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2334章 变局(第二更,求订阅)

第2334章 变局(第二更,求订阅)

而这些流离海外的贫苦农民及他们的后代不仅没有变成“loser”,还能创造出几十倍于那些达官贵人后代的经济成果。

这难道不是他们的骄傲吗?

但凡是对sea以及东南亚历史稍有了解的人们都会看当年那些流亡南洋的无地农民们,曾演绎了怎样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

整个南洋自由贸易区的现代化历史,就是贫苦的无地农民先贤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开垦史,建设史,血泪史。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也正是他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的,所以,他们从来不会掩饰自己是那些目不识丁、没有田地的贫苦农民后代。

他们以此为荣,并以此为傲。

因为他们确实在这里创造令世界所瞩目的繁荣。

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会觉得那些达官贵胄,中原雅士们的后代之中,肯定是人才济济的。

毕竟,现代科学早就告诉了人们。人类在血统和基因上是有区别的。

“是啊,所以他们之中,必定会有非常多的人才。如果这些人才能够为我们所用的话,那么在未来的20年里,我们将会迎来新一轮的经济腾飞。就像……当年的40万中学生一样,”

胡澜川口中的40万中学生指的是当年sea通过提供免费的大学教育,甚至高中教育从中原拉来的40万中学生,那些学生不同于那些目不识丁的贫民,他们在那些来自德国以及欧美国家甚至日本的学者教授教师的教育下迅速的成长了起来,并且在随后的30年里成为了sea的社会中坚力量,他们在各个领域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甚至可以说,正是他们成就了现在。sea经济以及科学学术等领域的辉煌。

可那仅仅只是几十万中学生而已……

所以,只要一想到这儿,胡澜川的内心就变得有些激动起来,毕竟,相比于sea,暹罗的科学水平是相对落后的,哪怕是李良玉已经获得了诺贝尔奖,那又怎么样呢?

只是一个人而已。

想到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李良玉,胡澜川的语气也变得激动了起来。

“哎呀,你想那些人中会有多少个李良玉啊?要知道他也就是在云省刚读了几年大学而已,由此可见那里绝对称得上是人才济济。

你想想,那些人里头会有多少个力良玉啊!”

感慨之余,胡澜川又说道:

“可能这几十个人里就有未来的李良玉,谁知道呢?”

“确实有这种可能啊。”

高逢海在赞同之余又说道:

“可他们是来这里留学的,不见得会留在我们这里啊,他们学成之后肯定会回国建设,他们的国家又怎么可能会留在我们这儿呢?”

“哎呀,这就可惜了。”

口中说着可惜,胡澜川又接着说道。

“不过这也没有什么,这几十个人里能有一两个愿意留在我们这儿,那总好过没有人留下来吧。

万一其中要是有个李良玉呢?只要有一个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赚了,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他之所以会说李良玉,是因为对于暹罗而言,李良玉就是他们的骄傲。

并不仅仅只是暹罗,而是整个南洋自由贸易区各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李良玉获得诺贝尔奖所引起的轰动。甚至超过了sea的科学家所获得诺贝尔奖引起的轰动,毕竟人们已经习惯了后者,人们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李良玉的获奖,却让所有人看到了其中的不同——李良玉毕业于大马的南方大学,获得研究生学位之后,又在曼谷大学获得教职。

而他的这个历程是什么呢?

他是大马大学培养的,是在曼谷大学取得的研究成果。

他的经历意味着两国的高等教育水平,而这同样也是人们为之骄傲的根本原因,因为这象征着进步,象征着他们几十年建设的结果。

也正因如此,无论是在大马还是在暹罗,李良玉都成了某种符号,甚至于是英雄。

正因如此,他才会在大马获得勋章在暹罗获得爵士爵位。

而现在胡澜川在提到那些人的时候总是会提到李良玉,由此可见这里的人们对他的推崇程度。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也正是南洋最大的特点在这里人们是敬重文化,敬畏科学。当年那些身无寸缕的贫民来到这里的时候,或许他们是目不识丁的,但是他们对于科学,对于文化的敬畏是其他人所没有的。

或许他们自己不懂,但是他们敬畏。

而这也正是为什么南洋地区的教育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发展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而这种共识恰恰是源自于对知识,对科学的敬畏,有了这种敬畏之后才有了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的进步。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修仙:我的努力必有所成 开局少年马空群 老板下厨,破产公司开成国宴餐厅 霍格沃茨:糟了,我成伏地魔了 和离后养崽日常 左道序列从驯兽师开始 救命!我吃了野菌子能通灵 重回1983小山村 明月照我/浓婚 我在恋综拆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