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因为,这些美洲的原生作物在辽东的表现,并没有那么好。不知道是水土的问题,还是别的问题。总之,高产固然是高产了一些。但是还没有高到让人惊诧的地步。
何夕深深看了一眼,正在春耕的土地,最后匆匆而去。
——
何夕一路南下,视察辽河两岸的春耕情况,最后到了牛庄。就在纺织厂附近的一个大厂房之中。何夕看到了他一直期盼的东西。那就是印刷厂。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印刷票据。
不过,潜力在哪里放着。
正面写,兑对一石,有辽东巡抚的大印,背面写童叟无欺。还有一些装饰性的纹,但其实这纹是一种谜语。各卫所都不一样。可以看这纹确定是从哪个地方发出去的。
因为大量煤油的出现,有人突发奇想,将熔炼一些材料搞出这一套油墨体系,当然了,并不全。差很多颜色。但是用来印刷粮票足够了。
只需要十几个模板就行了。
虽然粮票体系正在建设之中。但是粮票印刷也是一个大问题。
油墨在大明虽然不是说没有。但少之又少。并不是说古人聪明才智,搞不出油墨来。而是没有需要。搞出来做什么?但是,单单是油墨这一项。就足够让想仿造的人头疼。
至于那整装待发的几十台印刷机,何夕更不会太关注。
叶旺说道:“那也请大人放心,最早的是三个月,或者百日左右,第一批豆子就能产出了。”
古代的大豆也是有品种的。有三月熟,百日黄等等各种品种。为了早一点有收成。叶旺大多选的就是早熟的品种。虽然这些早熟的品种,在其他方面,估计也是有一些缺陷的。
而今抚顺煤矿有这么多煤,何夕不想想别的销路。想来想去,煤油灯就是一个好销路。大明人多,读书人更多。而相当多的读书人是用不起蜡烛的。而煤油灯就是替代品。
不过,他也算是明白了一点产业经营的道理。也明白了。为什么帝国的主义为了市场,简直无恶不作了。因为一旦没有市场,没有了订单。他们会立即面对国内天崩地裂的局面。
一张一石的粮票。
虽然说,这里很多技术都是保密的。但是何夕并不是太相信这个时代的保密措施。比如这钞票上种种细节与用意,何夕估计,这里随便一个工匠,大多能说个差不多。
现在做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葛天工早就等在这里了。见何夕来了。说道:“老师,您看。”
而葛天工这里,已经开发出一套油墨了。
这一套各种颜色的油墨,其实并不是何夕刻意为之,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可都是精壮男子,甚至很多是卫所兵转过来的。
倒不是他们要精通所有的工艺。只是很多人都没有保密那一个弦。没有这个概念。随便将保密的东西,乱说出去。
何夕可不想,让别搞出假票据。那可惨了。
就是那种浑人,什么都不明白,要命的事情,也只要当要他命的时候才明白过来。
好处就是,人力其实也是有成本的。而今的高丽移民,山东灾民的成本极低,几乎只要管饭就行了。但是这样的情况,不可能长久。
这才是古代的常态,固然有很多精英,放在现代也是顶尖的人物。但是还有更多,浑浑噩噩的。根本什么都搞不清楚。把事情给弄砸了。你以为他是敌特搞破坏,不,并不是,他是单独的不在意,或者是好奇。
所以,何夕要用最严厉的防守,将这里困住。
“老师,那要他们在这里待多久?”葛天工说道。
何夕沉吟片刻,说道:“允许家属探视,但是不准从这里带走一张纸。时间吗?五年。就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