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莫氏若是完全归顺,应该如何安置?”
朱由检毫不在意地道:
“归顺就封个爵位,仿照琉球伯册封个侯伯爵位,封地仍是高平。”
“宣光镇武氏同样,可以册封个侯伯给他们。”
“但是封地面积要严格划定,不能超出限制。”
“如果有违犯之处,坚决镇压他们。”
这已经是他的一贯态度,在明白自己掌握的力量后,他已经对怀柔失去耐心。
有人不服就打一顿再说,先用武力威慑他们。
反正安南的势力又打不到京城,朱由检对他们没有丝毫忌讳。
然后朱燮元又问出了一个问题:
“若是安南国主黎氏归顺,应该如何对待?”
“还有这次征讨安南,应该用什么名义?”
这显然是一个大问题,大明毕竟是这一带秩序的维护者,需要讲究脸面。
朱由检琢磨之后,说道:
“这次出兵安南,可以打着解救黎氏的名义,为他讨伐不臣。”
“黎氏如果配合得好立下功绩,最高可以封公,让他把最忠心的人带去。”
“不配合的话就不用理会,打完之后用莫氏献土的名义把安南收下来。”
“要注意笼络当地豪强,多封一些子男爵士,为他们分配领地。”
“万不可出现国初的错误,黎利那样的豪强,竟然只能做巡检。”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失误,大明当时对安南豪强的笼络不够。
黎利拥有千余奴仆,这已经是不可小觑的势力。让这样的人担任区区一个巡检,他当然会有异心。
所以朱由检特意要求,对愿意归顺的安南豪强册封爵位,每一块土地都要有主,不允许空白存在,避免被反抗势力占据。
但是这个政策最大的问题是:安南的人口太多。
朱燮元道:
“国初征讨交趾,安抚人民三百一十二万有奇,获蛮人二百八万七千五百有奇。”
“只是在册的人口,就有五百二十多万,超过当时两广总和。”
“现在二百多年过去,人口繁衍生息,两广相加估计超过千万,安南大约也是如此。”
“如果一百户、一千户就封爵,需要册封数千个爵位。”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朱由检考虑之后,决定还是给实力强的豪强封爵,作为朝廷直辖的领主。其他地方则分封给贵族,让他们册封土司或世袭职位。
对这些人口着实头疼,朱由检强调道:
“对于安南有文化、有势力的人员,一定要着重拉拢。”
“凡是愿意归顺大明、能通过乙等汉字考试的,尽皆授予华人身份,可以担任官吏。祖上有华人血统的,标准放宽到甲等。”
“打下安南就开科举,所有华人皆可应试,考上秀才就任命官身,让他们治理当地。”
“安南都护府直辖的地方,要以华人为主,不愿接受教化的异族,可以迁徙出去。”
说着,他想到了郑芝龙等人的抱怨,说道:
“南安伯等分封在婆罗洲的贵族,一直在抱怨人口不足,移民不愿过去,尤其不愿去危险地域。”
“可以把一些安南人迁去那里,他们更能适应南洋的气候,可以开垦荒地。”
“交州三府,是一定要汉化的。不能像国初一样丢失,时刻威胁广西。”(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