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 拒见
“首辅,这样可不成啊!继续抓下去各衙门没人可全空了,这活根本没办法干了。而且之前被抓的那些人为了脱身到处乱咬,凡是略有牵连者全被扯了进去,如果按照这个做法,非出大乱子不可!”杨嗣昌等人忍不住来找洪承畴,坐下后连水都未喝一口就忧心忡忡道。
洪承畴紧皱眉头,对这件事也颇为忧心。他虽知道皇帝要拿这个案子做文章,而他之前在皇帝征求意见的时候也表示赞同,可作为首辅他却没料到这个案子眼下会闹的这么大。
因为黄河决堤一事,现在不仅是牵扯到了三府七县,还直接牵扯到了南京六部甚至包括京师这边,此外调任他地的官员中但凡有在南直隶当过官的人也牵扯进去了不少,现在三司那边简直和发了疯一般,谁也没想到警察司比锦衣卫还狠,抓一批审一批,然后再抓一批再继续审……如此一来卷进去的人越来越多,已隐隐有控制不住的迹象。
“目前锦衣卫尚未插手,既然三司行事,恐怕所抓之人都有证据,内阁不便在此插手。”洪承畴迟疑了下,开口如此道。
“怎么不便插手?”孔贞运忍不住开口道:“三司这回不知吃错了什么药,动手狠辣堪比厂卫,而且警察司是怎么回事他人不知,首辅您还能不明白?这本就是从锦衣卫分出来的衙门,他们所谓的证据有些只是捕风捉影,还有些根本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小事?”
“如何不是小事?”孔贞运当即举了个例子道:“就拿礼部的周主事,大名府的赵同知,还有浙江的张按察使这些人来说吧,他们无非就是看在同年同乡的面子上逢年过节收了些礼物,然后平日适当给了些照顾罢了。”
“这些事如何能是事?官场上的你来我往这种事谁没这么干过?朝中大臣无论是同年、同乡或者同僚,总有些人脉关系在,假如仅仅凭此为罪,那么整个大明官员恐怕都将卷入此案,如此一来怎么收拾?难不成把所有人全罢免了,再杀头充军不成?”
“是呀首辅!”钱谦益也坐不住了,当即叫苦道:“在下当年可在南直隶当了好几年的官,而且在下亲朋好友包括子弟在江南的更是不计其数,按照现在这样查下去,难不成最后要查到你我头上?”
“在下虽能保证,从未因为黄河河堤一事插手过河工,可在下却无法确保认识的人中会牵扯到此案,再说了逢年过节下面子弟、亲友和官员孝敬一二,这可是正常的人情来往,我等当官者就算为官清廉,不伸手贪污,可总不能不顾人情吧?假如一不小心收了人家的礼,以此就是同谋,这……这天下还有道理可言?”
钱谦益是内阁中几人中最为焦虑的,就如同他说的那样,他钱谦益本就是江南人士,而且还曾经是东林党的魁首。
东林党的大本营就在江南,再加上钱谦益之前同杨嗣昌争夺阁老一事被贬,被崇祯皇帝打发到了南京为官,在南京一呆就是好几年。这些年中,钱谦益不仅当官,还乐于为师,在南京讲学招收学生,不少学子包括官员都拜入了钱谦益的门下,钱谦益也为此没少洋洋自得。
原本黄河决堤一事和钱谦益毫无关系,要知道钱谦益当官当的可是清流官,平日里风雪月根本不管地方政务,可现在这个案子牵扯越来越大,随着一连串的人被扯进去后,之前还稳坐钓鱼台的钱谦益不由的慌了,毕竟他在江南根基深厚,认识的朋友和同僚不少,此外还有许多学生,随着其中有些人已因为卷入此案被抓,万一这些人受不住乱咬,直接把自己也咬进去,指他才是背后主谋的话,那么钱谦益他就算浑身长满了嘴都说不清了。
不仅是钱谦益,其他人也有这个顾虑。官场上哪里有人格独立的?大家关系错综复杂,就算是之前各党各派斗的厉害的时候,也有人和两边交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呢。
就如同孔贞运说的那样,同乡、同年、同窗和同僚,这些关系是无论如何都割舍不断的,就算有人不小心卷入此案,只要不是主谋,而且是在不知道具体情况下给予了些便利又算得了什么?如果这也要问罪,那么满朝查到最后恐怕没几个人是清白了,到时候不乱才怪。
洪承畴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在他看来这件案子的确搞的有些大了。现在已抓了两千多人还没停下了,继续抓弄不好牵扯的人更多,甚至最后还会牵扯到自己身上。
想到这,洪承畴不由得望向了次辅王晋武,王晋武现在恐怕是内阁成员中最稳当的一个人,毕竟他不是文官而是武将勋贵,和地方没有什么瓜葛,而且他还是皇帝的表弟,身份超然。
王晋武紧皱眉头,思索了下点头道:“这样下去的确有些过了。”
“好!”见到王晋武这个表态,洪承畴心里有了个底,他站起身来道:“这件事不能任其继续,诸位如信的过老夫,不如同老夫一起去求见陛下,向陛下谏言如何?”
“善!”众人异口同声点头,他们来找洪承畴的目的就是为此,毕竟洪承畴才是内阁首辅,这件事必须尽快劝阻皇帝,不能如此继续。
既然大家的意见一致,那么洪承畴也不迟疑,当即就准备一起去乾清宫求见皇帝。
可谁想当他们一起来到乾清宫的时候,向首领太监卢九德告知求见皇帝。卢九德让他们在外等候,先进去汇报。等了片刻,卢九德从里面出来,正当洪承畴等人以为马上可以见到皇帝的时候,卢九德却告诉洪承畴他们,今天万岁爷身子不适暂不见人,有什么事等过上几日再说,如内阁有要事可直接上折子,等皇帝身子舒坦了再批复也行。
说完后,卢九德就转身离开了,把内阁几位阁老就这样撇在这边,大家大眼瞪小眼,谁也没想到会是这样,一时间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洪承畴等人都是聪明人,当然明白卢九德的话只是托词而已。什么皇帝身子不适,无非就是知道他们的来意故意不见他们罢了。虽然卢九德说等几日皇帝身子好了再见,或者让他们写奏折递上来,可远水救不了近火,现在每耽搁一日这件事就越发闹的大,假如这样拖下去,谁能保证几日后会发生些什么?
一时间,众人不知如何是好,杨嗣昌忍不住说实在不行硬闯求见陛下,如此大事怎能任其不管?这个举动被洪承畴直接拦了下来,作为臣子在皇帝这样态度的情况强行求见可不是小事,如果皇帝为此大怒,这可是大不敬之罪,虽然杨嗣昌是阁老,可同样也是臣子,一旦矛盾激化非但解决不了问题,闹不好连自己也搭进去。
想来想去洪承畴也没想到太好办法,只能目光朝着王晋武投去,希望王晋武有办法见到皇帝。可此时的王晋武露出一副爱莫能助的表情,摊开双手说他们一起来求见都被拦住,自己如何能单独见到皇帝?这根本就不可能啊!
“这可怎么办?”洪承畴心有些乱了,眉头紧蹙,其他人也是忧心忡忡。
“不如,去东宫求见太子殿下?”王晋武突然开口说道。
这话一出众人眼前一亮,对啊!皇帝故意不见他们可以,但不可能不见太子啊!太子乃国家储君,而且这些年太子已逐步处理政务了,明显看出皇帝历练太子的心思。
假如能见到太子,让太子去劝阻皇帝,这样的把握性就大了许多。当即众人对这个建议表示赞同,由于情况紧急,大家说走就走,就这样匆匆就从乾清宫赶到了不远的东宫,求见太子朱敏澜。
洪承畴他们来的时候太子朱敏澜正在看折子呢,得知内阁一起来的消息后先是错愕,接着连忙把众人请进来。
到了东宫的办事房,洪承畴他们先拜见了太子,接着不等太子询问何事,就主动把求见皇帝被拒绝,然后因黄河决堤一案如今牵扯过广,已严重影响了朝政和地方的实际情况汇报给了太子,并希望太子能看在大明稳定和案情实际上劝阻陛下一二。
认真听完洪承畴等人的汇报,太子朱敏澜的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情况果真到了这个地步?”
“回太子,现在这案子不仅闹得人人自危,而且已影响到朝政了,尤其是地方更是严重,暂且不说出事的三府七县,现在衙门连主事的人都没,政事都没办法做。要知道淮北那边还在救灾,把下面官员全抓了,谁来干这个事?此外南京那边同样也是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臣不是为这些罪官开脱,如黄河决堤的确有责任,再怎么做也是应当的,但现在因为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把这么多人牵扯进去,如此实在太过。臣恳请太子殿下向陛下进言,严惩首恶的同时也顾及现实,尽量不要牵扯这么多人,一旦因此案大乱,恐难收拾啊!”
洪承畴如此说道,众人也七嘴八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家的意见是一样的,这个案子绝对不能这样搞,查案更不是这样查的。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可现在明显是在借题发挥,而且黄河河堤的情况前后数十年,牵扯实在太广了,哪怕目前三府七县的主官有责任,但真正责任也不在于他们啊!他们有罪是没错,但这样弄下去绝对不行,可是要出大事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