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高丽人战斗力不足,战斗经验缺乏。但是人多啊。高丽立国五百年,上上下下早已熟悉了高丽朝廷,在很多时候,他们的消息是比不过高丽人的。这才是他为什么为高丽奴婢撑腰。就是为了更好地消息渠道。
叶沈固然不错,但是没有在何夕身边的培养,接受了很多丰富的军事思想。没有这一次冒险出击,以少胜多,让高丽几十万大军,给叶沈当陪练,叶沈未来的成就,也会很有限的。
叶沈固然不错。但是大明如叶沈一样的名将胚子,不在少数,即便往少了说,一百多人还是有的。但是这些人在历史上都成为名将了吗?哪里有那么多名将,更多的人都是浪费了自己的天赋。
人的际遇是很重要的。如果张辅不是张玉的儿子,张玉不是朱棣的近臣。张辅有可能成为天下名将吗?未必。
何夕说道:“其实,我是能拖到明年再动,只是蓝玉毕竟是征东将军,我如果从第一件事情上就驳了他的面子,接下来的合作,还怎么进行?所以,就是现在这个局面??”
叶沈说道:“成为一个与魏国公相提并论的大将军。”
他不敢与何夕顶嘴。但是委实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了。
何夕叹息一声,说道:“我给你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我让你拖住高丽三个月,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已经超额地完成了任务。我没有告诉你,与高丽对峙的时候,不先动手,那是担心,遇见事情,束手束脚,坏了士卒性命。但是辽东局势你不知道吗?你只说一件事情。而今这个时候,马上要冬天了。大军进军高丽,这样做合适不合适?”
“一个中下层将领,不懂政治,不管这些,是一个优点。但是到了上层,如果还不理解这一点,就是最致命的缺陷,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 功于外者。这一句话,你要好好琢磨,细细琢磨。问一个为什么?什么时间将这一句话想明白,想透了。你将来成就才能够得着魏国公。”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是叶沈宝贵的财富。
最后这一点点升华,就陷入曹操刘裕等的处境之中。何夕估计叶沈的思想到不了那个地步。
叶沈军事素养很到位。他一瞬间,就从后勤,天气,民力等方面分析了一下,说道;“不合适,今年辽东的事情太多了,最好休整一冬,明年开春之后,再打不迟。高丽是万乘之国,不是几个月可以灭掉的。与高丽的战事,打上几年,都很正常。不应该追求一两月的优势。”
只有更敏捷的消息,才能让他在高丽人的围剿之下,逃出生天。
在高丽这几个月中,叶沈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不管在什么时间段,都在细细琢磨,克敌制胜之计。所谓艰难险阻,玉汝于成。这一段时间的精力,不管是胜仗还是败仗。对叶沈影响太大了。
叶沈听了这一句话,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何夕说道;“你觉得,我想不到这些吗?”
在平城一战,叶沈都觉得自己要殉国了。结果绝处逢生,这一回来,自己亦师亦友上级,二话不说。先给了一顿板子。叶沈简直委屈极了,他想不通,想不明白。
何夕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慢条斯理地将里面的内容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叶沈。从叶沈突入高丽。到他找蓝玉帮忙,蓝玉又是怎么做的。陛下可能有的想法。一环接着一环,最后说到,不得不出兵的原因。
何夕说道:“那你知道吗?魏国公在南京,很多事情上都要手下发言。你如果当方面大将,可以什么都不管,朝廷有令执行就行了。但是在魏国公那个地位,朝廷有什么令,却是他要干预的。不干预不行的。”
何夕说道:“错在哪里?”
但是不管怎么打。都是私下里的教训。仅仅是皮肉之苦而已。对于叶旺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毕竟练武的人,学打人,先挨打,身子骨硬朗,区区一些挨打,又算得了什么?
叶沈被一顿好打。一时间几乎站不起来。
第二层,就是大将想立功在外,就必须让内外意志统一。那怎么做?那就是这位大将本身就必须是权力场的一员,用合纵连横等手段,让自己一方的想法占据朝廷的高位。
很多时候,个人的思想是不可能超越时代的。叶沈对造反的事情,估计想都没有想过。
此刻的叶沈更不明何夕的用意,只能含糊的点点头,说道:“末将记住了。”
何夕说道:“这一件事情就算过去了。你说说,你这一次在高丽都遇见了什么事情。”
叶沈虽然出了大错。但是叶沈在高丽境内,能杀进杀出,自然也惊艳了何夕。真是大将种子。对于有才能的人。何夕自然是包容的。将这一件事情高高地举起,轻轻地放下,一顿板子,而今就翻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