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道教神话:我乃世间最后一位真仙 > 第858章 相邀故人

第858章 相邀故人

第858章 相邀故人

汴京。

清晨时分,皇帝柴荣召开朝会,商议攻打南唐一事。

后来赵匡胤有一句经典名言叫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柴荣刚刚赢得高平之战,击败了北汉与契丹联军,气势正旺,自然想着乘胜追击,将周边的南唐灭掉。

他不想卧榻之侧有人鼾睡,此“人”正是南唐。

于是,今天这场朝会以灭南唐展开了话题。

柴荣坐在龙椅上,环视下方的文武百官道:“先前,朕亲征北方,击退北汉与契丹联军,震慑北方一群宵小,然南边的南唐与我朝屡屡碰撞,犹如苍蝇,甚是令人心烦,故而,朕以为,当横扫南边诸多小国,先从那南唐开始,诸卿有何高见?”

司空、门下侍郎李谷立即站出身来,道:“回禀陛下,臣赞同此举,自从陛下登基后,那南唐宵小屡屡侵犯我朝边境,分明没有把我大周放在眼里,不以雷霆之势痛击,只怕其余小国还以为我大周好欺负。”

礼部尚书王崇质紧随其后道:“臣亦赞同陛下的意见,只是我大周刚刚在北边用兵,若是再贸然发兵南唐,恐将士疲惫,依我看,还需寻一些外力。”

柴荣问道:“王卿有何妙计?”

王崇质道:“吴越与南唐屡有缝隙,常年战火蔓延,若是陛下修书一封,令吴越王一同出兵,牵制南唐的军力,那么我大周对南唐用兵胜算将大增。”

“此言有理。”

“只要吴越王出兵牵制,我军定能大胜。”

“南唐虽然国力不错,但始终无法与我大周相比,更别说还有吴越牵制。”

文武百官纷纷附和王崇质提出的战略意见。

期间,赵匡胤与他爹赵弘殷一直没有开口。

柴荣仔细思考了片刻,微微颔首道:“王卿此计甚妙,待到朝会结束,朕自然修书一封,令人送往吴越,令那吴越王发兵牵制住南唐,既然大家对攻打南唐都没什么意见,那可有哪位将帅愿意随朕一同出征?”

李谷当仁不让站出身道:“臣愿随陛下亲征!”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定武节度使韩令坤同样站出身道:“臣亦愿往。”

“臣请战!”

“臣亦请战!”

陆陆续续好几位武将站出身。

柴荣对这些主动请战的武将感到很满意。

不过他的目光却一直落在赵匡胤这个亲信的身上,似乎在等待对方请战。

然而赵匡胤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看到柴荣投过来疑惑的眼神,但偏偏就是一言不发。

柴荣不由皱了皱眉头,主动开口询问道:“赵防御使,你愿意随朕一同前往南唐征战吗?”

文武百官全都朝着赵匡胤看了过去。

他们的目光之中充满了羡慕。

因为谁都听得出柴荣这番询问的语气有多柔和。

这种带着商量口吻的询问,给足了赵匡胤面子。

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柴荣究竟有多宠幸赵匡胤,否则不可能语气这么好。

按理说,皇帝这么宠幸,赵匡胤肯定会来一个感动得一塌糊涂,然后立刻激动万分的请战。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是,赵匡胤站出身不亢不卑道:“回禀陛下,有那么多将帅请战,臣认为自己留守后方比较好。”

“嗯?”柴荣微微蹙眉。

赵弘殷看着儿子油米不进的样子心里也有点急切。

赵匡胤主动解释了一句道:“陛下令我整顿积弊丛生的侍卫司,扩充‘殿前诸班’的兵力为殿前军,此事臣一直在努力进行,可惜时日尚短,还未完全整顿完毕,若是我此时随陛下出征,恐会前功尽弃。”

提及此事,柴荣微微一蹙眉,旋即又舒展开来。

他当然知晓殿前军扩充一事究竟有多重要,如果这时候让赵匡胤一同出征,的确可能影响到整顿与扩充殿前军一事。

柴荣虽然很希望带着军事能力强悍的赵匡胤一同出征,但是在权衡利弊以后,他还是觉得对方说得有理,目前整顿、扩充殿前军比较重要。

于是,柴荣认同道:“赵卿的确暂时不方便走开,那就留守后方吧。”

赵匡胤忙道:“多谢陛下。”

他说这话的时候有一些庆幸。

本来赵匡胤还想着,如果柴荣不答应的话,准备再说两个理由糊弄。

他感到庆幸的同时,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疑惑,那就是陈云为什么特地大清早赶过来,提醒他不要参加这一次征战南唐?

赵匡胤暗忖道:“莫非此次南征有何危险?”

他暂时性还想不明白,不过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那就是等到南征,他就能知道陈云为何不让他参与此战了。

……

南唐的建立与陈云有一些关联。

想当初,唐末天下大乱,藩镇割据混战。

其中,杨行密掌握的淮南镇是当江南最具实力的藩镇,但在其子杨渥嗣权位后,政治混乱,人心不稳。

重臣徐温通过权力斗争逐渐独掌大权达二十年之久。

其间杨氏虽有立国称王,所建之国史称杨吴,但不过是徐氏控制下的傀儡。

天祐九年,徐温升任行军司马、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天祐十二年,吴封徐温为齐国公、两浙都招讨使,始镇润州,总领升、润、常、宣、歙、池六州之地。

徐温在润州建立霸府,留其子徐知训为行军副使,专擅朝政,但朝廷大事由他遥控。

天祐十四年,徐温迁治金陵。

后徐知训被朱瑾杀死,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即李昪从润州先入广陵,得专政事。

当初正是陈云出面,降服了朱瑾请来的豹魔王与鬼王韦恕,这才让徐知诰在徐温面前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徐知诰执政后,为了收揽民心,宽缓刑法,推广恩信,还建造延宾亭用以接待四方之士。

宋齐丘、骆知祥、王令谋等人都成了他的重要谋士,尽管徐温身居金陵遥秉大政,但人心已大多归向徐知诰。

之后徐知诰凭借过硬的手段,硬生生将权力抓在手上,并且压得徐温的儿子徐知询只能拥有一些看似地位很高的虚衔。

在杨吴后期,著名的北方人士如韩熙载、常梦锡、马仁裕、王彦铸、高越、高远、江文蔚等,都在此时聚集于徐氏身边。

其次,江南一带的著名人士如宋齐丘、陈觉、查文徽、冯延巳、冯延鲁、边镐、游简言、何敬涂等,也在此时由徐知诰提拔起来。

经过苦心经营,徐知诰不仅完全获得了杨氏旧臣的支持,而且触合了北方人与江南人两大势力,所谓“羽翼大成,伸佐弥众”。

天祚元年,南吴加封徐知诰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为齐国。

徐知诰推掉尚父、丞相之职,并在次年开设大元帅府,设置官员。

这时,闽国、南汉等国都遣使者前来,劝徐知诰称帝。

天祚三年,徐知诰建立齐国,设置宗庙社稷,以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

十月,杨溥派遣次子、摄太尉杨璘传位于徐知诰,国号齐,改元昇元。

昇元二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这就是整个南唐的由来。

由此可见,李昪绝对是一位雄才伟略之人。

如果他能再长寿一些,兴许问鼎中原都可能。

可惜的事情是,李昪在昇元七年驾崩,由其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即南唐元宗。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长生修仙:从福修开始 修仙学院手册 星际之大熊猫的崛起 灵气复苏,我的植物会变形 全宗门皆炮灰,黑心莲师妹杀疯了 师姐摆摊卷疯了,业界大佬求放过 豪门全家读我心,一不小心飞升了 重生后她只想种田 末日重生:复仇未免也太容易了 重生后,真千金只想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