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图穷匕见
何夕的一切作为,不仅仅被郭桓完全掌控,连毛骧也全然了解。
不过,何夕的作为,让双方有不同的解读。
如郭桓,越发相信何夕信口雌黄的话了。毕竟何夕虽然严肃,不通人情,但却是雷声大雨点小。好像是非常严肃的走过场。这分明是自己人的待遇。
如果何夕知道郭桓这个评价,不知道会不会被气炸肺。
不过何夕在一些专业技能上的确是欠奉。
而郭桓在贪官这一条路上,也是个中翘楚。与和珅都能一较长短。而且是走不同路线。和珅贪污是上面默许的。而郭桓可不是,是他拉帮结派,上下糊弄。
可以说上在欺上瞒下这个技能上,不敢说天下无出其右。但是让何夕摸不清楚根底,却是很容易的。
此刻的何夕的房间之中,无数账册翻开。一沓沓废纸,扔得满地都是,何夕双眼通红,遍布血丝。他已经好几日没有睡好了。一方面觉得困得要死,整个人的思维都迟缓了。好像大脑都被冻结了。什么思路都没有。另外一方面,他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觉。好像大脑之中钉了一根钉子。时时刻刻在刺激着何夕。他明知道郭桓就是做了手脚,他眼前都是假象。但是他却没有找到打破眼前假象的。
犹如困兽。
何夕说道:“我不是不吃东西,而是我要先睡一觉。”
诚然,郭桓不可能将整个浙江都弄得天衣无缝,但是洪武年间,朱元璋对贪污的零容忍,天下人谁不知道,而郭桓敢顶风作案。其胆大包天之处,又岂止欺上瞒下。
何夕一挥手,说道:“徐保儿,将早餐带走吧。”
说里面没有贪污固然是假。但是说参与其中的人都有贪污,也不是真的。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是有名的清官,但也被牵连到空印案之中。
杭州之所以查不出来东西,要么就是郭桓,真是天下能吏,颗粒归仓。分文不受。要么是闪展腾挪,拆东墙补西墙,那么杭州这里越是无懈可击,就越说明一件事情。其他地方窟窿不小。
同样不将官场潜规则放在眼里的,就是朱元璋。比如空印案。说起来空印案,本质上,就是官场潜规则。因为路途遥远。如果地方上账目,与户部账目对不上,就要千里迢迢修改。于是官员们为了省事,就预制了空白纸张,上面已经按了大印。如果需要修改,直接在上面写就行了。
而且正如徐保儿所言。
毛骧很清楚郭桓是什么人。
后果很简单,何夕打破潜规则了。
何夕满脸微笑,说道:“郭大人,今日你我一别,不知道何日才能相见,有些心结却是要说开的。临行之前,有人匿名上书,说郭大人贪渎事,所以,我才如此吹毛求疵。不过,真金不怕火炼。也算是不打不相识。我这几日在杭州,见识了郭大人的才华,天下无双。我回去之后,就会向太子推荐郭大人。还请郭大人静候佳音。”
不过,何夕的做法也让毛骧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朱元璋。
何夕这一手,传到了毛骧这里。也让毛骧吃了一惊,不过,他到底是知道内情的,心思微微一转,就明白了何夕的用意。
何夕心中只觉得有一些恶心。
他只能努力微笑,不将恶心表现出来。说道:“那就此别过了。”
这动静越大,就越是欺上不瞒下。毕竟不管是如果挪仓,转运粮食。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要让这些参与运输的人,不知道内情。也是不可能的。就好像富士康某员工,更名改姓,上面的领导们不知道,但是下面的人,却是一清二楚。
是的。离开杭州可能查出东西来。但是离开杭州就能躲开郭桓的眼线?
却是痴心妄想。
不过,他随即起身吩咐说道:“除却原本在杭州暗桩。都随我离开杭州。去嘉兴。”
徐保儿说道:“大人,官场上从来是欺上不瞒下的。真正想知道什么,在杭州城中使劲,是事倍功半。”
“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毛骧心中暗道。
何夕也是如此,在郭桓的无懈可击的伪装前面。何夕种种碰壁,让他也成长了不少。从一开始一激动就情绪上脸,到可以临场发挥,信口雌黄,到而今,不管对郭桓本人怎么想,都不能言语之间,如坐春风。
几乎在毛骧行动的时候。郭桓的眼线已经来报。
一时间,何夕就好像拨云见日,整个人都精神起来。
郭桓未必不敢,让何夕落水,疾病。等等被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