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仲亨说道:“为什么??等城池修建好了不就行了?”
对了,也要将自己的王府重新修建,他而今是大明郡王了。身份不一样了。要用大明的建筑风格才行。
这也是爪哇现在情况的原因。
如果寻常事情,武禄王还算大度,但是子嗣上的事情,是武禄王的一大心病。
何夕沉默了。他知道陆仲亨说得对,既然是激将。那么去出使爪哇的人,凶多吉少。不过,这一件事上,由不得妇人之仁。
——
“区区小国,夜郎自大。冒犯天朝,朕秉宽大之意,待儿等请罪。岂止不知悔改,罪加一等,今命爪哇王武禄,自来南京请罪,否则,大兵一至,亡国有日,祖宗不得血食。-——”
圣旨中大量用典,对于读书人来说,并不算是什么。但是流落南洋的汉人,未必有这样的底蕴,他们有些不懂,即便懂的,也不可能做到同声传译的水准。
只是用汉语翻译成爪哇语,很多地方都不大好翻译。自然有很多词不达意的地方。武禄王有些迷糊,说道:“这是什么意思?”
“在我们力量有限的时候,只要能在南洋站稳脚跟就行了。”
何夕说道:“别说得那么难听,陛下早就给另外空白圣旨,不就用在今日。”
何夕说道:“爪哇一直不动,显然还是忌惮大明,须逼他一逼。”
陆仲亨顿时来了兴趣,说道:“做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何夕拿出来的圣旨只能算中旨,他拿来圣旨上面只有朱元璋的私人用印。而秘书监与内阁是宁死不敢用印的。这种圣旨偏偏外国人也就行了。
他甚至将当初的一些记录都拿来看看,反复权衡利弊。
何夕才与陆仲亨开了一个闭门的小会。
陆仲亨说道;“这个我熟悉。交给我就行了。”
何夕说道:“我们一直没有与爪哇直接沟通,不如派人去爪哇宣旨。”
而大明水师作战船只,不过几十艘而已。不提那十三艘炮船,大多船只上都有火器,与强弓硬弩。更不要说,船舷高大,最少比爪哇人的船要高大许多。
武禄王勃然大怒,说道:“欺人太甚。”随即一声令下,将使臣斩成肉泥。
陆仲亨说道:“我这一段时间,研究了海战。海战不是水战,这不确定性太强了。飘忽不定的。而今爪哇蓄势待发,我们真的什么都不做吗?”
卫所制度,本来就是一整套体系的。修建城池,开垦土地,这些事情都是卫所能做的事情。而卫所制度是大明军队的基本制度。陆仲亨军中老人,不可能不知道。
算来算起,先将自己卫队换装了再说。
一个中年书生,在爪哇宫殿之中,慷慨激昂。
而武禄王一点反应都没有。
完成这些建设,基本上没有问题。
双方作战,明军是有优势的。
拿到大明,稍稍懂行的人,就知道是有问题的。
这个翻译的汉人只要咬着牙说道:“要大王去南京请罪,否则断子绝孙,国家灭亡。”
这个使臣来之前也做好了准备,何夕给安家费很丰厚不说,更是给儿子有荫官,也算上改换门庭了。所以大骂不止,直到拉到殿外斩首为止。
武禄王的怒气依然不得当纾解。说道:“让西王来见我。”
西王,也就是武禄王的女婿,满者伯夷王朝未来的继承人。也是专门负责对大明作战的总管。更是武禄王并不是太喜欢的继承人。
此刻武禄一半怒气向大明,另外一半怒气向他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