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王阳明(全集) > 第121章 八旬忠臣 闺门烈妇

第121章 八旬忠臣 闺门烈妇

第121章 八旬忠臣 闺门烈妇

七月初六,提督军门在吉安府大堂召开军事部署会议,王阳明、谢源、伍希儒、伍文定、王懋中、罗侨、刘昭参加会议。王阳明宣布:“各位,今天刚刚接到最新情报,叛军大部队已于初二离开南昌,开往长江安庆方向。叛军虽然号称几十万,综合各种情报,真实人数大概在十万,其中两万是叛王多年来豢养的精干,加上护卫司五千多人,加上被挟裹的南昌前卫五千多人,加之叛王多年来勾结的各地山贼土匪,剩下的就是最近在南昌周边紧急诱骗招募的闲散人员。南昌留守兵力,应该在两万左右。目前的局势是,叛军出动了,我们各地的勤王义兵也该集结了。各位看看,什么时间集结?集结在何处最妥当?这个集结地既要离南昌不远,又要地方宽敞。王中丞、罗评事、刘府台,你们本乡本土,熟悉地形,都说一说。”

王懋中与罗侨和刘昭商量了几句,说道:“要说水面宽敞,离南昌不远,有两个地方可以选择,一是临江府的樟树镇,那里地处赣江中游,西边有来自袁州府的袁河汇流,水面宽敞;二是南昌县市汊,那里有来自瑞州府的锦水汇入,水面也很宽敞,离南昌更近。通过这几天公文往来看,南赣、吉安府、临江府、袁州府、瑞州府、抚州府,民壮已经在各府待命,他们离这两个地方都很近。不过,两广、湖广和福建的义军,还没有丝毫动静。仅凭这几个府县的兵力,这个时候集结,恐怕只是杯水车薪。如此情状,集结义兵时间是不是应适当后延?”

王阳明说道:“樟树镇地理位置适中,集结起来较为从容,就集结到樟树镇。至于外省义军何时能来,甚至能不能来,目前还不得而知。既然没有把握的事情,我们干脆就不等他们了。伍府台,吉安府府县义军什么时间能出动?”

伍文定说道:“回禀王都堂,吉安府府县义军随时待发。”

王阳明说道:“我们能集结多少兵力,就办多大的事。有附近南赣、吉安、临江、袁州、瑞州、抚州这几个府的义军,对付南昌两万守兵,也不算少。”

刘昭说道:“鄙人插句话,王都堂,攻打南昌,南昌城高墙厚,不如顺水追击叛军。”

王阳明说道:“是攻城是追击,这个,看集结兵力而定。考虑到南赣路程较远,集结时间就定在本月十四、十五两天。王中丞,军门幕府今天要办的事,第一项,行文各府县,通知集结时间和地点;第二,派出后勤部得力人员,前往樟树镇,会同临江府,做好各项接待前期准备工作;第三,通知从南赣到南昌沿途各府县卫所,做好兵站接待工作,准备酒肉,犒劳过路义军;第四,派出一位千户,前往福建催发义军,督促福建义军务必于本月二十九日以前,抵达省城南昌,敢有拖延误期,定将军法从事;第五,通知南昌府通判陈旦,”发现王懋中有些疑惑,王阳明解释道,“通判陈旦事前被江西巡抚衙门派往外地催征拖欠钱粮,得以逃脱叛王魔掌,前天辗转到吉安军门报到。通知陈旦等人,速到进贤、南昌、新建三县,组织遭受过宁藩迫害要报仇雪恨的家族,到军前效力。”

王懋中一拱手说道:“王懋中遵命!”

王阳明看向伍希儒和谢源,说道:“谢天使,伍天使,两位天使有官印在身,正好做监军记功事项,请你们严督义军,要求他们行军沿途,不得骚扰百姓,敢有私拿百姓一草一木,军法从事;敢有临阵畏缩观望,一律斩首;敢有贪功妄杀无辜百姓,定斩不饶!”

伍希儒、谢源两人拱手说道:“勤王报国,义不容辞!”

王阳明对伍文定说:“伍知府,吉安府各县义军,定于十三日出征,十五日到位,不得有误!”

伍文定一抱拳说道:“下官遵命!”

十三日出征的日子到了,王阳明在大堂安排出征前的最后一项工作:“退休按察使刘逊何在?”

出列的是一位身材瘦削的小个子老头,老人头戴乌黑的带翅乌纱帽,大热天身上捂着一套绯红色的三品官服,补子上绣着孔雀的绯红官服,把胸前一把稀疏的白胡子衬得格外白。刘逊抱拳,应道:“下官在!”刘逊背有些驼,他刻意地挺直着身子,抖擞着精神,大睁着眼睛,凛然肃穆地看向大堂之上的王阳明。

王阳明说道:“刘臬台,本院知道,你德高望重,满腔忠义,勤王义军就要出征,吉安府知府、通判、推官各官,都要带队军前效力,吉安城池,本院就让你带队防守。吉安城关系重大,不得闪失!不得懈怠!”

年近八十岁的刘逊挺着胸,一抱拳,激动地大声说道:“刘逊遵命!王都堂,刘逊只恨年迈体衰,不能随军杀贼。吉安城池防守,老夫一定枕戈待旦,殚精竭虑,尽心尽力!人在城在!”

王阳明拱着手,说道:“有劳老英雄了!”

出征前,王阳明回到家中与诸翠、正宪告别。一进院子,便见诸翠正指挥着几个家人干活。几个家人正弯着腰往正房墙根码木柴,南墙墙根从东到西快摆满了。王阳明立即明白了怎么回事,他心里酸酸的。诸翠发现了王阳明,迎上来,问候道:“先生回来了!”她的眼中有担忧,有关切,有坚毅。王阳明故作轻松地笑着说道:“一下子买这么多柴!”

诸翠没有被王阳明的轻松感染。她跟着王阳明进屋,进屋后,她指着门口一个竹编箱子道:“这是换洗衣服!”见王阳明坐下,诸翠面带忧色地继续说道:“妾身不能随侍先生照顾起居,先生身子老毛病,再忙再累,吃饭千万不能耽误,千万不能吃凉东西!”

王阳明一一点头。

诸翠脸色温和下来,朝站在一边的王正宪说道:“肃儿,你爹这次出外,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来,给你爹磕头。”王正宪字仲肃。

十二岁的王正宪跪下来,给父亲磕了三个头。王阳明看着儿子,笑眯眯地吩咐道:“肃儿,不管为父在不在你身边,读书不能偷懒,习字不能间断。”

王正宪道:“爹的话,儿记住了!”

王阳明起身,诸翠跑在他身后,跟到院子里,她道:“先生,别为妾身娘儿俩挂心。妾身和伍府台家伍恭人、邹谦之家邹孺人约定好了,万一、万一、前方不顺,妾身就,”诸翠指了指码得高高的木柴,“就和肃儿在火中,追随先生而去!”恭人和孺人是朝廷命妇的爵称,四品官的正妻封恭人,七品官的正妻封孺人。

王阳明停下脚步,没有回头,只应声“哦”了一声,便径直走出了家门。

他身后,诸翠、正宪倚在院子门边,一直望着王阳明远去,两人脸上都挂着泪。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北马秘闻 徐徐诱之 两京十五日(全集) 大江东去(欢乐颂作者阿耐代表作) 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 奇货套装(全八册) 狂人日记 小王子 法医秦明:遗忘者 藏天图志(民调局异闻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