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梁养寇自重这件事,基本是朝野公论。
他们李家本就和建虏有说不开的关系。
如果不是当今皇帝信任,认为李家忠义,他们如何能得到起复的机会?
眼看只要打仗立功,大好的前程就在眼前,李如桢万万没想到,李家竟然出现了汉奸国贼。
这如果被皇帝、被朝野之人知道,他们李家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甚至可能以通虏罪名问罪。
甚至会有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早就想好了投靠建虏,分散族人投机?
李如桢想到这个可能,就不由冷汗涔涔。
——
李尊祖不认识这位族中的七叔祖,然而李如桢的惊呼,让他知道了对面的将领是谁。
他同样也认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知道如果解决不好,宁远伯的爵位都有可能失去——
李家可是靠忠心才被重新启用的,他李尊祖也是靠着祖父李如松战死,才得以继承宁远伯的爵位。
如果被人知道不忠,李家还如何能拥有现在的地位?
这让他看着李如梧,一时陷入犹豫:
“怎么办?”
“冒着暴露的风险打死他?”
“还是放任他带着先头部队过去?”
放过先头打主力,是他先前定下的策略。
但是如今放的是李如梧,顿时让他感到压力:
这件事被言官知道了,少不得参他一本。
李如桢听到了侄孙的犹豫,咬了咬牙说道:
“放他走!”
“出了问题我担着。”
“待会儿给我一支兵马,我要把他带回来!”
对李如梧恨得咬牙切齿,李如桢深恨他为什么不死去。
那样铁岭李氏的忠义之名就能保全,能够问心无愧地继承伯爵之位。
如今李如梧大摇大摆地出现,却显然打破了这一点。甚至他还想到,除了李如梧之外,还有其他李家族人投靠建虏。
这件事必然会被其他人知道,引起轩然大波。
李家必须要拿出足够的表现,才能打消朝野之人的质疑。
这让李如桢对李如梧恨极,知道李家要牺牲许多子弟,才能为他还债。
他向李尊祖道:
“你曾祖在辽东数十年,以咱们李家的地位和影响力,李如梧投靠之后定然在大汗直属的两黄旗。”
“他后面一定是两黄旗的兵马,功劳是普通建虏的一点五倍。”
“待会儿一定要狠狠打,把宁远伯国的军队拼光也在所不惜。”
“不要有一丝犹豫,现在不是容情之时。”
低声向侄孙说着,李如桢眼中寒光闪动,已经坚定了决心。
李尊祖狠狠点头,也知道现在不是爱惜将士的时候,李家要拿出表现,为李如梧赔罪。
他接连命令士兵压制,眼中冒火地看着李如梧带着一队兵马过去,方才见到后面的大队兵力。
这一队兵马没有旗号,看着像是汉兵,押运着一些粮草和物资,还有妇孺随行。
但是熟悉建虏的李家人却知道,他们就是建虏,而且还是精锐。
李尊祖果断下令,山林中响起一声号炮,埋伏在其中的宁远伯国精锐,顿时开始射击。
一时间,炮声、铳声,响彻这片山林。
建虏人马大乱,抛却妇孺和辎重逃窜。(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