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着麾下的兄弟人人挂彩,还有很多熟悉的面孔已经不见,他不觉得悲从中来,觉得自己身上这点伤也算不上什么了:
至少自己还活着,已经足够幸运。
田见秀心里同样伤心,因为他麾下的骑兵,也有不少是好友和乡亲。
但此时不是伤感的时候,看着从城中快速冲出的建虏,田见秀道:
“郝摇旗留下打扫战场,其他人随我向前去。”
带着麾下的骑兵,和曹变蛟汇合在一起:
“多谢曹将军来援。”
“不然第一营就险了!”
感谢曹变蛟的增援后,田见秀指着和镶白旗汇合在一起的正红旗道:
“现在怎么办?”
“对面建虏已经有两个旗。”
曹变蛟拿出望远镜看着,不屑道:
“连救出自己人都不敢,正红旗土鸡瓦狗耳!”
“他们一定不敢冲,多尔衮的镶白旗也不会。”
——
这个判断,一点都没有错。
代善和多尔衮的骑兵往来游弋,却就是不敢冲阵。
他们驱赶着汉人、朝鲜人进攻,自己却不敢冲上去。
没有他们的带头,那些仆从军能发挥多少战力呢?
不过是聊胜于无,消耗明军的弹药储备。
局面一时转变为僵持,唯有从西城门冲出的杜度,还在和杨御蕃鏖战。
不过他们显然坚持不了多久,因为在城门大开后,围在东城的陈继盛,已经派兵进城。
用不了多久,海州城的街道就会被肃清,杜度将从后面遇敌。
坐在热气球上观察战场局势的瞭望手,对此观看得一清二楚,用旗语传递给各军的通信兵。
曹变蛟现在等的,就是顶住建虏,等待杨御蕃把镶红旗吃下去。
然后把留在南面的士兵调上来,迎战建虏主力。
那时他们胜利的机会就更大了,建虏再没有取胜的机会。
建虏一方显然也想到了这个可能,多尔衮责问代善道:
“为何把镶红旗留下?”
“杜度贝勒在哪里?”
代善撇了撇嘴,对多尔衮质问自己很是不满,他指着萨哈廉说道:
“大汗任命的镶红旗主在此,怎么说我没有带着镶红旗?”
“是杜度自己选的从西门杀出,他自己没本事又怪谁?”
又向多尔衮道:
“九贝勒想救杜度贝勒,那就自己去救。”
“你那镶白旗,可是现在都没有上阵!”
多尔衮听得一阵气恼,却又知道代善说的是事实。
代善不管怎么说,都派正红旗上阵险些冲溃了明军。
他的镶白旗却一直没有上,即使在正红旗险些破阵的时候。
如果争论起来,代善完全可以说是因为他的不配合,才没有完成两面夹击。
想到自己和代善两个旗,竟然连对面的一个营都没击溃,多尔衮恨恨挥着马鞭,不知接下来如何打下去。
黄台吉这时同样有些气恼,因为他根本没料到,代善竟然以镶红旗为饵,只带出了正红旗。
这让他救出两红旗的想法破灭,只成功了一半。
现在他需要选择,是不顾一切和明军交战,把镶红旗救出。
还是就此罢手,带着部下撤退。
没等他犹豫多久,对面的明军阵上,突然响起了一阵欢呼。
黄台吉心中一惊,脱口而出询问:
“镶红旗怎么样了?”
“难道这么快就被明军消灭?”
周围无人回答,因为他们不能像明军那样,用热气球掌握战场的局势。
被安排在后方的阿济格,此时拍马而来,大声道:
“大汗,明军来了!”
“曹文诏、孙应元,带着他们的兵马来了!”
却是明军一方,又多出了一万生力军。
而且黄台吉还知道,这一万生力军都是火器新军,不是关宁军那样的旧式军队。
若是被这些人从后面包抄,只怕连他都可能被留下来。
想清楚这个可能的黄台吉,再也顾不上镶红旗,向各部下达命令道:
“后撤!”
“收兵回辽阳去!”
指挥各部有序后撤,前往辽阳一带。
——
明军见此情景,顿时大声欢呼,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战胜了,建虏已经推却。
一些明军将士,想要出阵追击,被杨嘉谟严厉制止,只派遣马科率骑兵试探性追一阵。
在察觉建虏退而不乱、非常有章法后,最终撤了回来。
他知道相比进攻来说,自己麾下更擅长防御。只派一部分骑兵追击,实在太危险了点。
现在最重要的,是把镶红旗完全吃下,取得海州会战的完全胜利——
是的,这一战已经被他称为海州会战,是一场主力会战的胜利。
单是被围住的镶红旗士兵,就有七千多人。
加上正红旗的死伤、还有被打死的仆从军,毫无疑问超过一万人。
这场战斗单独来算都能称为会战,更别说前几日的接触战,杀敌俘敌过五千。
杨嘉谟毫无疑问取得了这场会战的胜利,能够得到寻常战斗的两倍功绩。
尤其是镶红旗是黄台吉的支持者,军功是普通建虏的一点二倍。杨嘉谟想到这已经忍不住笑出声,畅想自己将被封为何等爵位。
——
杨御蕃同样极为高兴,因为这一仗最大的战果,是他所斩获的。
有了这一仗的军功,以后他当总兵,看谁还敢不服气!
他命令士兵加紧射击,尽快把镶红旗拿下来,获得尽可能多的首级。
陈继盛则带兵在城中四处搜捕,把一切看到的活人都抓起来。
曹变蛟和田见秀守在西北角,射杀想从这里出来的敌人。
辽南镇上上下下,都有军功可拿。甚至就连天雄军,都在南门抓获了不少人。
失落的当属曹文诏、孙应元,他们紧赶慢赶,却终究差了一些。
在他们到来的时候,建虏已经撤兵。已经行军数日的他们,也没有精力再追上去。
不过这一战能够取胜,两人还是有功的。若非他们到来,建虏还不会那么快推却。
杨嘉谟许诺把他们看作援军,同预备队一样分享功绩。
这让曹文诏和孙应元的心情,总算好受了一点,让部下加入了打扫战场的队伍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