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技术进步的意义
巨大的订单把中央帝国的军工產能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给新技术新发明带来了发展空间。
皇家陆军学校决定派遣三百新生前往东华国实习,並且针对新式武器的出现对於战术的影响,进行专门的研究。
年过六十的贾璉,每日依旧照常去內阁点卯,然后出门办別的事情。
今日的第一站是军校,针对新武器的出现的战术研究课题,就是在贾璉的倡议下开启的。
根据各方数据统计,新式火炮在战场上的威力巨大,尤其是面对线列阵敌军时,霰榴弹效果绝佳。加上坚固阵地不熟的重机枪配合,攻方继续採用线列阵,无疑是一场灾难。
既然作为进攻方时,现在欧洲流行的线列阵无疑不合时宜,那么散兵阵线就出现了。
进攻时步兵与炮兵之间的结合,这也需要训练,如何架设机枪位置进行掩护,这也需要研究,重机枪不方便伴隨步兵前进,要求兵工厂研发一款轻便的机枪,可以伴隨步兵班组前进。
这个战术研究中心並不是一个组,而是分成多个小组,自行研究,然后进行对抗,事后进行分析总结。
贾璉抵达军校时,这里的演武场上正在模擬一场进攻。一个连的步兵围攻一个排坚守的阵地。
贾璉一直没有说话,而是耐心的用望远镜观察战场,经过两个小时的实验演习,进攻方在迫击炮和重机枪的掩护下,並未能攻克守军的阵地。
军校的几个研究员表情很难看,执行校长站在贾璉的身边,轻声为这些研究员缓颊:“大家也是才开始研究,经验不足,想当然的地方太多。”
这场演习的特点在於,防守的一方凭藉两个坚固的碉堡和两挺重机枪,就將整个攻势给化解了。
贾璉把几位研究员叫来,这些人之中,有的人面带喜悦,说明是守方的,有的人面色沉重,说明是攻方的。
“诸位都是长期研究战术的专家,请问这次的攻防战有何心得?”
进攻方的专家苦笑道:“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过程看,进攻的一方缺乏可以击毁碉堡的直射武器,这是需要加强的一面。”
贾璉没有说话,脸上也没有笑容,而是平静的看著诸位,另外一个专家道:“你差不多就行了,都是多年行伍的老人,別人尊称一声专家,你还当真了。在贾相面前,扮什么高深?我的观点,进攻方准备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到困难,以为三倍的兵力可以轻鬆拿下阵地。还有,进攻的时候机枪掩护也不到位,迫击炮也无法发挥太大的作用。结合这两点,如果有烟雾弹遮蔽视线,进攻应该更容易接近敌军阵地。”
贾璉则看向那位面带微笑的“专家”,这些人都是多年的老士官了,属於军队中经验最丰富的一批人。
“首相大人,卑职在设计防御阵地的时候,一开始考虑过机枪阵地的摆位,放在中间的时候,怎么摆都觉得彆扭。最后放在两侧,舒服了。防守方如此,进攻方也应该如此。
刚才两位同僚提到了直射炮和烟雾弹,卑职以为都是可以考虑进去的重点,还有一个建议,儘量缩短发起攻击的距离。也就是说,在炮火准备结束之后,进攻方就能將手榴弹投进防守一方的阵地。”
“你这个说法太过理想化了,炮兵误伤己方怎么办?”
“如果误伤的损失不大,也不是不能接受。”
“派胡,兵的父要知道你这么讲,他们定打死你。”
几个人忍不住吵起来了,贾璉笑眯眯的看著,这些经验丰富的军士长,把他们放在军校搞战术研究,真是用对地方了。
几个人继续吵的热火朝天,贾璉却悄悄的走了,他还有別的事情。
京城大学某光电实验室,一个年轻人紧张的看著面前的设备,回头看看贾璉等大佬,舔了一下乾裂的嘴唇后,语气沉稳道:“合上闸刀!”
隨著电闸合上,一盏灯突然亮了,这是一盏电灯,经过了上千次实验后,最终拿出来的可以量產的產品。
年轻人颤抖的给贾璉讲解:“首相大人,我採用了十几种材料,进行上千次实验,最终选定用钨丝作为发光体。经过实验,可以连续工作三百个小时以上,最长的一次达到了五百一十个小时。“
贾璉则笑著问身边的学校领导:“实验记录都確定了?”
学校领导严肃的点点头,贾璉笑道:“那就开始推广吧,我去见陛下,咱们从皇宫开始安装。现在最关键的工厂,不能实现量產的意义不大。这个电灯公司,我建议让皇家基金占一点股份,只分红,不参与管理。其他的股份,要充分考虑到专利所有人的利益。“
贾璉一番话,直接给实验室的负责人脸都涨红了,有了这番话,学校方面就不敢忽略他这个实验室负责人的利益。
“大人放心,校方一直在鼓励年轻人的科研成果出现和落地,一定会保证发明者的利益。”
贾璉先敲打了校,然后才对那个年轻:“你叫温有良对吧?我看啊,你该叫温有才!哈哈哈!”
电灯有了,电机还运么?
年轻的温有才脸都快熟了,激动的只是使劲的点头,贾璉等他冷静了一会之后,笑道:“你在这方面很有才能,不能因为挣钱了就此荒废了。我以前有过一个想法,线圈通电之后,可以让一根轴转动。接下来,你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方向。还有啊,现在用的是直流电吧?以后若是有交流电的技术出现,一定不能为了利益去打压新技术。”
懂一些基本原理的贾璉,看似在隨意的说一句,但是对於温有才而言,这就是黑夜中苦苦追寻的明灯。同时还不轻不重的敲打了一下,免得特斯拉的悲剧在这里上演。毕竟资本家为了挣钱,管你什么新技术。
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要知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就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动汽车,外形很漂亮,续航也很强,最终悄无声息了。
原因嘛,我猜是因为石油巨头的利益所致。
就现在,川普还在鼓吹石化能源,什么大势所趋,哪有个人利益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