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君臣贪功 将军出征
七月十三,应天巡抚李充嗣飞报朱宸濠叛乱的奏疏到达北京。内阁四位大学士杨廷和、梁储、蒋冕、毛纪会同兵部尚书王琼、吏部尚书陆完紧急会商于内阁值房,要票拟出初步的处理意见,供正德皇帝采纳。
王琼哈哈一笑说道:“宸濠叛军不足为虑!四位老先生,某早有防备。某往年派遣王守仁据守赣江上游,授予令牌、令旗,就是为了防备今日之祸。以某之见,捷报快到了。”
梁储摇摇头说道:“藩国谋反,不同山贼土匪,大司马还是要小心部署。”梁储说着看向杨廷和。
杨廷和看向王琼。王琼一拱手,说道:“老先生,部署分三步。首先,褫夺叛王亲王尊号,剥去叛王的护身符。其次,做好南京守备,南京安稳,区区南昌地方,乱不了天下根本,令南和伯方寿祥防守南京,应天巡抚李充嗣防守京口,淮扬巡抚丛兰防守仪真。再次,号令天下忠臣义士讨贼,擒贼平叛者封侯!令南赣巡抚王守仁、湖广巡抚秦金发兵南昌平叛。最后,谋反大事,大逆不道,朝廷要命将出师,发出天兵,征讨叛贼。”
杨廷和点点头,觉得意犹未尽,说道:“大司马胸有韬略,就请大司马率师出征吧!”杨廷和和梁储、蒋冕、毛纪彼此交换眼神,三位阁老个个点头认可。
王琼无可无不可地说道:“只怕路程遥远,天兵未到南昌,叛贼已经覆灭。”
杨廷和说道:“该做的必须要做。我们奏请圣上裁定吧。”
正德在豹房正与刘良女厮混呢,懒得见人,但是四位阁老和王琼在豹房门外死磨硬泡,不耐烦的正德皇帝干脆和刘良女一起接见四位阁老和王琼。
正德皇帝去年在山西视察,在晋王府看演出时,看中了晋王府的一个乐女,此女四十岁出头,没有名字,因父亲叫刘良被人称为刘良女。刘良女与正德皇帝梦中的母亲长相气质吻合,被正德皇帝带回了豹房。正德听信了宫中传言,传言说正德是京郊一家菜户女儿生的。正德皇帝昵称刘良女为良良,跟前的太监宫女错听为娘娘,于是刘良女就成了娘娘。正德皇帝将错就错,有时候喊良良,有时候喊娘娘,有时候干脆单叫一个娘。
磕罢头,杨廷和看着正德身边的刘良女,沉默不语。刘良女起身打算离开,正德一把拉住刘良女,对杨廷和说道:“杨首辅,说吧!什么事,这么急着一定要见朕?”正德看到杨廷和手里拿着的奏章,说道,“送一份奏章还劳四位阁老的大驾吗?”
杨廷和说道:“圣上,紧急贼情,宁府起兵谋反了!”
正德一愣,只愣了一瞬间,突然一拍龙榻的扶手,欢叫道:“太好了!太好了!”嘴里叫着,脸上乐开了。
这一声叫好,把四位阁老和王琼叫得莫名其妙,连他身边的刘良女也一脸惊诧。
莫名其妙的四位阁老和王琼只听正德叫道:“朕正好南巡!”正德脱口而出后,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马上改口说道:“哦,朕将统率六师出兵平叛!”
正德真心实意地欢喜着,他终于有南巡的机会了,不仅可以南巡,南巡玩乐中还可以顺手牵羊,擒获谋反的这个远房叔爷。几年来他玩够了山西、陕西、甘肃,要去江南换换口味,二月份就计划南巡,却被一帮死脑筋的读书人谏过来谏过去,杖罚了一百二十六人,杖死了十一个,硬是吓不倒这帮人。为了游玩,杀这么多忠臣,败坏了出游的兴致。现在好了,这个宁王送给自己一个南巡的机会。真是个好机会!正德喜欢打仗,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立下像太祖爷和成祖爷那样的盖世战功,却一直找不到机会。应州大捷,什么大捷呀?自己最清楚,自己差点做了俘虏。鞑靼敌寇太凶悍,倒是这位宁王,打败他,小菜一碟。预计这次立功,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战功了,不用造假了,可以青史留名了。
正德皇帝要御驾亲征?这是不是变相南巡?南巡还不要紧,要御驾亲征,万一有个闪失,天下无主怎么办!刚刚起身的四位阁老和王琼再次跪了下去。杨廷和劝道:“臣请圣上三思……”
正德皇帝笑着说道:“好好!杨爱卿,诸位爱卿,朕要三思,三天后决定!下去吧!”
七月十六,正德皇帝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大都督、太师、镇国公,命太监张永、张忠监军,带着因为应州大捷战功被封为伯的平虏伯江彬、安边伯许泰、都督刘晖,督率一万京军和边军,南下平叛。杨廷和、毛纪和王琼留守北京,梁储、蒋冕以及户部、兵部、礼部各一位侍郎随驾。皇帝朱厚照不仅自降身份为镇国公,连名字也改为朱寿,圣旨不叫圣旨,叫大将军钧帖;随驾的江彬、许泰、刘晖以及锦衣卫千百户都改姓了朱,成了皇帝的干儿子和干孙子。朱彬被任命为总督军务威武副将军,与朱寿一正一副。在朱厚照看来,是一个正将军,一个副将军;在江彬看来,是一个正皇帝,一个副皇帝。
皇帝御驾亲征是天大的事,礼部要筹办一系列的仪式,皇帝要亲自大阅兵,祭拜天地、太庙、社稷坛、旗纛神、火炮神,等等。太祖爷留有祖训,禁止皇帝随意出游,因此在正德以前,没有供皇帝显示皇家气派的战船和游船。因此,工部只好加班加点,不分昼夜,赶造御用战船和游船,一直拖到八月二十二,大军才出北京。两杆杏黄大旗,一面是一条飞龙,一面是“镇国公朱”。
太监张忠,为了显示和正德皇帝的亲密关系,请求大军绕道自己老家霸州。八月二十六,他在老家风光地招待正德皇帝。刚刚吃过晚饭,正德皇帝打了一个哈欠,张忠、江彬知道正德这是要上床睡觉了。张忠正要送正德去就寝,一个小太监进来通报道:“张公公,江西公差,说是来送捷报的。”
张忠道:“拿进来!”
张忠接到手里一看,是《江西捷音疏》和《擒获宸濠捷音疏》,看看日子,是七月三十发出的。张忠不敢怠慢,马上呈递给正德皇帝。正德皇帝懒洋洋地展开,一看标题,脸上露出了惊喜,最近做梦一直想要收获平叛战功,所以对“捷音”和“擒获宸濠”这样的字眼很敏感,但是脸上的惊喜很快消失了:这个捷音和擒获宸濠不是自己的战功。刚刚坐直身子的正德呼地一下靠到了椅背上,皱着眉,一脸落寞和无奈。战功成了黄粱美梦,好不容易得到的南巡机会突然间失去了借口。会不会是错觉?正德皇帝又坐直身子,吩咐道:“张伴当,念!”
张忠每天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察言观色,正德脸上的失落,早被张忠看在眼里。张忠捧起正德随手丢在桌面上的奏疏念起来,边念边偷眼观察正德,只见正德的眉头越皱越深。旁边的张永和江彬提示道:“张公公,念主要的。”
张忠快速浏览着两份奏章,最后说道:“大将军爷爷,两份奏疏两句话,王守仁七月二十收复南昌,七月二十六擒获宁王。”正德皇帝紧锁着眉头,有气无力地说道:“擒获了宁王?这个王守仁!”
江彬顺着正德的思路说道:“这个王守仁,存心跟大将军过不去!”
许泰说道:“大将军,擒获了宁王,叛党逮完了吗?就没有漏网的?”
正德脸上又现出了惊喜,他坐直了身子。
张忠现在琢磨明白了王守仁擒获朱宸濠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自己过去拿过朱宸濠的钱,还给朱宸濠写过感谢信。王守仁搜查宁王府,会不会搜到自己的亲笔信?想到这里,张忠身子一激灵,眼珠一转,对正德说道:“万岁爷,据可靠消息,王守仁这两年在江西,与叛王勾勾搭搭,他擒获叛王?这是听说大将军要亲征,他怕露馅,才……”说到这里,张忠自觉这个说法不符合逻辑,王守仁擒获叛王时,正德亲征的消息还没传到南昌,张忠改口说道,“这个王守仁,大将军刚刚上马,他就与大将军作对。”张忠观察着正德的脸色,见正德喜欢听这样的话题,接着说道,“王守仁说要亲自来北京献俘,那大将军还亲征什么?”张忠拾起奏疏,指着最后部分说道,“大将军,您听听,‘尤愿皇上罢息巡幸,建立国本,端拱励精’,这个王守仁,连报捷还捎带着讽刺大将军。”
许泰说道:“依儿臣看,应该把朱宸濠,呸,他也配姓朱,应该把狗宸濠放回鄱阳湖,让大将军亲自擒获。”
正德闻言很开心。
张忠马上说道:“对对!要等大将军爷爷亲自擒获叛王!”
江彬说道:“依儿臣看来,这份奏疏暂时不能公开。”
正德眼含向往地说道:“朕还真没去过大江大河,没见过大湖大海,更没有在水上检阅指挥过军队。皇儿所言极是,叛军一定有漏网的,叛党都是宗亲,有妃嫔,有郡主,有县主,王守仁一个外人将他们押送来京,不合礼制。这样,张伴当,你带两千人,走运河,经杭州,去南昌,沿途封锁擒获叛王的消息,传朕的旨意,不准献俘,要等朕亲到南昌擒拿。你还当小心观察王守仁是否有异心。张忠、朱泰,你二人充作先锋,走长江水道,速去南昌,擒拿漏网叛党,迎接朕躬大战鄱阳湖!两路并进,阻止王守仁进京献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