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74章 朕给你,才是你的

第574章 朕给你,才是你的

第574章 朕给你,才是你的

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窦婴当然知道在这种时候,应该如何回答刘荣的提问。

——刘荣如此明确表达出不满,以及对窦婴、对儒家的敲打之意!

凡是个正常水准的政治人物,都应该知道,这种时候的皇帝,那就是一头顺毛驴。

最明智的做法,自然是顺着刘荣的话头,承认儒家学说对于当今汉室而言,并非必不可少;

即便偶有所长,对于如今汉室,也绝对不存在急迫性、时效性。

通过这样一番低姿态,先把刘荣的气给消了,等刘荣冷静下来——或者说是从‘我发火了’的人设中恢复正常,再将话题拉回正轨。

却不知为何。

不知是‘当世大儒’外加当朝丞相的身份,让窦婴也沾了儒家自命不凡的毛病,还是真的关心则乱;

明知刘荣的意图,窦婴最终,却依旧做出了一个相当糟糕的选择。

“在臣看来,儒家纵偶有不当、不善之言,然总体而言,终归是当今世间,无有出其右之显学、全学。”

“凡儒家言,诗、书、礼、易、春秋,皆可为陛下治国所用。”

“及其余百家——除杨、墨二者,几可谓皆乃儒学分支,乃孔圣之徒子徒孙,以孔圣之言为基,延伸、延展而来。”

“而杨、墨二者,杨朱之学,早已为项籍付之一炬于咸阳宫,墨翟之学,亦随齐王田横自刎,而无有传承。”

“臣尝闻高皇帝,于秦咸阳宫废墟之中,偶得《杨朱》残卷一篇,方有言曰:我汉家自有制度,以霸王道杂治天下,内王外霸。”

“又陛下一意孤行,不顾先帝劝阻,于上林博望苑收容、庇护墨家残众,方使墨翟之学不曾断绝。”

“及陛下所问:儒家之学,于今之汉家利、弊为何?”

“臣只一言,以供陛下参详。”

“——若儒家之言,果真如陛下所言那般,百无一用,当今天下,何以文士十人,儒生占其七、八?”

“若果真百无一用,为何黄老落寞,法、墨无以为继,唯独儒家日益显盛,而得天下人所认同?”

言罢,窦婴思虑再三,终还是从筵席上站起身,对刘荣拱起手,沉沉一揖。

“臣,斗胆。”

“愿为我儒家之士,敢请问陛下当面。”

“——我儒家,我辈儒家之士,何罪之有?”

“陛下何以厚此而薄彼,亲墨家,护法家,助黄老,而独恶我儒家之学?”

“莫非孔圣,非先贤、先圣?”

“莫非孔圣之学、之言,非陛下可用之治国、治民之学?”

刘荣不确定窦婴这番话,是不是早就打好了腹稿、是不是本就打算在今日说出口;

只能大概推测:这些话,即便早就存在于窦婴心中,今日说出口,也大概率是临时起意。

毕竟今日陛见,窦婴原本的目的,是求刘荣。

如此一番质问,甚至责问、批评性质的话,不大可能存在于窦婴原先的腹稿当中。

只是意外归意外,对窦婴这样一番责问,刘荣也并非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早在先帝年间,在刚获封为太子储君,并得以监国之时,刘荣就再三思虑过:对儒家,自己究竟应该抱以何种态度,以及,该向儒家展露怎样的姿态。

最终,出于本心上对儒家的不喜,以及先帝对儒家的不待见,外加如今汉室的时代背景,刘荣决定:毫不顾忌的表现出自己对儒家的厌烦,并以此阻止——至少是减缓儒家‘一家独大’的历史进程。

既然厌烦儒家、明确表露对儒家的厌烦,是刘荣再三思考过的事,那儒家的反应,刘荣显然也是早有预料的。

——这些年,刘荣明里暗里不待见儒家,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类似这种牢骚、不平,恐怕不单存在于窦婴这个‘当世大儒’心中,也必然存在于每一个儒家士子心中。

为什么?

陛下为什么如此不公?

陛下,为何唯独不喜欢我儒家之学?

刘荣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听到这些话。

只是在刘荣原先的预测当中,这些话,大概率会出自一个郁郁不得志,又自命不凡的狂生口中。

刘荣从未想到这些话,最终是出自窦婴——而且是已经官拜丞相的窦婴之口。

只不过,对于这些看似并无不妥的愤愤不平,刘荣心中,也早有定论。

“好啊~”

“好。”

“极好。”

“魏其侯,终究还是问出来了……”

短暂的错愕之后,刘荣似笑非笑间如是一语,惹得窦婴本能的低下头。

片刻后,却又颇有些愤愤不平的抬起头,略带倔强的看向刘荣。

这一刻,什么窦氏外戚当代代表人物、当朝丞相、当世大儒、故大将军魏其侯等诸多身份,都被窦婴抛在脑后。

此刻的窦婴,一如过往这些年,被刘荣‘不公平对待’的每一个儒生,亦或者说愤青;

此刻的窦婴,俨然一副‘请陛下给我一个答案’的架势。

而刘荣,显然并不吝啬这个答案。

“好。”

“魏其侯都‘斗胆’相问了,那朕,便给魏其侯这三分薄面。”

“魏其侯之不解,朕,一一应答。”

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帝的阴阳怪气神功,刘荣也是愈发的得心应手了。

“魏其侯说,诸子百家,除却杨、墨,便多为孔丘之徒子徒孙,于孔丘之言、之学的基础上延伸而来。”

“朕以为不然。”

“——诸子百家,曰‘百家’,然可称一学、一说者,足一百八十九家。”

“曾显于天下,可堪说道者,便有杨、墨、儒、法、名、兵、农、杂、医、纵横、阴阳、小说等不下十家。”

“杨朱之学,祖师杨朱杨子居,其说多见于《老子》《列子》,于儒家并无干联,而更近黄老、道家之学。”

“墨家之学,则起于祖师墨翟,自成一派,与儒家非但毫无干连,更反其道而行之,以至于战国之时有言:《墨子》六篇,贬损孔丘之言几占篇幅之八九。”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我以力服仙 让你复读战高四,你捡漏上军校? 你这律师不对劲 冥狱大帝 刺客凶猛 香江之狼 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养蚕蛊师从十万大山开始 人在北美,你管这叫尸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