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棘手状况时,眼神中不再有慌乱,取而代之的是沉稳与自信,能够游刃有余地化解危机。
日常工作中,林婉婷与杜广和、张耀杰等人密切协作,一同负责看守场子。
他们三人在工作时配合得极为默契,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每个部件都各司其职又相辅相成。
在看守场子的过程中,他们时刻保持警惕,彼此间用眼神、手势就能传达信息,相互照应,将场子管理得秩序井然,任何潜在的隐患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除此之外,林婉婷还深知,在当下复杂多元的商业环境里,单靠武力打拼远远不够。
于是,她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一头扎进公司管理知识的学习中。
无论是晦涩难懂的企业战略规划,还是琐碎繁杂的日常运营管理,她都认真钻研。
尽管距离精通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凭借这股子学习的劲头,她已经能承担起临时助手的职责,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价值。
平日里,踏入那间宽敞明亮却时刻弥漫着紧张节奏的办公室,她便如同被注入了一股无形的力量,瞬间摇身一变,成为一位干练且尽职的秘书。
面对堆积如山、仿佛要将她淹没的文件,以及纷繁复杂如乱麻般的事务,她眼神坚定,身姿轻盈,在其中自如穿梭。
整理资料时,她手指如飞,目光如炬,精准地甄别、分类,每一页纸张在她手中都被妥帖安放。
安排会议,从场地的精心挑选、设备的调试,到议程的细致规划,无一遗漏。
协调各方事务时,她凭借清晰的思路、温和却坚定的沟通方式,将不同部门、不同性格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她处理得有条不紊,每一个环节、每一次决策,都展现出超乎常人的专业素养。
文件边缘整齐的装订、会议记录中精准的要点,无不彰显着她的细心与专注。
两人依约,早早来到指定地点。
没等多久,霍英冬便现身,三人碰面后简单寒暄几句,便并肩朝着渡轮码头走去。
彼时的码头仿若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人潮如织,喧嚣声似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
往来的旅客神色匆忙,有的脚步急促,行李在地上拖拽出一连串声响。
搬运工人则个个身强体壮,他们喊着号子,忙碌地装卸着堆积如山的货物,吆喝声、脚步声相互交织,奏响一曲码头劳作的乐章。
空气中弥漫着咸湿的海风气息,那股淡淡的海水腥味,萦绕在鼻尖,带来一丝潮湿,却又透着清爽。
他们登上渡轮,在略显拥挤的船舱内,好不容易寻到各自的位置坐下。
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渡轮缓缓驶离码头,船身也开始微微摇晃起来。
浪如同欢快的精灵,不断拍打着船舷,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恰似在演奏一首美妙的海上乐章。
船外,波光粼粼的海面在阳光的慷慨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金色光芒,每一道波光都像是被镶嵌了细碎的金子。
远处的海岸线仿若一幅淡墨的画,随着渡轮前行逐渐模糊,视野愈发开阔,目之所及,皆是浩瀚无垠的海面。
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漫长航程,船只终于稳稳停靠在澳门的码头,码头特有的喧闹声再度传入耳中,宣告着他们抵达了新的目的地。
实际上,这些造型独特、行驶时颇为引人注目的水上交通工具,准确的名称应是水翼艇。
它依靠艇身下方安装的水翼,在高速航行时产生升力,让艇体部份脱离水面,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水的阻力,实现高速行驶。
不过,在人们长期的日常交流里,早已习惯称其为水翼船,久而久之,这一通俗叫法便成了大众认知中的正式名称。
抵达港口后,众人满心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剪彩仪式。
但剪彩仪式并未安排在抵达当日,而是经过精心考量,定在了第二天,想必是组织者希望以更充足的准备、更完美的姿态迎接这一重要时刻。
在这等待的一天里,霍英冬的热情如同春日蓬勃生长的野草,肆意蔓延。
他兴致勃勃地带着何雨柱以及随行的另一个人,大步迈向那艘静静停泊在港湾的水翼艇。
这艘水翼艇,宛如即将振翅高飞的银色巨鸟,承载着众人对未来航运革新的无限期许,即将正式投入使用,而他们有幸提前领略它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