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问孙应元道:
“现在侯总兵坚持要出兵,还有多位将领支持。”
“他们想让你们一起去,你们是何意见?”
话语没有说透,两人还有些不明白。
看他们迷糊的神色,孙承宗直接询问道:
“如果侯总兵战败,你们有没有能力把自己保下来?”
曹文诏“啊”了一声,才明白这次出战可能是送死。
孙应元则在思索后,很是坚定地道:
“只要弹药充足,末将能守到援军前来。”
“建虏火炮不足,冲不破火器战阵。”
孙承宗对这些具体战法不明白,又问他道:
“如果没有援兵呢?”
“能不能自己打回来?”
孙应元道:
“靠步兵打回来不可能,路上会被建虏袭扰疲惫。”
“但是如果有足够的马匹机动,完全可以撤回来。”
他的射声营属于鹰扬军,是以快速机动部队打造的,麾下有两个骑马步兵大队、一个骑兵大队、一个炮兵大队、一个支援保障大队。
如果所有人员上马,就可以边打边撤。以辽阳到海州不到百里的路程,完全能够撤回来。
孙承宗叫了声“好”,心中有了决断。
他向两人说道:
“既然你们都想打,本督就派你们出战。”
“但是一定要记住,此战以保全自己第一,出现意外可以自行撤回来。”
“弹药的事情我会找杨提督协调,马匹也会给你们调过来。”
“能带多少是多少,要有从辽阳返回的能力。”
完全不指望侯世禄,让他们独立准备弹药、后勤。
曹文诏、孙应元这下明白了,侯世禄这支兵马完全是弃子。他们跟着能打自然最好,不能打可以直接抛下。
这让两人心里都很意外,不知侯世禄做了什么,让孙承宗下了如此狠心。
心知此行危险,他们却不愿错过这次机会。毕竟他们练兵,就是为了建功立业。
尤其是曹文诏此次见到侄子后,眼看侄子曹变蛟已经从游击将军升参将、甚至能署理副总兵。他心里的羡慕就别提了,担心侄子以后的地位还要高于自己。
去曹变蛟那里借了几个兵,曹文诏打算让他们指点一下,使用火铳的骑兵,如何与建虏对敌。
曹变蛟得知曹文诏要出征,则是羡慕地道:
“叔叔,我这一队骑兵也能打,要不带我一起去?”
曹文诏笑骂他道:
“都要当旅将了,怎么还这么不稳重?”
“好好训练你的旅,以后有的是上阵机会。”
复汉军的番号,已经被定为38师。曹变蛟麾下的独立营,被扩编为382旅。
他现在正是练兵的时候,曹文诏可不想带他一起去。
再说此次出战有些危险,若是叔侄一起遇到埋伏,还有谁撑起曹家来?
最终,曹变蛟只能派了几个亲兵,怏怏地回去训练军队。
——
在孙承宗和杨嘉谟协调,借到了足够的弹药和马匹后,他正式发出命令,派曹文诏率左军营五千骑兵、孙应元率射声营四千骑兵和骑马步兵,一同随侯世禄出征。
这个消息,大大鼓舞了侯世禄,也让更多的将领愿意随他去打辽阳。
最终,侯世禄竟然聚集了两万人,作为前锋出动。
孙承宗则装模作样,把剩下的关宁军与辽南军、复汉军合兵,准备作为主力出征。
实际则仍旧整修海州城,巩固牛庄-海州防线。
不知这些的侯世禄,意气风发地带着三万大军前进。
一路上完全没有遇到袭击,似乎建虏已怕了他们。
路过鞍山驿时,侯世禄道:
“此处驿站重要,应该派兵守卫。”
“你们谁愿意留下来,守卫这个驿站?”
随他出征的关宁军都是想要立功的,哪有人愿意留下来?
最终还是知道这一战内情的孙应元,主动道:
“末将的火器军队善守,可以留下来守卫鞍山驿。”
“若是战事不谐,可保诸位退下来。”
侯世禄闻言哈哈大笑,其他将领听得则有些不满。
作为锦衣卫体系的军队,射声营来到辽东本就有监视他们的意思,和关宁军之前闹得颇是不快。
再加上去年演习时射声营屡战屡胜,他们对孙应元早就有些不忿。
谢尚政挑衅地道:
“孙将军这是怕了吗?”
“莫非射声营只敢打自己人?”
孙应元不动声色,曹文诏却怒道:
“姓谢的,想和我们比吗?”
“咱们战场上见!”
谢尚政还要再说,侯世禄阻止道:
“好了!”
“都到战场上比。”
又向孙应元道:
“射声营是精锐,不能白白留在鞍山驿。”
“这样,你留一个大队,本将再留一个,一同守着这里。”
“将来运送补给还要经过这儿呢,我会请孙督师再派些人。”
继续带着射声营,向着辽阳前进。
同时也注意到孙应元的话,派人留守鞍山驿——
他虽不知孙承宗决定派他们去送死,却是在辽东久经战阵的。
当年辽阳城破,他就以重伤之躯跑了出来。
如今再次攻打辽阳,自然也注意留后路。
一路安排人防卫险要之地,侯世禄了不到三日,就从海州赶到了辽阳城外。
此时的辽阳城,除了阿敏的镶蓝旗外,还有黄台吉从海州撤回的两黄旗、两白旗、正红旗——
镶红旗几乎完全失陷,只有萨哈廉这个旗主,带着几个牛录亲信。
再加上蒙古兵、汉兵、朝鲜兵几乎完全损失。现在辽阳城中,仍旧只有六个旗。
而且还有几个旗还不完整,两黄旗、镶白旗,都是只有一半。
实际兵力不到三万五,只比侯世禄略多而已。
不过在听到侯世禄带领关宁军追上来,黄台吉却不惊反喜,向众人道:
“明军不怕死的来了。”
“众将士,有没有信心随我破敌?”
打算拿这些人开刀,恢复八旗将士的信心。(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