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庐陵赴任 先拜城隍
湖广常德府武陵是蒋信和冀元亨的家乡。王阳明受弟子的请求,在武陵城西二圣寺的潮音阁落脚讲学,停留了几日。之后一路东南,于正德五年三月十七到了江西吉安府的庐陵。冀元亨、蒋信和刘观时,也一路跟随他到了庐陵。
在赣江岸边的螺川驿,王阳明在县丞杨融和主簿宋海的引领下,下了船。岸边来接的人簇拥在道路的两边,一边是十几位乡宦和乡绅,由一位退休的御史领头;一边是县学的十几位秀才,由县教谕领头。秀才和乡绅像一棵棵向日葵,一张张笑脸谦恭地朝向王阳明,一个个的身子像弯腰的老榆树,谦卑地弯向王阳明。王阳明笑眯眯地巡视着路边的欢迎人群,拱在胸前的双手,左右来回晃着。
庐陵县城又是吉安府城,在赣江西岸,沿江而建。南门叫兴贤门,一进兴贤门,迎面就是庐陵县衙。县衙隔壁是香社寺。王阳明当晚落脚香社寺,这里与县衙近在咫尺。在香社寺客舍,王祥疑惑地问王阳明:“老爹,您好不容易升官了,为什么还住寺院呀?在老家余姚,我路过县衙,看到那门前的石狮子,就会害怕。现在终于等到机会了,想着我能沾老爹的光,随老爹住住县衙。有威风凛凛的石狮子给守门,多神气啊。”
王阳明笑眯眯地说:“王祥,住进寺院是为了斋戒。你觉得老爹升官了吗?老爹在京师是六品主事,现在是七品。”
王祥笑嘻嘻地说:“我说的是从从九品驿丞,升到了七品知县,从绿色官服换上了青色官服。”王祥边说边整理着知县官服,“补子上的小鹌鹑也换成了现在的(xichi)。这么大个县,还出过欧阳修和文天祥这样的豪杰。老爹,您说过,过去周代分封诸侯,方圆七十里、百十里,就是一个国家。您现在治理庐陵,在过去,就是一个国君了。写诗写文章,我发现,您总是把知县称为县侯,或者君侯。过去,诸侯替天子治国,现在是县侯为天子守土。老爹,我说的对吗?”
王阳明板着脸说道:“不可乱说!诸侯是一国之主,世袭传家,国就是家,家就是国。县侯是流官,三年五年,替天子守护一方土地。知县吃的是俸禄,俸禄之外,多拿一针一线,都是非分之财。”王阳明说着,已经完成了一副对联的书写。王祥念着对联:“贪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王祥念完,在心里琢磨了一会儿,问道:“老爹,明天您要去城隍庙拜城隍,是为了求城隍保佑吗?”
王阳明摇了摇头,说道:“心正何惧鬼神!新官上任先拜城隍,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规矩。聪明正直为神,城隍就是正直的土地神,他要保护一方土地平安。新官在城隍面前宣誓赌咒,让心存贪念、心里有鬼的人,时刻想着因果报应。你刚才说到的文天祥,就被太祖皇帝封为城隍了。鬼神难欺,人心更难欺。人心动念,是善是恶,自己的良心清清楚楚。欺人容易,自欺难。人要不自欺,就是至诚如神。”
王祥说道:“如此说来,那就不必拜城隍了?”
王阳明摇了摇头,说道:“人不自欺太难太难。所以只好借助鬼神监督。”
第二天清晨,王阳明沐浴更衣,穿上官服,在县丞和主簿的陪伴下,来到城隍庙。庐陵城里有两座城隍庙,一座是吉安府城隍庙,位于西城墙外。庐陵县城隍庙在城内,位于东门以里,与县儒学比邻。王阳明到达城隍庙之前,县衙礼房书吏白明礼带领衙役,已经在神像前摆好了三牲果品。县学教谕唱礼,主管全县道教事务的道会司一位道会赞礼。
教谕站在左前方,拖着长音唱礼道:“上香——”
王阳明从道会手中接过来一束香,插到城隍像前神案上的香炉里。教谕再唱道:“三献——”道会一样一样把供品递给王阳明,王阳明小心翼翼地摆上神案。
教谕唱礼道:“跪——读祝文——”
王阳明跪到神像前,手捧祝文,诵读道:“维正德五年三月十八,余姚王守仁受命,前来庐陵执掌县政。今谒城隍,神前发誓:神章幽冥,阴阳表里。操持政务,鞠躬尽瘁,造福万民,安居乐业;如有不周,请神默助,务求政通人和,风调雨顺,六谷丰登,县域祥和。如若悔誓,欺神欺心,怠政祸民,贪求索取,谋害僚属,欺凌下民,神其降殃,报在自身,报在现世,报在当前。谨以牲礼致祭,神其鉴之!尚飨!”
教谕唱礼道:“三叩首!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礼成——”
杨融和宋海,跪在王阳明身后,陪着磕头。
宣誓已毕,教谕引领着王阳明步出城隍庙,杨融、宋海跟随其后,一干人等前往县衙。知县的仪仗队在礼房书吏的组织下,开始运作。一顶蓝色的圆伞盖举到了王阳明的上方,最前头一个衙役敲着一面铜锣开道。铜锣后面跟着两个衙役,两人各举一面木牌,一面是“肃静”,一面是“回避”。两面牌子后,四个人排成方队,各擎一杆蓝色大旗。四杆大旗后面,走的是王阳明,王阳明身后跟着四个衙役,四人各执一根水火棍。
教谕引领着王阳明来到县衙前。县衙前,常年难得打开的仪门,为了迎接新官,敞开着。王阳明穿过仪门,进入正堂前的大院子。通往正堂的甬道上立着一座亭子,这是戒石亭。王阳明走进亭子。亭子下卧着一方石碑,上书“公生明”。王阳明对着石碑,作了一个揖。礼毕,他绕到石碑后面。石碑上题十六个大字“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王阳明对此再作揖,才离开戒石亭。在大堂前的月台上,早有礼房陈设好的香案,上面摆放着王阳明的任命书。
王阳明站在香案前,听从站在香案左前方的教谕唱礼。
教谕拖着长音喊道:“新任县尊谢皇恩,行三跪九叩大礼。”
谢过皇恩,王阳明正式升堂。新官上任后的第一次点卯开始了。王阳明翻阅着名册,接受着下属一拨一拨的再拜礼。点卯拜见的次序从下到上,第一拨是三班衙役:皂房十六人,这是负责内勤和站堂的;壮班二十六人,这是负责行刑、催粮、催款的,干的是力气活儿;快班二十人,其中步快十人、马快十人,专事刑侦缉捕。
第二拨是县衙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书吏,每房各三人。
第三拨是杂职官,有医学会训科官、阴阳会训术官、佛教会僧会、道教会道会。
第四拨是教官,县学的一位教谕和两位训导。本朝向来重视教育,三位学官虽然官不入流,仍然单独排成一拨。
第五拨是属官,有典史、派驻各要道负责治安的巡检司巡检(从九品)、驿丞、仓库大使、税课司大使、河泊所大使、查验茶盐专卖许可证的批验所大使。
以上或者属官,或者书吏,或者衙役,每拨人排成队,自报职位姓名,然后是再拜礼,磕完头,点卯结束。王阳明稳坐书案后,坐而受礼,不必回礼。
第六拨是佐贰官,正八品的县丞杨融,正九品的主簿宋海。
杨融五十多岁,一把胡子已经灰白;宋海也五十多岁,须发皆白。二人跪倒在大堂书案前,各自口称:“下官县丞杨融(主簿宋海)拜见县尊!”
王阳明起身拱手算是还礼。
点卯已毕,杨融和宋海,在左首就座。巡检司巡检、驿丞、大使、教谕、训导等在右首就座,其他人聚集在大堂上。王阳明做到任感言:“各位同僚,各位吏役,前任知县离任后,幸赖各位维持,大家辛苦了!本县初来乍到,百事生疏。各衙主官、各职主管、各房主事、各班班头,请诸位在最近几天,把以前积压的文书案宗整理清楚,大事尽快禀报,小事听候查询。本县希望我们上下一心办好县政。”王阳明说着,指了指大堂外的戒石亭,继续说道,“太祖爷立下的戒石,本县一定严遵戒律,做官做人,公正廉明,下不压民,上不欺天。今天在场的各位,都可以做个见证,如果有人发现本县违背了这些戒条,偏听偏信,断事不公,贪人财物,他可以当面唾骂本县。如果让我发现了谁打着本县衙门的旗号欺压百姓,败坏本县的名声,败坏朝廷的法纪,我绝不宽容,绝不手软。我们聚到一起是缘分,让我们一同干好庐陵的事,让庐陵老百姓在我们的守护下,过上安生日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