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节度使之位唾手可得!
从港督府出来之后,沈弼还是有些心神不宁,他总觉得,包泽阳似乎对汇丰不怀好意,但是他又没什么证据。
沈弼的几次试探,也没试探出什么,他其实很中意让包泽阳成为汇丰的代理人的,就像当年的包钰刚那样,在汇丰的扶持下一步步做大。
毕竟有包钰刚珠玉在前,包泽阳借着包家的名号,很容易得到整个汇丰的信任,承接很多汇丰的资源。
但是包泽阳对汇丰的态度,一直不远不近,谈不上完全抗拒,但是也很少密切合作,这也让沈弼对他是又爱又恨。
他是真看重包泽阳的商业能力,而且年轻,又是华人,只要跟汇丰好好合作,一定会成为汇丰乃至诸多英资在华的代理人。
可是他心里也不满包泽阳对汇丰的无视,对方并不怎么对汇丰表示亲近。
沈弼想到了他最近刚知晓的一个词: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或许就是之前他对包泽阳的姿态。
可现在沈弼突然间有些明白了,为什么包泽阳之前对汇丰一直不冷不热。
或许从一开始,他打定的主意就是要做一家自己的银行,然后把自己旗下的企业整合起来?
想到这些,沈弼眉头皱了起来。
如果真是如此,那不出意外,包泽阳很快就能在港岛组建起一个庞大的财团。
置地,九龙仓,会德丰,渣打,再加上他在米国的一些投资,利用银行串联起来之后,一个跨洲际的巨型财团很有可能产生,就像东瀛的三井,三菱那样。
而财团模式,一定的扩张而又排外的,因为核心资源都在内部流通,他们会内部形成循环然后再不断地蔓延触手对外扩张。
而对于汇丰来说,一旦港岛出现这么一个巨无霸财团,对于汇丰是很大的影响和挑战,毕竟银行业的核心,就是利用资本施加对各大企业的影响力。
汇丰也正是因为当年掌控着钱袋子,能影响怡和,和记黄埔,会德丰还有太古集团,所以才隐隐的成为了港岛的“央行”
可是一旦包泽阳的财团成型,这些港岛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必然会更密切的跟渣打合作,而非汇丰。
置地的楼盘资金,九龙仓的船运,牛奶公司的现金流,这一笔笔一列列加起来,产生的资金量那是相当庞大的。
如果再加上包泽阳对港岛商人和民众的影响力,一旦港岛民众得知渣打银行是包泽阳或者说包氏家族在掌控,那给渣打带来的信任度,可能是一下就提升了几个层次的那种。
想到这些,沈弼心里叹了口气。
自己的犹豫害了自己,或许接下来,自己不应该犹豫了,而应该下定决心。
自己应该尽快扶持一个能跟包泽阳对抗的财团,而不是继续在包泽阳和李加诚之间犹豫。
不过紧接着,沈弼又有些无奈。
因为他忽然间发觉,现在扶持李加诚,已经有些晚了。
原因也很简单,港岛优质的资源,已经几乎都被包泽阳给吃下了。
四大洋行,包泽阳吃下了一个半,会德丰加半个怡和,另外那半个怡和还在包钰刚的手里。
而李加诚这边只有一个和记黄埔。
剩下的太古洋行,施怀雅家族牢牢地握在手里,汇丰最多只能让李加诚跟太古合作,想要吞下是不可能的了。
英资手里的优质资产,已然不多了,剩下的,或许就是华资了。
沈弼开始思索着,有哪些华资,貌似可以让李加诚吞下呢?
也许,他该回去,跟李加诚商量一下,毕竟李加诚的商业目光也摆在那里。
此刻的老李还不知道,因为李长河的一通声明,一个天大的馅饼要砸在他的头上。
而此时的李长河,则是在家里,见到了风尘仆仆的包钰刚。
包钰刚是为了李长河那个声明的事情来的。
他也是想不通,怎么在这么关键的时刻,李长河发布了那样一个声明,这完全不合理啊。
“阿阳,你跟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书房里,包钰刚看着李长河,认真的问道。
李长河则是认真的解释道:“伯父,其实这个事情我跟国内沟通过了,主要是我上去太扎眼了。”
“而且还有,我这边刚跟伦敦那边打好关系,所以在这个敏感时刻,我不太想刺激他们,适当的保持中立,其实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国内出了内鬼这种事情,肯定是不能跟包钰刚聊的,所以李长河早就想好了其他的理由。
“行吧,既然你沟通过了,那我就知道了,不过这样一来,你可能就进不了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了。”
包钰刚摇头无奈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伯父,你说的是港岛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吧,算了,不去就不去吧,去了也闹心。”
李长河这时候摇头说道。
《港岛基本法》,其实就是港岛未来自己的“宪法”,也相当于大陆给港岛的保证,把所有的保证立文形成法律,以后港岛的所有法律,都得在《基本法》的框架内实施。
也因此对于港岛来说,参与了《基本法》的草拟,就相当于参与了整个港岛法律体系的构架,这对于在港岛掌握有大量资产的李长河来说,其实是一件很好的事。
毕竟参与了这个,就可以提出更有利于保护自己的法律条文,同时也给国内的派遣人员限定了权利范围,以后就可以通过“法律”的层面来保护自己了。
事实上港岛很多参与者当初就是这么干的,给港岛争取了很多利益。
就比如说后来的高房价,港岛很多人都是推手,并不只怪地产商,原因就在于,国内限定了港督府每年五十公顷的出售面积限额,而这个是商业面积,公共建设土地是不包含在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