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纯天然就是好的么
“怎么找到你了?”罗浩问。
“组里面从上到下几个人都肾衰竭,检查了试验室环境,也没什么问题,就找到我了。”
“……”罗浩沉默。
窗外午后阳光大好,将他的侧脸镀上一层朦胧的金边。
液态神经网络——这个本该属于量子计算实验室的前沿课题,此刻竟与伏牛山上的道观产生了奇妙的交集。
他想起上周在伏牛山看到的场景:陈勇穿着道袍,正指挥几个ai机器人往ai算命系统里录入《紫微斗数》的算法。
香炉青烟缭绕间,全息投影的八卦盘在道观地砖上缓缓旋转,与计算机的指示灯交相辉映。当时只觉得荒诞,现在想来却有种诡异的和谐。
“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情“罗浩喃喃自语,忽然笑出声来。
就像当年爱因斯坦研究到深处开始谈论上帝,那些搞弦理论的物理学家沉迷佛经一样。当研究触碰到认知边界时,人类总会不自觉地转向那些传承千年的神秘智慧。
谁知道呢,或许在某个更高的维度上,量子纠缠与天人感应本就是同一种规律的不同表述?
他抓起外套往外走,行政夹克下摆带起一阵风。
科学需要玄学,就像ai需要人性。
那些道士们传承千年的观星术、占卜法,谁说不是最古老的大数据模型呢?无人医院的自动门在身后关闭时,罗浩忽然想起查尔斯·利波最新论文里的那句话:“当我们用数学描述灵魂时,方程式里总会多出一个无法约去的虚数。“
回头,罗浩看见“小孟”脸上带着温和、儒雅的微笑,仿佛很多年前的孟良人正在对自己笑。
一刹那,罗浩也有些恍惚。
但只一瞬间,他就把自己从恍惚中拽出来,笑吟吟的上车,和“小孟”挥手告别。
没事儿想那么多干啥,自己又不是搞基础理论研究的。
肾衰竭,肾衰竭。
罗浩仔细琢磨着,他一边想一边又连入ai网络,查找陈勇输入的具体结果以及几个患者在医大一院住院的病历。
通过一点时间的具体研究,罗浩自己使用ai的方式方法也有了巨大的改变。
要是往常,肯定是要先询问病史。可现在,罗浩直接连入ai网络查找病历。
ai语音像是下级医生汇报病情一样讲给罗浩听,倒也不耽误开车。
哈工大液态神经网络项目组的三份病历听起来有些怪。
【病例1:张明远,52岁,项目首席科学家】
入院时肌酐值已达876μmol/l,超声显示双肾弥漫性病变。最诡异的是病程记录里那句“患者自述连续三晚梦见被水银淹没“,而入院前72小时的工作日志显示,他正在调试量子态液态金属的神经突触模拟器。
【病例2:林小雨,28岁,博士研究生】
突发无尿性肾衰,肾穿刺活检显示肾小管大面积结晶沉积。实验室安全记录里,她最后操作的正是那批新型纳米液态载体——理论上完全无毒的有机硅化合物。
【病例3:王建国,34岁,实验员】
病程进展快得令人心惊。从第一次主诉腰痛到需要血液透析,只用了53小时。护理记录里用红字标注着:“患者反复要求查看实验室监控,声称有银白色液体在夜间自行移动。“
的确有些问题。
一个实验室里接连出现了3个人急性肾功能衰竭,没问题就见了鬼。
最开始罗浩想到的是中山大学的某实验室,博士生接连得癌。
那是因为实验室本身就有问题,项目组组长那个老登自己倒是躲的干干净净,又因为给校长的儿子发表了cns,所以出事儿后实验室第一时间被推掉,死无对证。
最后那事儿也不了了之。
可工大这事儿不一样,液态神经网络研究组的组长张明远张教授首当其中,应该和实验室本身无关。
而且出现了幻觉……
所以医院给诊断之后,不知道是谁建议张明远张教授去伏牛山找齐道长或是陈勇。
这有点麻烦,但现在诊治的流程很方便快捷,ai系统给出了相似的病历。
其实ai也不是足够智能,罗浩需要一个确诊,但ai智能给出的却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内容。
罗浩一路上否定了ai的诊断,赶回科室。
陈勇正在和庄嫣站在走廊里说着什么,见罗浩回来了,陈勇迎上去。
“我盘了一下,不是我那面的事儿。”陈勇直接给了罗浩一个肯定的答案。
不是玄学方面的问题,那肯定是真的生病了,接下来只要询问病史找到共同点就可以。
“你有什么想法?”罗浩问道。
“我……感觉吧。”陈勇支支吾吾的说道。
他很少有这么不干脆的时候,罗浩好奇的看向陈勇。
“师兄,是这样。”庄嫣道,“我和林小雨聊了一会,他们项目组除了工作地点之外,都没什么共同点。”
罗浩微微颔首,他知道庄嫣话里有话。
“我就是觉得做科研是真难啊。”庄嫣的话题果然开始缥缈了起来。
“怎么呢。”罗浩也不急,他要先看患者再做决定,所以先和庄嫣闲聊两句。
“从前青青姐在的时候……”
一句话像是锤子一样敲在罗浩心头。
他觉得这话不吉利,恶狠狠的瞪了庄嫣一眼。
“叶青青现在还活着,我算过,我师父也算过。”陈勇补充道。
这事儿罗浩知道,他清楚陈勇是不想自己迁怒庄嫣。
“呃,师兄,我说错话了。”庄嫣的态度积极,说错了就站直挨打,“我聊了一会,察言观色,发现他们熬夜都很严重。”
熬夜?
“基本没有休息时间,尤其是最近要出成果了,全组人都跟打了激素似的。”
“核动力驴也没这么用的吧。”罗浩去换了白服,转身出门。
“估计是太兴奋了,没办法。液态神经网络,麻省理工那面搞的比较好,说是19个神经元就能搞定自动驾驶汽车。”陈勇道,“但我联系了一下那面,发现项目组是印度人搞的。”
“哦,那就是扯淡了。”罗浩对印度人的偏见不是一般二般的,向来小心谨慎不肯胡说八道的他一听陈勇说是印度人牵头的项目,直接否定。
“师兄,你这么武断是不是不好。”庄嫣道。
“你懂啥。”陈勇道,“印度人的种姓制度就是最大的原因。”
“啊?”
“你想啊,低种姓的项目组组长,大科学家见面要亲自己研究生,高种姓的学生的脚。”
“!!!”
“学生说啥是啥,你就说吧,这玩意能有可持续性?高种姓偶尔出几个天才就是了,总不可能突破规律吧。”
“对,陈勇说得对。”罗浩道,“改天我去问一下,看看麻省理工的液态神经网络研究最主要的贡献是不是印度人做出来的。”
“要是是呢?”庄嫣问。
“是的话,这个项目不管出什么成果,放在什么杂志期刊上,都是假的,连一点参考价值都没有。如果印度人只是跟着蹭个名字,占点便宜,那就要注意了。”
“你说的好像也是,我去问问。”陈勇从善如流。
“师兄,19个神经元就能?我听林姐说她们的项目组设计出来的液态神经网络要几百个神经元。”庄嫣问道。
她明显有些困惑。
“印度人愿意吹牛逼,他们不管说什么都听不得。”
庄嫣对师兄罗浩的态度表示遗憾,她没去过印度,所以总觉得师兄罗浩是戴了有色眼镜。
来到肾内科,罗浩看见了张明远张教授。
他询问病史后发现临床医生没什么疏漏,该问的都问了,可自己系统ai诊断也只是给出了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没有这病是怎么来的。
“张教授,我想去您试验室看一眼。”罗浩最后说道。
张教授有些为难。
陈勇凑过来,低声道,“有点小问题,罗浩挂个名,我去破一下。”
“!!!”
张教授的眼睛“刷”的一下子亮了。
“在实验室里,学生们闹着玩无所谓,您可是专家,要是弄的太大了不好。这不是为了……咱都方便么。”
“陈……”
“叫我陈医生就好,张教授。”陈勇笑了,“我们去去就回,规矩都懂,我和罗浩是209所的正式成员,会由所里提交申请报告,和工大的相关部门进行联系。”
原来他们考虑的这么周到,张教授一下子松了口气。
离开病房后,罗浩问道,“怎么感觉所里面你比我还熟呢。”
陈勇谨慎的看了看四周,庄嫣像是小跟屁虫一样跟着,撵都撵不走。
他尝试了一下,但庄嫣还是赖在身后,陈勇也没坚持。
这货对女生有天然的好感,罗浩觉得要是换了老孟或者是66号技师的话,陈勇说不定直接上脚把人给踹走。
“你和庄嫣去工大等着。”陈勇扔下一句话后直接就走了。
罗浩见他神神秘秘的,也没说什么,带着庄嫣先去了工大。
没多久,陈勇就联系好工大的相关部门人员。
有人把他们带进实验室。
实验室的冷光下,培养皿中的银色流体正在缓慢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