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京城的朱由检,自然是不知道美洲发生的事情的。
此时他正在忙一件事,那就是废除辽饷。
这是他登极后一直在喊的,如今辽东平定,自然要兑现承诺。
取销辽饷、减轻民众负担,在他看来关系到大明的长治久安。
所以他一直催着韩爌和毕自严落实预算制度,看看辽饷取消后,朝廷的财政能不能维持下去。
在经过半个多月的统计后,户部汇总各衙门提交的预算,粗略计算出了需要的经费,毕自严上奏皇帝道:
“朝廷现在最大的支出是军费。”
“京营将士因为一直在换装、还要重修营房,上报的预算大约是二百万。”
“九边各军需要六百多万两,朝廷承担一半是三百多万。”
“宗藩俸禄、勋贵禄米、官吏俸禄,加起来大约需要一百万。”
“这些必要支出相加,朝廷就需要拿出六百万。”
“如果各衙门想要做事,留出七百万才比较保险。”
这是毕自严的估算,认为七百万两银子,勉强能满足朝廷费。
这其中最大的支出是军费,占了七成以上。
主要原因是朱由检除了用于移民的金银之外,没有要求外廷向内廷拨款。甚至连宗藩俸禄都极力裁减,逼着他们移藩。
但是他的节省,对朝廷财政的影响却不大,毕自严提到了最大的一笔支出——辽东军费:
“辽东那边战争虽然结束、土地却未分下去,不能一下子停发饷银。”
“五百多万辽饷,仍旧无法削减。”
“这五百多万两全部靠朝廷支出压力太大,臣以为可以明年再征一年,后年再取消辽饷。”
这是毕自严的意见,认为朝廷还离不开辽饷,尤其是辽东将士还需要发饷银。
他认为应该缓个一两年,等辽东那边完成分地,裁撤一部分军队。
但是朱由检却有些等不及,他知道对自己这个皇帝来说,关键是在民间的信誉。
拖延一年看似没什么大不了,却会让自己丧失很多威信。
他问毕自严道:
“辽河套的土地,现在有多少人报名购买?”
“让他们尽快缴钱,明年春耕前选好自己的地块。”
“这部分的收入朝廷至少能拿到两千万两,难道还不够执行明年的预算?”
卖给功臣的一万方里土地,就能收入一千五百万。这部分是全部都给户部的。
接下来卖给富户的一万方里,同样有一半归户部管。估计至少能卖出一千五百万,不可能比对官员的优惠低。
这加起来至少有两千二百万两银子,朱由检认为完全能撑几年。
但是毕自严却叫苦道:
“朝廷拿到的钱要先还四百万两战争债券,还要赏赐辽东将士,加起来需要六百万。”
“再加上为安南之战准备四百万两军费,这就用出去一千万。”
“剩下一千二百多万两用于明年支出,实在有些紧张。”
“一旦出现什么意外,就没有多余钱财。”
想要多留些钱财,避免出现意外。
但是朱由检却不这么想,他觉得有钱就要用出去,强令毕自严道:
“有钱就要出去,提升朝廷的实力。”
“只要有新军在,难道还收不到赋税?”
“韩首辅,你是负责落实一税制和分税制的,明年朝廷能收到多少钱?”
韩爌这段时间一直在忙这件事,而且他知道皇帝留用自己的原因,闻言急忙回道:
“南直隶、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已经正在推行一税制。”
“明年秋收之前,臣保证南方至少有一半地方落实一税制。按照三千万起运额度,能够收上来一千五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