看了又看,终究没能找到第八处标记,“若这阵法真的与‘山河社稷图’有关,牵系奇经八脉的话,应该是八个阵法啊……”
朱聿恒抬头望着上方的琉璃灯,详细回忆着当初在归墟看见的那些灯盏模样,对比是否有异。
但,复原至此,确实已经竭尽人力,不可能更进一步了。
“这不存在的一点,一定关系着青鸾台上那幅怪异的浮雕。可……为什么会不一样,又为什么会寻不到?”
他们在瀑布嘈杂凄冷的水声之中,绞尽脑汁依旧无济于事,目光便不约而同地落向了傅准的背影。
傅准已走过曲桥,在外面已经暗下来的天色中一招手,屋檐上的孔雀便准确飞下,收翼落在他的肩上。
一人一鸟转过曲桥,消失在黑夜中。
阿南不由得“哼”了一声:“心怀鬼胎,怕我们查下去他会露马脚,不敢在这里待下去。”
“看来,他所掌握的,比我们知道的肯定要多一些,只是,我们暂时还无法撬开他的口。”朱聿恒沉吟道。
“如果只是收钱不办事也就算了,怕就怕他表面上和我们站一条船,实则是来图谋不轨的。”面对这无计可施的地图,想到自己已决心斩断恩义的竺星河,阿南心下极乱,恨恨道,“反正这浑蛋做出什么事情我都不奇怪!”
朱聿恒见上方灯油渐干,火光黯淡,地图也更显晦暗。既然束手无策,他便提起旁边的灯笼,点亮后对阿南道:“走吧,这边水风确实有些冷。”
两人顺着山道走到右峰,正是当初袁才人出事的小阁。
四野无人,山风阵阵,送来激湍的瀑布水声。
朱聿恒将手中的宫灯放在桌上。行宫事变后,此间侍女都已撤掉,韦杭之带着侍从也只守在曲桥处,如今只得他们两人守着一盏孤灯,颇觉凄冷。
水风濡湿了阿南鬓边,琉璃灯映照下,她碎发上全是闪闪烁烁的细碎水珠。
“天气已冷,别着凉了。”朱聿恒抬起手,帮她将粘在脸颊上的湿发拂去。
他手指温暖,而她脸颊微凉。暖凉相触的一刹那,两人似回过神,都有些不自然——
这里已经不是孤岛之上了。
在岛上顺理成章相扶相靠的两人,如今已回到了人烟阜盛之处。
于是,所有的束缚与距离,也便无声无息降临了,再无法如那般赤诚相处。
阿南抬起衣袖,默默擦去了自己脸颊的水汽。
而朱聿恒抬头望向檐角,岔开了话题问:“刚刚那只孔雀明明站在屋顶上,怎么傅准一招手,便像活的一样飞下来了,这也是机关吗?”
“不是机关啊,应该是傅准的武器,万象。”
“万象?”朱聿恒倒是从未见过傅准出手,更遑论武器。
阿南习惯性蜷在椅内,说道:“九玄门奉九天玄女为祖师,行事遵循道法自然。老子不是说嘛,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有‘拙巧阁’,有‘希声’,自然就有‘万象’。”
朱聿恒顿时了然:“大象无形,所以,那是看不见的武器?”
“对,看不见,至少我和他动手这么多次,从未见过真容,所以才显得特别可怕。”阿南撑着头拨亮灯光,但无论笼罩他们的光晕多么暖亮,依然难以抹除她眼中暗暗的畏惧之意,“我猜测那东西可能和我们在西湖碰到的水玉、渤海之中的光针一般,肯定是有实体的,只不过水玉和光针能隐藏于水,而‘万象’能隐藏于空中,是以谁也看不见,避不开。以这样的手段,招一只机栝孔雀自然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若是如此,那万象又如何攻击防守呢?”
“他已经不是这个阶段了。普通人出手讲究防守、攻击,要看对方深浅路数,然后见招拆招寻出破解击败之法。可你知道傅准在江湖上的名号吗?”
朱聿恒摇了摇头。
“‘万世眼’。无论什么机关、暗器、阵法,只需一眼便能立即找出最核心的机制,破解甚至复制,便如一眼看穿万世因果,一念破万法。”
朱聿恒想起当时曾听拙巧阁的人提及,傅准是因为阿南的蜻蜓而制造了那只自飞孔雀,而且肉眼可见的,在蜻蜓的基础上改得更为华美绚烂,甚至可以作为制胜武器,比之只能用以赏玩的蜻蜓自然更上一层楼。
他垂眼看向自己的手,以尽量平淡的口吻问:“他身体这么差,是当初拙巧阁的变故中留下的吗?”
“不,他自找的。当年他祖母傅灵焰惊才绝艳,可子女却并未继承她的资质,拙巧阁的第二任阁主——也就是傅准她娘,招了一个天赋惊人的少年入赘,可傅准的天资依旧到不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是命定的,纵然他从小便受到最好的培养,差一点就是差一点。”阿南用手指比了个小之又小的距离,在融融灯光下有些郁闷又有些钦羡地望着他道,“这么多年来,只有你与傅灵焰一样,拥有亿万人中独一无二的‘棋九步’天赋。可惜你人生的前二十年并未接触这一行,不然的话,你定能像傅灵焰那般独步天下。”
朱聿恒抿唇沉默片刻,又问:“但傅准虽然天资不是顶级,如今的造诣,看来也是超凡入圣了?”
“用命换来的,你看他现在,天天只剩一口气的样子。”阿南虽与他有刻骨仇恨,但说到此处,还是不由得低叹了一口气,“他爹娘死于阁中乱党,他被忠于原主的一派救出时才不过八岁,但已经清楚认识到了,若按部就班地练下去,怕是十年二十年也无法重回拙巧阁为父母复仇。于是他豁出一切,每日定量服用少许玄霜,强迫双手永远处在最敏感的巅峰状态,头脑心智也时刻稳定在卓绝之际,维持他的万世之眼。不过代价呢,就是要这辈子一直服药,结果变成了现在这副鬼模样,日夜受药性折磨,肯定是个短命鬼。”
朱聿恒记起阿南在海岛上玄霜残存药性发作时的痛楚模样,至今令他心惊难过。
而傅准,居然可以为了复仇、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忍受这日复一日的折磨,不肯让自己哪怕松懈一日一时。
阿南与他一起,望着傅准离去的方向沉默了许久,最终,只说了一句:“总之,是个狠人。”
留给朱聿恒的时间已十分紧迫。拿到地图之后,一行人便立即北上顺天。
京师的天气比应天要寒冷许多。朱聿恒即刻进宫面圣,阿南趁这个机会大肆采购可能要用上的东西,还在顺天故地重游了一番。
被神机营炸毁的院子已重新修好,崭新的屋子住进了新的房客。街口酒肆的老板娘依旧当垆迎客,看见她过来惊喜不已:“哟,这段时间上哪儿鬼混去了?”
阿南照旧点了盏木樨金橙子泡茶,靠在柜台上与她嘻嘻哈哈道:“大江南北转了一圈,可哪儿的茶也没有你泡的香。”
老板娘朝她飞个眼风:“我听胡同的姑娘说,你钓到了个万里无一的金龟婿,叫人好生艳羡?”
“唔……阿琰吗?”阿南想起上次在街头与姑娘们照过的一面,不由笑了,“没这回事,我们俩其实是……”
是什么呢?她又一时说不出来。
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朋友吗?好像不仅仅是这样。
是危难时同命相依的兄妹吗?又并不算兄妹情。
她耳边又想起了葛稚雅说过的话——他挺喜欢你的。
可……
刚把公子从心里硬生生剜掉的阿南,不愿再深入想下去,挥挥手打开了思绪,说道:“哎呀,总之我还是天涯飘零一孤女。”
老板娘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她:“之前你跟我说过的,蜻蜓那个呢?”
阿南沉默地摸了摸已经空了的鬓边,接过她递来的渴水,喝了一口,然后脸皱在了一起。
“阿姐,你这茶用的什么橙子啊,又苦又涩的!”
“真的吗?”老板娘端详着她的神情,笑了笑给她加了一勺,“还是甜点好。”
阿南示意她多加一点:“毕竟谁也不想吃苦啊。”
“但是,也不能谁给你点甜头,就跟他走哦。”老板娘笑着调侃道。
“放心吧,没人能让我跟着走。”阿南端着茶杯,照旧往角落里的座位走去,“我是司南,我决定的方向,没有任何人能左右。”
“那个司南,看起来不像是能被轻易左右的人。”
紫禁城的高墙让天空显得异常狭小,金色与红色大块铺陈之中,御苑的草木被缩禁于小小的丈围之内,显得紧密而局促。
皇帝在亭中置酒,与朱聿恒对酌。
亭畔摆满盛开的名种菊,亭外药香弥漫,亭中人却并未因馨香而纾解心绪,相反的,皇帝望着面前的孙儿,面露忧怒之色。
“之前朕怀疑司南是青莲宗乱贼时,是聿儿你力保她,并且答应朕说,你会驯服控制住她。可后来她在西湖为了救前朝余孽而置你于死地,你又迅速忘却了这般深刻的教训,轻易对她消弭戒心。朕倒是有点好奇,究竟是你试图掌控她,还是她已经掌控了你?”
朱聿恒立即起身,垂手道:“司南当初所作所为,孙儿一刻不敢或忘。但放眼天下,若无她助力,孙儿身上的‘山河社稷图’,怕是会陷入绝境,因此……无论她如何作为,孙儿总得先行纵容。”
皇帝端详他的神情,问:“你确定能收服这种乱臣贼子?”
“阿南虽伤害过我,却也曾多次救我于必死之际,而且她此次亦是真心诚意随我去西北破解阵法,愿圣上详加考察,再给予她些许机会。”
“怎么,担心朕会对她下手?”皇帝挥挥手,示意他坐下,“算了,朕只是提醒你,要时刻谨记她的身份和来历。”
朱聿恒默然坐下,点头表示记下。
见他目光中神采尽敛,皇帝便又问:“还记得朕之前对你说过的话吗?为了天下、为了朕与你的父王母妃、为了苍生社稷,你该当如何?”
朱聿恒缄默抬手,将掌心虚按在毒脉瘀痕交集之处,嗓音略带喑哑:“是,孙儿会不惜一切、不择手段,活下去。”
皇帝抬起手,重重地按在他的肩上,殷切的目光似在他的心上灼烧出斑斑焦痕:“好,这才是朕的好孙儿!”
取过酒壶给他斟了杯酒,皇帝推到他面前,又道:“朕原本对你很放心,因你自幼沉稳冷静,从未令朕失望过。但这几次灾难,你总是跟着那女匪孤身冒险,虽得列祖列宗庇佑一一化险为夷,可你是未来天子,将来朕的江山都要交到你手中的,何必冒如此大险?”
“‘山河社稷图’古怪艰难至极,孙儿幸得阿南相助,否则我一人绝无法力克。”朱聿恒语调平静,但其中坚定意味分明,“孙儿对这些也算初窥门径,如今性命既已岌岌可危,不如放手一搏,与阿南同进同出,好歹多几分胜算。”
“朝廷养这么多人,事到临头他们不出马,让你这个太孙亲力亲为,这像什么话?”皇帝声音微冷,“此次西去,你别劳身费心了,朕召集的那些江湖各派人士,这一路你可熟悉了?”
朱聿恒道:“已有初步了解。其他门派都已知道了底细,只是孙儿尚对拙巧阁怀有疑虑。”
“傅准虽有龙凤皇帝血脉,但他只是外孙,自古以来未闻前朝公主招赘育子,能恢复外祖父江山的道理。何况太祖得位之正,天下皆知,他一个江湖门派,能成什么大事?”皇帝一笑置之,道,“此人你不必担心,朕自有信得过他的道理。”
祖父决定的事,朱聿恒自然只能应下。
“你身怀‘山河社稷图’,如今虽无法阻止病势,但你这一路化解了顺天和渤海的大灾,杭州的大风雨灾害也得以大为减轻,也是于社稷黎民立了大功。此去玉门关,朕会倾举国之力,不仅为助你,也是为西北扫除灾患。”他抬手轻拍朱聿恒肩膀,不欲流露心内情绪,转了话锋道,“如今北元在边疆又有异动,朕不日将巡视西北,你既要去玉门关,便先替朕作为先锋,先行视察吧。只是敦煌僻处西北,外族、青莲宗、前朝势力盘根错节,你务必小心行事,切勿被卷入旋涡,危及自身。”
朱聿恒恭谨应了,道:“有陛下亲自布局,孙儿自然无虑。”
“当初朕与你商定,你在前方破解‘山河社稷图’,朕在后方彻查凶手。如今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既是蓟承明在你幼时下手,那必定与青莲宗脱不了干系。如今山东青莲宗已清剿大半,听说宗主已逃窜至西北,你这一路亦当留意。”
皇帝交代了大事后,想想又道:“另外,此去敦煌还有一件事,先交托给你吧。”
“请圣上示下。”
“敦煌那边,出了一桩诡异的命案……”皇帝思忖着,目光落在他的身上,“关于一场雷电不偏不倚刚好将人劈死的事情——而那个人,偏偏又是关系重大,绝不能死的那一个。”
朱聿恒听到“雷电”二字,顿时脱口而出:“陛下指的是,卓寿?”
“卓寿?”皇帝一声冷笑,道,“他重罪流放,算什么关系重大的人物?朕指的是,北元送来和亲的王女。”
注释
[1]钜子:又称巨子,墨家学派领袖的称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