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新政利弊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大礼议”事件很少见。
当朝堂的阵营势力因为某件事,矛盾已尖锐到无法调和,于是事情只能搬到台面上说。
“礼议”的本意,是以现实情况为基础,从礼法上讨论这件事到底符不符合规矩,它是合理合法的,还是违反礼制的。
而“礼制”的理论依据,或是周礼,或是汉礼,或是本朝的祖制。
比如现在的大宋,立嫡长还是立贤这件事,争议性非常大,朝臣的态度不一,矛盾分歧甚深,那么就需要以“大礼议”的形式,在朝会上公开辩论。
辩论只是表象,事实上因为权力和利益的众多牵扯,所谓的辩论,无非是双方阵营的一次谈判。
谈判的内容是为各自的阵营尽量争取权力和利益,新党和旧党互相扯皮,在辩论和咒骂声中,各自紧逼或妥协,最后勉强达成一致,于是“大礼议”就可以圆满结束。
至于礼制和祖制,不过是双方争夺利益的工具,大家都活得挺现实,没人真拿礼制和祖制过日子。
新党要全面推行新政,在朝堂上占据压倒性的势力,旧党苟延残喘,却不甘心退出历史的舞台,于是需要在朝堂上获得发声,保留有生力量。
直到现在,赵孝骞这个人的名字,仍然没人提起。
朝臣们议论的是立嫡长还是立贤的话题,无关私人。
但所有人都清楚,一旦大礼议有了结果,朝臣们达成了统一的意见,若是“立贤”成了大家默认的事实,那么它就有了合法性,赵孝骞的名字自然就会浮出水面。
毕竟“立贤”的话,赵氏所有的宗亲子弟里,谁能比赵孝骞更有贤明之相?
说得再露骨一点,汴京城和皇宫,可还都在燕云边军的掌控下呢。
接连数日,大庆殿内人满为患。
在京的四品以上官员皆参与了这场大礼议,声势非常浩荡。
当然,新党和旧党也吵得比较激烈。
旧党虽然势微,可在朝堂上还是占据不少席位的,政事堂里都有不少宰相属于旧党阵营,比如中书侍郎苏辙,就是铁杆的旧党朝臣。
旧党朝臣的立场,大多是维护祖制的。
往更深层说,维护祖制意味着新君人选只能是燕王或越王,两位亲王今年都才十二三岁。
他们希望重现当年太皇太后监政的黄金岁月,那是元祐年间,哲宗赵煦幼小,太皇太后监政,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朝臣全面推翻新政,复辟旧法,旧党官员再次掌握权柄,不遗余力地打压新党。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一切都很相像。
旧党朝臣打的算盘,自然早被新党朝臣们看穿了,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几个菜呀,喝成这样,还妄想着复辟旧法呢,我们新党已然占据了朝堂的大多数,你们还想翻天?
围绕着立嫡长还是立贤的争论,接连几日的朝会争吵愈发激烈。
新党和旧党朝臣之间甚至公然动了手,双方动手的理由都是为了正义。
…………
楚王府,银安殿。
赵孝骞从来不知道,章惇的酒量居然如此牛逼。
今晚章惇低调登门,银安殿和王府前庭的下人被屏退,殿内只剩赵孝骞和章惇二人。
章惇是来谈事的,谈的是关于这几日朝会大礼议的具体情况。
朝臣们争得很激烈,但章惇却嗤之以鼻。
作为宰相,章惇很清楚,这件事其实基本没有悬念,如今的大礼议只是走个过场而已。
有了赵孝骞的许诺,新党的利益得到维持甚至深入,宰相和新党朝臣们一同发力下,那些旧党根本翻不起多大的风浪。
新党要做的事,一定能做成,包括将赵孝骞推上那个位子,这是没有悬念的。
别看现在的旧党跳得欢,那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
毕竟这几年章惇对旧党打压得太狠了,朝堂上的旧党已经不多,他们发出的声音已然很弱小,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