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直总督是临时设立的,这意味着按照先前定下的规矩,只需要九卿廷推就能决定。
商周祚作为九卿之一,他只需要向皇帝自荐,就能获得这个职位。
所以朱由检在决定让他担任北直总督、统筹北直隶工业发展后,立刻就商议具体问题。
以他现在的威望,这个任命基本是十拿九稳、没有任何问题。
朝堂上的大臣也知道这一点,对此没有丝毫异议。
但是对皇帝集中资源发展北直隶和苏松,不是这些地方出身的官员,那就很有意见,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了减少阻力,集中资源发展两地工业,朱由检召开了一次常参会议,大学士、九卿、工部和枢密院官员与会。
朱由检首先为这场会议定调,向群臣道:
“辽东之战的情况诸位都看到了。”
“工业和后勤能力,已经成为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大明必须发展工业,才能强盛下去。”
这番话明显是强调工业的重要性,工部官员自然纷纷拥护,看到了提升地位的机会。
枢密院官员同样赞同,因为他们想要通过后勤装备制约武将,就必须依靠后方的工业生产能力。
两拨人的拥护,迅速让“无工不强”成为与会人员的共识。接下来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发展工业,而是如何发展工业的问题。
负责农业的司农寺是由户部督导,户部尚书毕自严道:
“陛下,工业固然重要,但是农业才是关乎稳定的大问题。”
“陛下不能只重工业,忽视了田间务农的小民。”
朱由检可不想背上这个帽子,当即就申明道:
“朕对农业向来是重视的,每年还会亲耕,种植一亩三分地。”
“农工商三大产业之中,农业是第一产业,是所有产业的根基。”
“工业是第二产业,处于第二重要的地位。”
“剩下的才是第三产业,有商业、服务业等。”
讲述三大产业的概念,朱由检道:
“三大产业是相辅相成的,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活。”
“农业是所有产业的根基,轻易不可擅动。”
“故而工业虽重要,朕却暂时只选择两个地方发展。”
“待到条件成熟后,再带动其他地域。”
这番话语,说得群臣连连点头,觉得皇帝的头脑还是清醒的。
没有因为看到工业的重要,就一古脑儿地发展工业。忘记了农业才是涉及根基的大问题,没有粮食天下就会乱起来。
如今皇帝这样说,他们开始认同优先发展两地工业。
——
商周祚听着皇帝这番话,简直要佩服得五体投体:
明明是优先发展北直隶和苏松,没想到在皇帝的口中,却变成了慎重。
若非已经在和皇帝的交流中得知了皇帝的本意,连他都要被蒙混过去。
另一个听明白的还有韩爌,他觉得是因为自己前些日子那番话,让皇帝决定重点发展能掌控的北直隶和苏松的工业。
身为山西人的他,自然是有些不满的,暗戳戳地说道:
“陛下既知农业重要,朝廷的财政,应当更多投入农业。”
“如今北方大旱,各地水利工程急需整修,这同样是工业。”
这番话理论上没错,但是朝廷财政有限,如果选择摊大饼的话,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全看当地官员的能力。
在认识到自己不能完全掌握其他地方,也很难利用那些地方的人力物力后,朱由检已经放弃这个想法,选择重点发展。
他听着韩爌的话,笑呵呵地说道:
“韩首辅既知如此,应当为农业和水利多分配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