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在京张铁路上的工作,是有一定的开创性的。但是葛天工这里是完全从头开始。
葛天工说道:“我跑了一趟东胜。从北京到东胜这一条铁路上有几个难点,第一个难点就是这里,翻越燕山。第二个难点阴山,第三个难点是黄河。”
何夕说道:“这些人事情我派人去处理,继续说。”
何夕说道:“有什么问题吗?”
葛天工说道:“为朝廷营造山陵的人。大概有一些手段。还有矿山之中的人。”
当然了,技术上可行,理论上可行,最后做不好的事情,不要太多了。
这一条路线上,大大小小的桥梁有七座,隧道有八座,很多地方坡度很高,何夕不知道而今的蒸汽机车的爬坡能力。但是何夕很忧心。
葛天工说道:“我算过,如果用传统的土石结构的桥梁。这必须要建设桥墩不可,否则根本不可能越过去,算来算去,也只能用钢材,才能支撑铁路。因为钢材最轻。”
葛天工说道:“我想修建一座钢桥。”
何夕看着地图堆积在一起的等高线,一愣说道:“这里有一百丈的落差?”
不过,这不代表没有人做这样的事情。毕竟如果是金银那样的贵重矿产却是完全合适的。
何夕也问过一些矿工,有一手打洞的好本事。
何夕能够理解葛天工的想法,但是其他人就不大能够理解了。
葛天工说道:“第一个问题就是隧道。”
何夕顿时明白。
“但是总体上来说,只能能翻越燕山,那阴山的问题不大,因为阴山比燕山好对付太多了。至于黄河将来再说。这里就是我选得最佳路线。”
葛天工说得并不是太清楚。是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钢材是最轻的。因为钢材最轻,所以就可以省却中间的桥墩,直接飞跃过去。
但是葛天工这边就不一样了。
“京营铁路是没有挖掘隧道的。而今却必须挖掘隧道,否则就要增加几百里的路程。我想了想还是挖掘隧道还是最快的。燕山很多山都是土山,也是比较好挖掘的。只是,这里面的门道,我实在不是太清楚。”
毕竟而今的生产力,向地面下面挖矿,成本太高了。有一些得不偿失。
之前京营铁路,几乎全部是平地,即便有一些桥梁,但是哪里比得上八达岭的重岩叠嶂。这里面的问题太多了。
只是,他们遇见的问题却一样的。甚至葛天工的遇见的问题,要比詹天佑遇见的问题要更大。因为在詹天佑的时代,中国人是追随者,詹天佑是在西方学习完整的铁路体系,即便有些事情不能用在京张铁路上,但是最少是一个参照。
何夕在葛天工说钢架桥的时候,也在自己脑海之中思索钢铁加工技术。他想来想去,似乎而今的遵化钢铁厂是有能力铸造大型构件了。当然了,这个大型与后世的大型是没有办法比的。
“需要专门的人才来做,其中有一座隧道要一里有余,尤其需要注意。”
“是。”葛天工说道:“其次,就是桥梁。之前京师到营口,也营造过一些桥梁。但是万万不能与这里的桥梁相比的。那些都是平地修建桥梁。而这却是在山峦之中修建,其中最重要的一处桥梁修建处。就在这里。”
葛天工是在两个铁厂工作。这两地很多人都是葛天工的徒子徒孙,他对冶铁技术很了解,也知道这一件事情的可行性,甚至葛天工的人脉遍布所有工业体系,正因为如此,他才敢提出这样的创举。
这山谷太深了。修桥也太不容易了。
葛天工说道:“大人,各项技术倒是没有问题。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一座桥具体该怎么修建,我们这些人都没有一个具体的章程,还请大人指点。”
这话在葛天工说起来理所当然。他就是何夕的弟子,不过而今在庙堂之上,称呼大人而已。如果私下里自然是称呼老师的。弟子请老师指点迷津。也是理所当然之举。
只是这却是为难何夕了。
何夕肚子里的东西,早就掏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