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你的劲敌来了!”柳毅在刘平身后大叫起来。
这两个人静静地望着对方,一时间都没说话。柳毅对这突如其来的沉默很是诧异,他看向卢毓:“他们原来认识?”卢毓皱眉道:“弘农与河内,倒不是特别远,两人认识,也未可知……”可他看两人神情,语气里也没什么自信。
率先打破沉默的是司马懿,他晃动脖子,阴恻恻地环顾四周:“你们跑来我家门口,还没吃够教训吗?”他眼神扫处,众人都纷纷把视线挪开。刘平抱拳道:“我是弘农刘和,特来向司马公子请教。”他的肩膀在微微发颤,声音略僵硬。
“哦……姓刘的,你是汉室血亲喽?”司马懿昂起头,嘴角带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慢慢拔出了腰间的佩剑,踏出门来,顶着刘平走了几步,“汉室的人,可不会只耍耍嘴皮子,咱们来比剑吧。”刘平这才发现,司马懿走起路来,是一瘸一拐的,似乎右腿受过伤。
这年头的年轻人,除了读书研经以外,都要学点剑技,当几天游侠,此乃一代潮流。那些士子看到司马懿直接亮出了剑,都有些兴奋。剑斗可要比吵架精彩多了。刘平身上没有剑,柳毅立刻从同伴那儿解下一把,递了过去。
刘平刚把剑握紧,司马懿已经挺剑刺了过来。因为腿伤,他的剑速并不是很快,可刘平的反应却更加迟钝,甚至连躲闪的动作都没有。司马懿的手腕一抖,化刺为拍,剑脊重重地拍在了他的左肩。刘平往后踉跄了好几步,神色有些痛苦,想来被拍得不轻。
司马懿的进攻仍在继续,刘平勉强抵挡,却左支右绌,被他连连拍中,狼狈不堪。
“刘兄话锋了得,可手底的功夫还是差了点火候。”柳毅啧啧地说,面露遗憾。卢毓歪了歪头,他也懂得剑道,总觉得这场比斗的两人有些蹊跷。进攻者与其说是杀意凛然,不如说是怒火中烧;防守者似是心存歉疚,却又带着几丝轻松。两人一进一退,居然颇有默契。
“住手!”
一声大喊传来,司马懿与刘平都停下手。众人循声看去,看到辛毗匆匆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审荣。辛毗面沉如水,开口便呵斥道:“你们都是儒生,在这里像匹夫一样乱斗,成何体统!”审荣不失时机地一指司马懿,瞪向刘平:“仲达腿伤未愈,你好意思与他斗剑?”
明明是司马懿把刘平拍得鼻青脸肿,审荣还这么说,就是明目张胆地偏袒了,围观者哄的一声都议论开来。辛毗抬手,让这些鼓噪的非冀州士子稍微安静一下,问刘平道:“到底怎么回事?”
刘平长剑倒持,讪讪道:“在下与司马公子切磋剑技而已,并无恶意。”
辛毗一捋胡髯,训斥道:“你们两个开衅私斗,违背城规,都该要责罚才是。你们是谁先动的手?”
刘平道:“是我。”辛毗松了一口气,他一直在笼络非冀州士子,却又不想得罪审配。刘平如今主动认错,正好解除了他的尴尬。他说道:“既然是你先动手,我也袒护不得。司马公子,你可有什么意见?”审荣得意扬扬地对司马懿道:“仲达,有什么点子尽管说出来,我知道你最有主意了。”
司马懿乜斜刘平一眼:“剑上亏欠的,不如笔端来还。就让他来帮我抄抄书吧。”
围观人群又是一阵哗然。这惩罚倒不重,只是太羞辱人了。这些人都是各地名族,谁能容忍像个校书郎一样给别人抄书?辛毗问刘平是否愿意接受,刘平居然点头认罚。
柳毅大叫:“刘公子,你不可屈服,咱们替你诣阙上书,申冤雪耻!”审荣冷笑道:“阙在许都,你有能耐,去面告天子啊。”柳毅大怒,上前要动手,却被刘平拦住:“柳兄,今日之事我一人承担,不必旁及别人。”柳毅这才悻悻闭口,被卢毓劝了回去。
司马懿背着手走回院子,勾勾手让刘平进来。他们进院以后,司马懿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庄子》,扔在他面前:“你这么自由散漫,就抄这个吧。”刘平一敛狂态,居然一句也没还嘴,乖乖研墨铺纸。辛毗看他没什么异动,这才跟审荣离开。其他人看了一阵,也都散了,无不叹息这个狂士果然还是不敌司马公子。
人都散了,司马懿把院门关好,慢慢走进屋内。刘平放下笔墨,一脸喜色正要开口,司马懿却喝道:“不许回头,继续抄,不要停。”刘平莫名其妙,只得拿起毛笔蘸好墨,开始一行行抄起来。
“刚才我打得疼吗?”司马懿站在他身后,忽然问道。刘平笔下不停,口中回答:“嗯。”
“哼,疼就好。这第一下是替我大哥打的,第二下是替我爹打的,第三下是替我三弟打的,第四下是替……”司马懿嘴里计着数,在刘平背后来回踱着步子。
“你的呢?”刘平想要回头,司马懿飞快地转动脖子,瞪了他一眼,吓得他赶紧重新转回去。
“我的另算!你以为挨几下剑就能抵偿?”司马懿冷冷道,“你这个浑蛋,当初在温县不告而别,自己偷偷跑到许都,居然当起皇帝来了!我连你的死活都不知道,还得给你收拾残局!现在倒好,又跑到邺城来,又来个不告而来,还自称什么弘农刘氏。我现在都不知该叫你什么?杨平?刘平?刘和?刘协?你到底是谁?”司马懿在屋子里走路的速度越来越快,情绪也越来越激动。
“我是你的兄弟,仲达。”刘平停下毛笔,心情激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