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王阳明(全集) > 第135章 户部追粮 赣江水患

第135章 户部追粮 赣江水患

第135章 户部追粮 赣江水患

三月初九,在池州,王阳明会同参政徐琏,在池州知府何绍正的陪同下,游览了齐山,之后回转江西。十八日,他在湖口攀登了石钟山。

石钟山位于鄱阳湖湖水入江口处,深绿色的湖水向北过了石钟山,与深黄色的江水汇成一处,东流大海。王阳明站在山头,看着深绿色的清水汇入长江,心里感慨着,湖水就像一个纯真的少年,长江就像眼前俗世的滚滚红尘,多么纯洁的心灵,要么被污染,要么就躲在山涧深谷中,远离人世,可是远离人世,也就不能成人了。好在,不管多么浊污的江水,最终总归要汇入大海。汇纳百川的大海是广阔的。

二十二日,王阳明重游庐山开先寺,二十三日再游东林寺。二十五日,王阳明上奏《三乞省葬疏》。

三月底,王阳明回到南昌。沿途他见到了九江、南康、南昌三府各县,兵灾过后残破不堪的景象,在九华山和庐山刚刚恢复起来的轻松心情再次沉重起来。

王阳明到南昌即召集按察使伍文定和新任布政使陈策,请巡按御史唐龙,一起会商。在漳南剿匪时,陈策是福建布政司左参政,与王阳明相熟。

王阳明说道:“唐道长、陈方伯、伍臬台,本院途经九江、南康、南昌各县,沿途所见,民生凋敝。去年一年,全省灾难相连,先是旱灾,接着是战乱,再后是兵灾。数万京军边军吃住一个多月,全省钱粮都被调集到南昌供应军队。南昌府的南昌和新建两县,遭受朱宸濠的盘剥压榨最为严重。去年七月三十,本院上奏朝廷,申请豁免正德十四年的钱粮,至今没有收到回复。去年是缺雨,今年看,立春以来大雨连绵,也不是一个好兆头。唐道长、陈方伯、伍臬台,各位都说一说知道的情况。”

唐龙说道:“王都宪,本使职责督查各官,如今是百姓困苦,这个本使也知道,曾经的富户变成了贫户,贫户,”唐龙叹了口气,“雪上加霜;青年精壮啸聚山林。百姓贫苦,官吏穷苦。安分守法的官吏吃不饱肚子,官吏巧取豪夺,克扣压榨,几乎成为常态。”

王阳明点点头,道:“官吏层层追加克扣,老百姓除了进山,没有别的门路。唐道长、伍臬台,你们调查一下各级官吏的俸禄构成,每月发粮多少?折银多少?在法令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调整,要让官吏不违法就能吃饱肚子,维护官员的体面。”

唐龙、伍文定点点头。

王阳明对陈策说道:“陈方伯,去年平叛的紧要关头,外省出兵相助的只有福建,虽然走到中途没赶上打仗,几千人的声势对平叛也是一个有力的支持。所以说,平叛胜利,其中也有福建席方伯、周道长、周佥宪和陈方伯的功劳。”

陈策拱拱手,表示感谢,继而道:“下官上任江西,这段时间还是在为平叛做善后工作。刚才王都堂您说,去年七月三十奏请豁免去年一年的钱粮,至今没有得到回复。这段时间,朝廷一直在催钱追粮,催粮钦差户部员外郎龙诰龙员外,天天到布政司衙门堵门追逼,追要去年被叛军抢夺的贡粮,追要去年平叛义军挪用的钱粮,追要去年的秋粮,按龙员外合计,全省应交税银三十四万三千两,税粮四十万石。在江西,”陈策扳着指头一一述说,“一、去年旱灾夏粮绝收;二、叛军抢夺糟蹋;三、义军平叛经费挤用挪用;四、几万京军边军供应。四项算下来,官库官仓空了,百姓米缸空了,几十万两银子,几十万石粮食,从哪里来?催粮钦差天天发布牌令,全省大小粮长,怕是杖打过来一遍了。现在是邢大参负责督征全省税粮,邢大参,之前是两鬓斑白,这一个月下来,他的须发已像霜染一样。下官理解邢大参,他是两头受气。老百姓群情激愤,强梁的进山了,老实的一群一群跪在府县衙门前。有的说,朝廷还不如叛王呢,叛王免了老百姓一年的税粮;反倒是官府,说话不算数,当初号召当民壮,当义士,平叛军,承许免粮一年,现在是卸磨杀驴,叛军没有了,免粮的话不算数了。”

听到这里,王阳明手捂胸口,脸上表情痛苦。当初号召和承许免税粮一年的人正是自己,如今,自己成了说话不算数的人,全省老百姓心上的一堆困苦中,也有自己塞进去的黄连。几十年来,自己一直追求一个诚字,不欺人,不欺天,不自欺,想不到现在自己一把胡子了,却成了一个骗人的人;自己几十年来一直追求的仁心仁政,如今却成了空口白话。

陈策以为这是王阳明在为老百姓的遭遇忧心,就继续说道:“下官理解邢大参,官府有官府的难处,百姓有百姓的苦处。当初平叛时,国难当头,生死攸关,催粮征粮高于一切;后来供应几万京军边军吃喝,逼得小户人家卖儿卖女;现在,催粮钦差下命令,一味紧逼,这就好比榨油,起码得有油水可榨,难就难在早就榨干了。王都堂,如此现实,下官很惭愧。下官这是在行恶政呀!王都堂,下官已经写好了《乞放归田里疏》。”陈策说着,拿起《乞放归田里疏》,起身递给王阳明。

王阳明好像比刚才还痛苦,他眉头紧锁着接过来《乞放归田里疏》,没有言语,只是转过头,看向伍文定。

伍文定说道:“王都堂,下官早就写好了《乞恩准致仕疏》,一直在等您回来呢。不过,下官吃朝廷一天的俸禄,就要为朝廷干好一天的活。下官这段时间一直在清查朱宸濠强买强占老百姓的田产房产。南昌和新建两个县受害最为严重。两个县三分之二的人口,都成了宁府的佃户。下官的意思是,朱宸濠强占的要退还,强买的要清退。这方面遇到的问题是,一些户主不知道是逃走了还是遇害了,找不到人。百姓吃过的亏,得尽量还给百姓。同时,百姓借用宁府的钱粮,也要追还。现在这都是赃产逆产,没收后就成了官府的官产。”

听到这里,王阳明眉头舒展开了,心里寻思着:官产?官府要这么多财产干什么?各地官田原来是多少?几乎是一半官田一半民田,如今呢,民田五分之四,官田剩了五分之一,什么原因呢?民田有主,每分每厘土地有每分每厘土地的主人。官田呢,说是官田,却不是哪个官员的;说是朝廷的,整个天下都是朝廷的,朝廷哪有闲工夫管这么屁股大一片地方。于是几十年上百年,官田一点一点都被圈进了私田里。

伍文定继续说道:“王都堂,南昌、新建这两个县,应该赈济了。赈济一次还不够,还要免粮三年。没有三年时间,老百姓翻不过来身。九江、南康和南昌各县,都应该免粮两年。这些,下官与唐道长沟通过。”唐龙看向王阳明点了点头。

伍文定继续道:“民生艰难,民心不稳,过去,赣州和南安民乱,眼下这个势头,怕是要全省大乱了。王都堂,围剿这样的土匪,我们怎么下得了手?即便下得了手,又到哪里召集民壮?与其这样,不如回家,眼不见心不烦。”

王阳明长长地吐了口气,刚才听到伍文定说过朱宸濠的逆产,朱宸濠的逆产现在是王阳明的一剂解药。王阳明说:“官民是一体的,是一棵黄连树上的根梢,老百姓苦,官府哪有甜?本院一直以来想退休,想着无官一身轻,远离是非之地。在这一方面,我与陈方伯、伍臬台的心情是一样的。我们都走了,老百姓却走不了。我们都年近半百,做了几十年官,最后竟然是落荒而逃,如此一来,我们一辈子也不光彩。要退休,也要官民两不欠地离开。退休的事,这里先不谈。要做的事,第一件,是向朝廷反映情况,向朝廷争取帮助。应天巡抚李中丞也曾上奏,呼吁朝廷免除江西一年的税粮;南京工科给事中王纪上奏,已经有了成效,朝廷免除了正德十四年以前个别百姓拖欠的税粮。反映和争取,总会有用的。唐道长,我们分头上奏,争取免除去年和今年两年的税粮,你看如何?”

唐龙点点头。

王阳明继续说道:“能免除就是最好的结果了。说到赈济,往年,一省遭灾,还可以指望邻省多少伸伸援手。今年看来是没有指望了。近邻湖广、两广连年征战,浙、闽两省连年干旱,南畿供应亲征大军苦不堪言,淮扬、山东、河南,千里饥荒。”王阳明叹了口气,苦着脸缓缓地摇了摇头,“传闻有地方已出现了吃人事件!”话题太沉重,王阳明停顿了一会儿,“最保险的是靠自己。刚才陈方伯说,全省布政司仓库、各府县仓库已经空了。”王阳明话说得慢,显得很吃力,“官府指靠不上。刚才伍臬台说到朱宸濠的逆产,是不是可以考虑,在这方面做做文章,唐道长?”

唐龙一下子醒悟了,他有些激动,双手一拍,道:“哦,这倒是个路子。这能救不少人的命!”

王阳明对伍文定和陈策说:“既然唐道长也同意,陈方伯,伍臬台,你们加紧统计追收朱宸濠逆产。”王阳明对唐龙说:“唐道长,我们分两步走。第一步,争取朝廷豁免两年税粮。争取不到的话,走第二步,本院和唐道长分别上奏,变卖朱宸濠逆产,办纳朝廷税粮。”

唐龙一拱手,说道:“就如王都宪所言!”

陈策和伍文定如释重负,都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从立春开始的连绵春雨变成了夏天的连绵大雨,去年干旱了一年的江西大河小沟处处水漫为患,赣江泄洪不及,开始向堤外冲泄。赣江沿岸各府县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水。

各府县报灾的公文纷纷飞向王阳明的案头。赣州、吉安、临江、瑞州、广信、抚州、南昌、九江、南康,河道溃堤,江西大地成了一片汪洋。

王阳明修了几十年的心再也安定不下来了,几百万人的生命呀!求天天不应,求地地不灵,求朝廷?已经求了很多遍了!万事不顺,只能自责!五月十五,王阳明上奏《水灾自劾疏》,自罪自责,希望启迪一直滞留在南京乐不思蜀的圣上。

自责过后,还得自己干,王阳明又投身到救灾中。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北马秘闻 徐徐诱之 两京十五日(全集) 大江东去(欢乐颂作者阿耐代表作) 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 奇货套装(全八册) 狂人日记 小王子 法医秦明:遗忘者 藏天图志(民调局异闻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