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生子当如何挽之
冯胜问完这些后,饭菜也送上来。不过是米饭,菜是萝卜干,加一些肉干。当然了,肉干是冯胜的特殊待遇,士卒们的萝卜干能有一点油味,就不错了。
冯胜虽然从小就是书香门第,但是走到现在,山珍海味吃的,咸菜干饭也吃得。这种饭更是吃的。甚至觉得不错了。因为行军打仗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啃干粮。硬邦邦的能磕掉牙的干粮,而今有一口热饭,已经相当不错了。
不过,常茂很是不满。
常茂的名字,还是朱元璋起的。可见常茂出生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有了根基。常茂从小谈不上锦衣玉食,但也没有吃过苦。在常遇春死后,更是放浪形骸。这一口生硬的米饭。常茂是吃不惯的。
不过,岳父大人在此。常茂也只能生生忍住。
冯胜一边吃一边想事情,忽然叹息一声,说道:“我之前在京师见过何夕,也打过交道,当时只是觉得何夕为人机敏,有手腕。但是而今看来,何夕是丞相之才。”
“我要是有何夕这样一个儿子,我死也瞑目了。”
这也冯胜最有忧心的事情,他只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周王,一个嫁给了常茂,并没有儿子,而冯诚其实就是冯胜的嗣子。当然了。冯胜期望自己能生出一个儿子,故而没有定下父子名分。
如果将来,自己能生出儿子,也就当提携侄子了。如果不能,到时候再过继不迟。如果先过继了,后来又生出儿子,那反而不好处理了。
冯诚对此也明白。并没有什么怨言。毕竟他很清楚一件事情,如果能过继给伯父最好不过。如果不能,伯父生了儿子,但是也等不到孩子长大了。到时候冯胜的政治资源,也是冯诚来继承。
而且冯诚为人比较忠厚,也没有非要继承冯胜爵位的意思。
只是常茂心中本来就对何夕不服气。而今听冯胜如此说,心中更不服气,心中暗道:“我倒要看看,这何夕有什么手段。”随即这一次大战,一定要立下功劳。否则,不让何夕专美于前。
这也是冯胜一直带着冯诚的原因,以冯胜的老练,岂能将一个心术不正的作为嗣子备选。毕竟,亲生儿子固然难求,但从宗族之中选嗣子,冯胜的选择就多了。
冯胜说道;“如此寒冬,如此驱使你们,没有冻死吗?”
总之,对他都有好处。
来人说道;“何巡抚只要青壮,而且预支衣,粮食,煤。有这些东西,我们才能过冬。没有这些东西,才会冻死人的。即便真出了意外,朝廷也会安置的。”
港口冻与不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与纬度有关系,与地形也有关系,甚至与河流还有关系。在明初,虽然气候有一些回暖。但是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冷的。
不过,冯胜重点观察的对象,变成了海港与码头。
第二点,就是筹备物资了。
何夕在旅顺口,决定备战以后,洪武十八年下半年都在忙碌之中。
至于,何夕做得这些功劳的意义。常茂根本没有品味出来。
第一点要做的就是运输途中,加强交通线的容量。就有何夕对驿路的扩容。各方面的整治,可以容纳更多人动员。何夕这种做法,本意并不是要承受大军快速通过的。而是安置民夫的。
从动员规模来说。而今这一战,远远不如永乐扫北。但是辽东人口也远远比不上北平。
第一点,就是最重要的是将粮食运输到前线。以便开战之后,将粮食运输给深入到草原上大军手中。
常茂而今的地位,全靠父亲常遇春。但是何夕虽然有陛下的扶持,但是,谁也不得不承认,何夕已经成为大明重臣。辽东巡抚官职,反对的声音也不多。
第二点,就准备供给大军各种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