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君心思何处?
燕王还是很有亲和力了,他拍了拍何夕的肩膀,说道:“客气什么。我定然让你明天上路的时候,舒舒服服地。”随即,亲自搀扶何夕上马。与何夕并马而行,一路上指点,何夕的骑马姿态,何夕果然觉得好受了很多。
不得不说,燕王是很有经验的。
先让何夕洗了一热水澡,然后亲自给何夕上药,又找人来推拿一番。
何夕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连大腿内侧的痛苦也减轻了很多。最少何夕走路的时候,也不会两腿叉开,好像螃蟹一般。整个人好像脱胎换骨一般。
到了晚上,燕王延请何夕。燕王以骑马为由头,打开了话题,说道;“世人都说练武,要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其实,他们不知道,不管练骑马还是别的,养才是第一位的。练武的时候,如果不知道养法,练不了多久,整个人就坏,不要说强身健体,上阵杀敌了。短命横死,都是常用的。很多养法,其实就在细微之处。要时时刻刻注意,你平日里,不骑马赶路,这上面没有经验,我送你一个下人。还有这些金疮药,等晚上住宿的时候。让他给你洗脚上药,推拿按摩。就会好多了。”
“其实,说起来开平王,就是没有注意养法,大战之后,汗出如洗,猛然卸甲,得了卸甲风。这才英年早逝的。这里面学问多的是,要特别注意才行。”
这些事情,何夕之前也不知道。不过燕王说起来,何夕一点也不觉得违和。
朱元璋拿曹操的评价给自己儿子,也算恰当,就是一将之才有余,万乘之才不足。而今朱棣也没有想过自己要荣登九五。故而,他注意了更多放在如何才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军。
看起来很有成效。
毕竟,对于朱棣的身份来说,兵书上的知识是很容易获得的。但是兵书外面的知识,却是不容易获得的。比如朱棣讲的这些技巧,没有什么人写进兵书之中。但却是行军打仗所必须知道的。
何夕心中腹诽,暗道;“我将你当自己人,你将我当自己人了吗?”不过,这话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他心思一转,说道:“小弟初任国子监的时候,陛下亲临讲过草原上的事情,不知道四哥知道不知道?”
“想要做到这一件事情,要做到两点。第一,让牧民能活下去。第二,就是废蒙古人骑射之功。”
这个时代信息流通很慢的。何夕在当初讲东西,虽然很多地方都有存档的。但是不是有心人,还真的很难找到的。燕王虽然已经关注何夕,但是也没有到关注何夕的每一篇文章。
这种情况,诸王内心之中也很复杂。
何夕不好直接回答,笑道:“四哥,这事情都是陛下决断的。我——”
燕王似乎喝了几杯酒,一把按在何夕肩膀上,说道:“何弟,你是不把四哥当自己人了?”
何夕说道:“我有一个弟子,就在大宁,叫练子宁,你到了大宁可以去看看。解决第一点,就要靠他了。我也不知道他这几年进度如何。之前还常常来信。而今信也少来了。你代我照看一下。”
何夕说道:“多谢四哥教诲,我今后一定好好学习。”
何夕将当初的结论说了一遍,说道:“想要天下太平,必定草原,但是要定草原,想要列郡草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封藩塞外,其实是朝廷最好的选择。我之前在宫里也说了。只是-——”
何夕想过,燕王找他是有目的。却不像是这个目的。
当初说过移藩的事情,诸王也都答应了。但是内心之中并不是没有抵触情绪的。只是朱元璋在,不敢乱来。想拖着,只是没有想到,不过三五年,就有三个王爷封到海外了。
关于火器的问题,何夕不知道朱元璋是准备怎么安排的。也不知道而今火器发展到什么地步了。自然不敢乱说话。
燕王担心自己被封到海外是其中之一,也有一些希望自己能封到海外。想找一个好地方,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