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冷冷地看着何夕,似乎受到武禄王的影响。周围的侍卫恶狠狠的目光都落在何夕身上,一瞬间,何夕似乎理解了什么叫作千夫所指,不病自死。
最少回回教之中,是蕴含着平等观念的。虽然是在神的面前一切平等。但是足够让很多奴隶为之奋斗终身了。
而只要达成这个目标,大明在南洋,甚至在印-度的扩张,那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何夕说一句话,自然有身边的通译将话翻译过去。下面的对话就省笔不提。
无他,在这个时代,在很多人看来,除却中国之外,其他的地方都是一片黑暗的。唯有中国有文明之光。一般人不到绝境是不想离开中国的。而儒生们在大明活得其实也不错。
何夕指着道路两旁,一些衣衫褴褛,又黑又瘦的人。说道:“这是什么人?看上去也不像是乞丐啊?”
更有一种金碧辉煌的富豪之气,却不是中原佛寺能够比的。
虽然都是印-度教,但是双方还是有很多地方不一样的。即便后世回回教代替了印-度教,但其实也进行了东南亚的本土化。比如不吃猪肉这一项戒律。南洋回回教在执行上,是各有千秋。
地面上道路相当不错。虽然是平整的土路。但是放眼这个时代,这样的基础建设,已经是很多国家难以做到的。而何夕也看到了一些奇怪的人。
武禄王不再说话了。
何夕走进大殿之中。武禄王坐在自己的黄金宝座之上。
而这几万人,都已经是他们的倾国之兵。
儒学并没有面向未来,而是站在过去。
不像战国的时候,秦国才几百万人,就能出兵数十万之多。是因为大量奴隶的存在。
整个满者伯夷王朝,有大量的奴隶,甚至有时间举行祭祀,还需要奴隶血祭。战争更是贵族的事情,奴隶们都是私产。一般是不上战场的。这也是为什么,爪哇有五百多万人,在战斗的时候,仅仅动用几万人。
何夕只是微微躬身,说道;“大明使臣拜见满者伯夷国王。”
一想到这一点,何夕忽然浑身战栗,他似乎看到了大明开拓南洋的最好方式。
这里南下不多远,就来到满者伯夷王朝的核心区域。
窥一斑而见全豹。从这一点上,何夕就看到了爪哇的虚弱,以及回回教之所以在全世界各地战胜印-度教,甚至在印-度本土也是如此。就是因为印-度教本身,是一个适应奴隶制教派。婆罗门们以神的名义统治国家。
既然印-度教在世界的浪潮之中,注定要落伍,何不让儒家代替回回教成为东南亚,甚至印-度很多地方主流意识形态。
只是何夕没有去过印-度。对印-度的了解,也是一爪半麟,而且了解的也是后世的印-度,这个时代的印-度,更是不了解,才有这种错觉。
使臣说道:“这是苦行僧。”
但是并不代表儒学没有一点价值了。开玩笑,看越南怎么吊打占城,等一系列印-度教国家就知道了。就在提升国力,巩固国王统治这方面,儒家的意识形态,是有天然的优势。
满者伯夷毕竟不大。很快何夕就来到了,满者伯夷的都城。随即一个宏伟的让人不能忽略的建筑迎面而来,是宏伟的神庙群。一座座神庙庞大无比,各有特色,比起中原宝刹,也不遑多让。
但是在千里之外大明,就堪称机密了。
如果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何夕,面对这个阵仗。可能会被吓倒。但是而今的何夕经历过这么多阵仗,论起威仪,大明朝廷之上的威仪,比这个还要强。
何夕忽然有了一个想法。他心中暗道:“为什么不让一些儒生来南洋传道?”
他虽然微微有些慌,但是坚信自己的判断。而今是武禄王有求于大明,而不是相反。所以,他镇定自若,似乎只有他自己站在这里。忽略了这长时间令人窒息的沉默。
武禄王见状,心中暗暗一叹,暗道:“大明人才何其多?”
这么多年,能在武禄王的震慑之下,不失态的人,武禄王见的不多。何夕是其中最镇定的一个人。是那种好像真的没有将整个满者伯夷王朝放在眼里。
武禄王本想看看大明使臣的成色。好在谈判之中,占据优势。而今看来是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