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听后,不由得大笑起来。这田风水如此之好,杨戬父亲又买而未得、惨遭败家,杨戬自然要夺回来。他若是强夺,便留下个罪柄,正好拿来报给梁师成。有了罪柄在手,梁师成才好秉公依法、大明大道惩治杨戬。
不过,李彦旋即想到,以杨戬之势位,根本无须用强,如今那田主恐怕便会主动出让,如此一来,便难办了。
李彦再坐不住,借着外出寻买艮岳营造木料之机,带了数十个随从,驾了十辆宫车,浩荡赶往襄邑县皇阁村。他去时,那田主王豪正巧经商回来,见到宫中车驾,慌忙出来恭迎。李彦知道王豪乃三槐王家正脉子孙,如今又家业宏富,轻易降服不下,便没有下车,只叫侍者掀开车帘,唤王豪到车前听令。王豪急忙走到车辕边,躬身叩拜。
李彦拿出威势,冷起面孔:“听说你那块龙颈田要卖给他人?”
“宫中杨太傅前几日曾差人来说,欲买这块田。”
“你要卖给他?”
“杨太傅既然相中这块田,小民哪敢不从?”
“不成!”李彦怒喝一声,“梁太尉特地命我来吩咐你,这块田留着,不许卖。”
王豪听后,猛地抬眼,眼里尽是惊疑慌惧。李彦知道话语奏效,一句已足,便叫侍从放下车帘,起驾回去。到了襄邑县,留了两个手下在襄邑查探,自己回到宫里,咬着牙焦急等候回音。
过了十来天,那两个手下赶回京城来禀报,王豪竟将那块田白送给杨戬,而自己也随即病故。
李彦听了,牙关咬得咯吱吱响,半晌才问:“王豪得了何病?”
“据说是痢疾。”
李彦再说不出话,心里却迅即明白:王豪恐怕是自尽。
梁师成、杨戬,得罪任一个,即便是宰相王黼,都难善终,何况王豪这一介乡户?王豪将田献给杨戬,而后装作生病,服毒自尽,好免去梁师成追逼,以保住那独子王小槐性命。
李彦气恨至极,却毫无办法,只能丢下此事,再寻他途。
然而,杨戬似乎有所觉察,行事越发谨慎。李彦窥探了大半年,始终毫无缝隙可钻。他正在焦躁,有天出宫,经过登闻院时,见院前一群人跪地哭嚷,看衣着尽是乡里农人。登闻院正是为士民投书喊冤而设,那院前却有十几个吏人弓手挥杆执棒,喝骂驱逐那些农人。李彦坐在轿子里,侧耳听了两句,那些人似乎是为“括田令”而来,家中田产尽都被括为了公田。
李彦猛然笑起来:这不是提灯找灯?杨戬正是凭“括田令”而一步登天,那“括田令”所依之法,是查寻历年旧田契,田契若来路有疑,便可括走。杨戬那块田当年卖了两道,不正是大弊误?他创设“括田令”,便用这“括田令”返括回他,叫他自家设钩自家吞,哈哈!
他忙命轿夫转回宫里,可到了宫里,才下轿,一个手下忽然来报知一事,说拱州知府要荐举王小槐面圣。
李彦顿时大惊。那日他去皇阁村王豪宅前说话时,见一个锦衫孩童站在院门边,一双贼精精的小眼一直瞪着他,目光满是厌憎。那孩童恐怕正是王小槐,寻常孩童哪里敢这般瞅瞪中官?回想那目光,李彦心里一寒。那王小槐号称神童,恐怕知晓自己父亲死因。他若见了圣上,说出此事……
他忙问:“王小槐几日来京?住在哪里?”
“正月十五到京城,住在拱州知府京中宅子里。”
“你赶紧寻人设法,不能叫那猴儿面圣!”
李彦惶惶不宁,用“括田令”反括杨戬一事只能暂且搁下。好在到了正月十六,那手下来报,王小槐已死。李彦这才放了心,知道这手下行事妥当,不敢大意。谁知,第二天便听闻王小槐被烧死在虹桥上,开封府已在查问此案。他忙唤了那手下责问。那手下却说,是暗中使人在汤里下毒,并未在虹桥上纵火,不知王小槐为何又被烧死。
李彦恼愤不已,又无梁师成那等权柄,能差人去开封府干涉办案。他惴惴等到月底,幸而此案凶犯无从追查,那案子已搁了下来。他尚未松气,另一个手下又从襄邑赶来回报,说王小槐在家乡还魂闹鬼,半夜里四处撒了许多栗子。李彦越发惊怕,出宫回到自己宅中,却见妻妾慌作一团,扯着他去卧房。他进去一瞧,更是惊得险些栽倒。床上撒了许多栗子,并沾满血污。妻子哭着说这卧房一直关着,并没有人进来。今天听他要回宅来住,才叫侍女开了门,来铺床点香,却见床上竟有这些秽物……
李彦从没这般惊吓过,站在门边,半晌手足才能动弹,他忙伸手叫侍女扶拽着,慌慌逃离了卧房,宅里都不敢再停留,急急上了车,躲回了宫里。
这一床血栗子,将他多年心病击穿。其实,从十一岁入宫头一天起,他时时都在怕,从没安心过一刻,因而,他那牙始终在咬,大半不是为馋,而是为怕。怕人责,怕人打,怕人害……狠气长一分,怕意也跟着重一分。尤其升到这高处后,更怕人复仇,如同赤身行在夜林间,处处尽是狼影豺咻。
他躲在宫中自己那间昏暗宿房里,牙齿咬得声响极大,小侍从在门外恐怕都能听到。他慌慌寻思许久,才忽然想到了杜骋。这祸事是杜骋牵惹的,也得由他来解。于是他急急寻见杜骋,叫他去约请京中最负盛名的相绝陆青。
那天,他换了便装,从潘楼后门偷偷上了楼,等候陆青。陆青见了他,只微微一拱手,不等吩咐,便坐到他对面,静神注视他良久。那目光冷中带厌、明利中又含些怜,让他如同身浸寒水,却又感到几分春阳之暖。他想抗拒发怒,却又不由得忍住,似乎有些情愿叫陆青看透,觉着那目光能驱净自己心底积年之怕。
半晌,陆青才缓缓开口:“历劫之相,卦属未济。苦海逐浪,狂风兴波。争帆夺桅,此倾彼侧。旧险未尽,新患又生……”
他听着惊怕不已,却又忍不住想听,如同医者替他揭开积年旧疮。他忙问:“如何解此祸难?”
陆青微微笑叹一声:“观汝神气,积习难断。就算过得此劫,日后恐怕又陷灾祸。”
“久远之事,我顾不得。我只求解了目下之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