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王阳明(全集) > 第107章 著《修道说》 刻《传习录》

第107章 著《修道说》 刻《传习录》

第107章 著《修道说》 刻《传习录》

七月,赣州。

心学的魅力吸引了一批读书修道的人来到赣州。薛侃介绍来了自己的弟弟薛侨和哥哥薛俊,以及一位叫杨骥的广东潮阳学友。比王阳明小两岁的薛俊,把自己儿子薛宗铠带来赣州,父子一起做了王阳明弟子。好在大道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了辈分的界限。欧阳德带来了自己的族弟欧阳昱。赣县读书人近水楼台,余光、王槐密、吴伦、黄蓉等先后拜师。邻近的万安县,读书人郭持平、王舜鹏也做了心学的信徒。王学益、陈稷刘、鲁扶敝、周仲、周冲、周魁、郭治、刘道、吴鹤等,也先后投门拜师。

七月天,火热天。城里太热,王阳明带领弟子来到赣州城西北近郊的通天岩,把讲坛设在了凉爽宜人的岩洞内。洞内有竹床、竹椅、竹茶几。一张竹床算是道学的讲坛,王阳明盘腿而坐,十几位弟子或者席地而坐,或者坐在竹椅子上。袁庆麟拿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朱子晚年定论》和古本《大学》,发给每一位弟子。

王阳明静默地看着弟子各自翻阅新书。弟子们小心翼翼的翻书声和洞内深处的滴水声,衬托得山洞越发静谧安详。王阳明拿着新书说道:“德彰为大家把书印出来了,德彰这篇序写得很好。今天这里有新同学,德彰,你现身说法,给新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求仁得仁过程,要知道,听的比看的印象更深刻,书留着回去慢慢看。”袁庆麟试图起身,王阳明摆摆手,“德彰,就坐着说吧。”

袁庆麟坐着朝先生和各位同学拱了拱手,说道:“先生,各位学兄,通天岩这个地方,我不止一次游览。大家知道,过去这里有位学道的前辈,叫阳孝本,他一辈子默默学道修道,不求仕进闻达。苏东坡路过赣州时,给他写下了一段评语,其中有几个字,是‘道无二德不孤’。这句话,其实我莫名其妙。我很愚钝,《四书章句集注》我研学了三十多年,就困在了‘格物致知’上。我一直两眼向外觅道,三十多年一无所获。这里有座广福禅寺,当年有位老和尚启发我说,‘大千世界都是人心创造出来的,通了心就是通了天,心不通的话,就是站到通天岩顶上,也够不到天的尾巴’。我当时年轻,认为佛禅说的空虚,空了爹空了娘,不人道。老和尚的话也没往心里去。我活了六十多年,见不着道的影子,心里一直不踏实,自从幸遇恩师,”袁庆麟感激地望向王阳明,王阳明点点头,“如果不是恩师,恐怕我这一生就白活了。先生启发我,格物要在自己心上格。格,是正念头,念头就是物,正了念头,就是正心,就是诚意。归结一句话,心就是天理。啊!我的天呀!”袁庆麟拍着自己的心窝,“恩师说得对,过去我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原来我自己家里啥都有,都在我心里呀!我不来通天岩,照样通天。过去我走了弯路,把朱文公中年的学道心得当成了真理,不知道朱文公自己也是晚年才摸着了门道。所以,恩师把《大学》恢复古样,可以说是给我们读书学道人修了一座桥。恩师!弟子此生无怨无悔了!”

王阳明笑着说道:“德彰说得很好!德彰走了几十年弯路,为师我也走了几十年弯路。在几十年的一团漆黑、生死煎熬后,我才摸着了路,才找到了光明。这些体悟在这两本书的序言中说得很明白。方法很简单,就是往自己心里看。正之、元之、性之、宏生,你们四个在南康拜师时,我告诉你们,为师要剿灭山中贼,你们要剿灭心中贼,心中贼剿灭了没有?”

王阳明笑着看何春、何廷仁、黄宏纲和管登。

四个人不好意思地笑着,管登尴尬地笑着挠着头,其他三人摇着头。

王阳明笑着说道:“不容易吧?灭山中贼容易,灭心中贼难呀。人心莫测,就像这天空,晴空万里,好像一览无余,可是实际上我们又能明白多少?人心呀,就像龙南白玉岩阳明别洞中那口井,深不可测。所以别轻看了修心功夫,以为轻易就能找到方法,三两步就能到家了。外面山壁石刻上的人物,他们也是学道人,为学道,他们舍弃家庭爹娘,躲到深山里,为什么?也是为了灭心中贼,图山中清静。我们有朝廷,上有爹娘,下有儿女,中有朋友,躲不掉,也不能躲。那怎么办?这些处理不好,都会成心中的贼。处理好了,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不影响学道修道。怎么处理?找到良心,良心会告诉我们怎么办。什么是良心?良心就是《大学》上说的‘至善’。至善怎么来?《大学》介绍了学道修道的方法,《中庸》讲了学道修道的理论。读书,得会读。要会找要点。《大学》的要点,就是‘诚意’两个字。诚意从哪里来?从格物中来。诚意功夫成熟,就到了‘至善’的境界。至善就是良心。大家要细细品味古本《大学》中的这篇序。《中庸》的要点归结为一个字,就是‘诚’。我把《大学》和《中庸》糅合到一起,写了这篇《修道说》。我简单解释一下。天性,就是道。天性自自然然,天性的本身,就是诚。修道,《中庸》称之为‘诚之’。这个‘之’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人心。天性,落入人心,不纯了,就是不诚了。我们再把它修复回去,恢复到诚,恢复心的天性。这个天性,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一刻没有离开过。离开它,人就死了,这个世界也不存在了。看不见,不等于不存在,看不见的东西,我们要同样谨慎、敬畏。这也是诚意的功夫。最直接地说,修好自己的七情六欲,修到恰如其分的地步。《中庸》说的‘中和’,就是恰如其分,这就是至善,就是良心,就是诚,就是德,就是有道。尚贤,这些你能听懂吗?”

薛俊字尚贤。薛俊看看自己的儿子,也许是怕在儿子面前露怯,只是苦笑。

王阳明说道:“尚贤新来,一时难以消化。正之呢?”

黄宏纲点点头,又摇摇头。

只有袁庆麟会心地微笑。王阳明看着袁庆麟,说道:“德彰,书印出来,有时间还要帮助大家读懂书。”

袁庆麟点点头。

何廷仁说道:“弟子以为,先生这篇《修道说》像程子的《识仁篇》一样短小精粹,虽然短小,也需要弟子们一个字一个字精研品味。不如在濂溪书院勒石立碑,将此文刻于石上,作为院训。先生意下如何?”

冀元亨说道:“先生,性之所言极是。书院有了院训,就是有了魂。弟子们修学就有了准绳。”

黄宏纲说道:“最好立到郁孤台上,高屋建瓴,文字的光明像个修学的灯塔,可以照耀得更远。”

王阳明笑道:“如此甚好!甚好!”

薛侃说道:“先生,德彰学兄为大家把古本《大学》和《朱子晚年定论》刻印成书,方便了大家。弟子手里有两卷书稿,是弟子在南京时从徐曰仁学兄和陆原静学兄处抄录的《传习录》,是他们各自记录的先生在平时讲学的要点。弟子以为,曰仁和原静学兄记录的这些资料,就是修学理论和方法的实践,记录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对话、场景,读起来如身临其境。如果先生同意,弟子想把这些资料刻印成书,也算是帮助在学道路上还没有摸着门径的读书人。先生意下如何?”

大家一起看着王阳明,期盼着王阳明的首肯。

王阳明听到徐爱的名字,很是悲伤,他本想让徐爱做自己的传道弟子,不想徐爱却英年早逝。知心人难觅呀!这些年遇到的这些弟子,唉!这位袁庆麟倒是个知心人,可是他比自己还年长十七岁,怎么指望得上!自己年近半百,功成名就,也有资格出这个书。出此书,既可以缅怀徐爱,又是大家衷心所盼,于是王阳明说道:“出书也未尝不可,只是内容尚需我再仔细审阅。”

薛侃兴奋起来,请求道:“请先生赐书名。”

王阳明说道:“‘传习录’这个名字就好,我传的都是我实践得来的心得。大家要记住,大道是难以言传的,语言有语言的局限性,出书成篇,只是为了记录古人的智慧。为师以前忙于战事,没有专门的时间与大家一起学习。以后,有时间了,大家可以一起进步。书是为那些没机会和我们在一起的人准备的。”

因为横水和桶冈剿匪战功,王阳明得以升官荫子。八月,因为浰头剿匪战功,王阳明发了一笔小财,朝廷奖励四十两银子和两匹纻丝细布。

九月,赣州聚集的心学信徒越来越多,濂溪书院只好扩建。濂溪书院所在的郁孤台上,王阳明手书的《修道说》刻石立碑。在《修道说》石碑右边,还立起一方周濂溪《太极图说》和《通书》碑文。

在立碑仪式上,王阳明现场讲话:“濂溪书院,是为了纪念周濂溪先生才有的。先贤不在了,先贤的精神在,先贤的文章就是先贤的精神。我十八岁在广信拜访娄一斋先生,娄先生告诉我一句话,鼓舞了我几十年。什么话呢?娄先生说,圣贤是修身修学来的。大家看看这里,”王阳明指着石碑,“濂溪先生在《通书》中说,圣贤是通过修学修成的,修学的要点是‘克制私欲’,修到身心世界合一,就是天人合一,就成了圣贤。如果我们把圣贤看作是高高在上的,让他们高到了凌霄宝殿,就理解错了。夏天时,在通天岩,我写了首诗,是与邹守益唱和,其中两句是‘莫道圣贤全脱俗,三更日出亦闻鸡’。这话说的是圣贤也是吃五谷杂粮的人,所以,一定要记住,圣贤是凡人通过学习修身修成的。同学们,对此,你们有没有信心?”

濂溪书院主教冀元亨与同学们一齐庄严高呼:“我们有信心,修身养性做圣贤!”

王阳明说道:“好!有了信心,就容易树立坚定的志向。有了方向,有了方法,一步一步走,人人都可以成圣贤。”

讲话完毕,现场发放新书《传习录》。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北马秘闻 徐徐诱之 两京十五日(全集) 大江东去(欢乐颂作者阿耐代表作) 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 奇货套装(全八册) 狂人日记 小王子 法医秦明:遗忘者 藏天图志(民调局异闻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