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道传继续说道:“而今开京的事情,就在入冬之后。今年冬天就可以另立新王,并派人去南京,负荆请罪,不过是割地,贡马,而已。高丽还能存续。”
高丽王王禑淡淡地问道;“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李成桂听郑道传的话,沉默了好一阵子,说道:“这些都是谁告诉你的。”
高丽王看完之后,没有立即表示,而是指着面前的信使,说道:“杀了。”
毕竟,高丽的冬天是很冷的。
故而,这个信使离开息城之后,绕过了平城防线,来到了开城,找了门路,将这封书信送到了高丽王的手中。
而现在最重要的是,让明军退兵,不管用什么办法。打败明军,议和投降。只要将明军这个意外参与者逐出高丽,剩下的事情,就是顺理成章的。高丽上下,没有人能抵挡他的攻势。
高丽王王禑说道;“息城已经陷落了,作为孤的忠诚,你应该在陷落的时候,与明贼死战到底,你现在为什么还活着?明贼既然派你来送信,定然是知道你的身份的。他为什么派你来?”
郑道传很明白,高丽的传统。只有祖辈能在朝堂之上有一定的勋位。才会被视为士族一员。只有士族出身,才能登上高位。那问题来了。寻常百姓如何才能,登上朝堂之上?这是一个无限死循环。
郑道传说道:“崔相。”
李成桂不想知道,这蓝图有多好,他只能知道这一件事情能做成几分。
李成桂想得太简单了。他手握高丽近半大军,已经成为高丽朝廷的焦点。绕不过的焦点。
——
高丽,开京,景福宫中。
这个信使大吃一惊,说道:“大王,我对大王忠心耿耿,我如此冒险来送信,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直到后来所谓的士林派崛起。才让功臣派退出历史舞台。
他只要能追随李成桂推翻高丽朝廷,他不仅仅能列为朝堂之上,甚至能成为群臣之首。这对李成桂来说,自然是李家王朝万代之利,而对郑道传来说,也是一洗自己祖上白身之事,他成为高丽郑氏开宗之祖。让郑家成为高丽名门之一。
李成桂悚然一动,说道;“是他。”
信使不知道高丽王问这一句话,是什么用意。但还是立即说道;“息城。”
他怎么也想不到是他。
而今高丽一半的军队在自己手上,不管后面发生了什么。他们都不会漏过自己的。
这诱惑太大了。
李成桂有很多想法,但是他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不参与这一件事情,倒不是李成桂这个时候成为高丽忠臣了,实在是作为一个武将,任何时候,都觉得武力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不是后面的事情,而是抓兵权,将这些暂时在自己麾下的军队,真正变成自己的军队。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王禑根本任命官员,从来不看才能,而看能不能信得过。是以崔莹才能成为高丽的国相,掌握大权。
“那就是因为,你已经背叛了寡人,背叛了高丽。是不是?”
信使急得满头大汗,连忙否认道:“不是的 ,大王,不是的,大王。”只是他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解释。
其实高丽王王禑猜的一点也不错。当地的世家大族,怎么可能为高丽王效死。为了家族传承,自然要给大明做出一些姿态来。但是大部分暗中也是支持高丽的。
本来是看破不说破的勾当。被王禑赤裸裸抬上桌面,顿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怎么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