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军令状
军人说话,干脆利落。
冯胜也是如此。并没有那么弯弯绕绕。开门见山。冯胜就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一时间,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了傅友德。
并不是说,其他人对冯胜的计划没有意见。或者说完全赞同。
只是开会的时候,也是要讲上下尊卑的。所有人畅所欲言,即便在后世很多地方,也是做不到的。更不要说这个时代。傅友德在冯胜之下,权力最大。资历最深,自然是傅友德先开口,其他人才能开口。
不过,真正反对冯胜的人,也不多。
冯胜毕竟是打老仗的,他制定出来的计划,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纰漏。
最少,何夕看过去,发现蓝玉有一些心动。似乎对这个计划动了心。
“国公。”傅友德果然开口,说道:“国公妙计,在下佩服。只是大宁辽东向北,全部是莽荒之地,绝无粮草可以就地征收,一切都要随军携带。之前议定,二十万大军从大宁出发。其实,打阿哈出,不需要这么多人。此人虽然号称二十万之众,多为老弱,精兵不足十万。且我大明兵强马壮,甲坚兵利,五万足以破之。其中十五万,不过是负辎重,担粮草而已。”
“阿哈出囤聚塞外久矣,其巢穴多处。且蒙古人逐水草而居,并无定所。先前已经得知,阿哈出已经发现朝廷有讨伐之意,其行踪不定,肇州,金山,等数处,都有可能。”
而今北平,辽东,乃至大宁粮食都不缺乏。正是因为海运的原因,这三地都囤积了几十万石,甚至上百万石的军粮。但是从这些地方到前线,这一段路程,转运太过困难了。
其实这一件事情,何夕向冯胜保证过。他心中也有腹稿了。回去之后,距离动兵还有一段时间,是可以做一些先期准备的。冯胜当时也表示了信任。但是此刻冯胜却这样的表情。
即便有再多的粮食,转运不到前线,也等于没有。
所以,冯胜原来的计划,也与历史的计划差不多。就是粮食到前线最后这一程的问题不好解决。
何夕说道:“是。”
其中傅忠准备起身说话,被傅友德看见了。暗中踹了一脚。
“末将愚见,不解国公深意,还请国公开释。”
随即何夕出列,当在所有人的面,将辽东的准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不厌繁琐。
只能说,在冯胜看来,他其实也希望何夕立下这个军令状。
何夕说得差不多。老将王弼开口了。说道;“何驸马,你说的,我听不大明白。其实也不用太明白。我只说一句,此事关系重大,你敢立军令状吗?”
傅友德需要表明自己与冯胜的距离,同时双方这种暗流,又不能影响到大战。傅友德对这个作战计划,并不是太喜欢。有一点太复杂。或许是个人原因。
而在冯胜的角度来看,也很说得通。
傅友德一眼就看出的关节所在,冯胜能看不出来。甚至冯胜的机会,就是因为何夕做得太好了,才萌生出来的。但是冯胜也担心,这一件事情如果做不好。板子会打在他身上。
下面很多将领也纷纷点头。
下面诸将听得议论纷纷。
何夕心中心思一转,说道:“好。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大明开国将领素质都还不错,甚至很多就是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角色。比如冯胜。有些就是单纯地猛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