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全球副总裁格雷格最近很烦,因为青云又一次,突破基金会给它定下的底线。
如果说以前还能容忍,那这次隱隱就有要摊牌的节奏……
他是集团专门负责投资东大等新兴市场的管理者,工作內容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简单是指贝莱德基金的投资模式,已经形成一整套完善体系,藉助在行业內首屈一指的人脉关係,和庞大到令人恐惧的现金流。
旗下还有大量分析师和投资专家,针对新兴市场的公开交易市场数据,夜以继日的精准分析出哪些企业具备高成长性。
哪些企业有望成为大行业或细分行业赛道,大而不能倒的顶尖存在,这些信息对其它商业机构或个人而言,很难进行全面收集匯总。
对贝莱德而言却如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因为在过去几十年时间中,它们已经累积投资成千上万家优秀上市集团,隨便翻看一家行业巨头股东名单。
都能轻易找到贝莱德的名字,没它投资,企业都不好意思提自己是行业领先者。
通过这些公司日常经营数据,贝莱德很容易在市场上抢先发现,那些极具投资潜力的黑马成长型公司,並抢在所有竞爭对手之前。
让华尔街同行掌握的投资基金,对其进行上市前投资,进而赚取超额暴利,翻倍都只是小意思而已。
那为什么贝莱德不投这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呢?
这主要是资金来源和商业定位的差异问题,贝莱德是一家针对大眾开放的公募基金,资金来源是非特定人群,简而言之有钱就能买。
作为幕后实控人的魷太资本,只要它的影响力而非具体盈利能力,毕竟通过做多整个世界经济大盘,赚钱只是最低级的回报之一。
掌握这些资產影响力,进而为实现集团特殊目的才是正途,顺带为其控制的其它私募基金服务,才是贝莱德存在的真正价值。
就好比亏了公司,赚了个人,真正的好玩意永远都是极少数人才能享受。
所以贝莱德在2011年之前,对逐渐成长为行业巨头的青云集团,关注不多,只是將源源不断匯总的核心商业信息,提供给高盛,红杉,摩根等关连企业。
让它们出面投资青云享受成长高附加值,可没曾想青云集团竟然敢无视魷太资本的示好,不仅没有出让足够多股份。
甚至除拼夕夕(为赴美上市的妥协)外,其它核心业务子公司变著法拖延,抗拒高盛等公司入股。
在这颗星球上还没人敢这么不给面子,在高盛等公司授意下,没从青云身上捞到好处的眾多魷太资本集团,准备好好同青云玩玩,以迫使后者屈服於它们的意志。
青云抗住了前几次施压,可最后还是被迫妥协,不过不是投降,而是通过成立產业基金代持相关公司股份,以兜售投资份额的形式。
(代持股份的產业基金管理投票权,还在青云自己手里,投行和风投机构也不急,毕竟青云系太过庞大,针对起来布局旷日持久。
先要发展红利,再要影响力,最后才是实现彻底控制。)
换取魷太资本控股高新技术企业,在出售相关设备/技术上的默许,这是李泽华的无奈之举,因为包括半导体,光刻机等诸多行业的技术,关键设备製造生產。
都在魷太资本控制的科技集团手中握著,青云要想奋起直追实现弯道超车,就必须给足高盛等公司足够利益,不然人家压根不卖。
市场上连个替代品都没有,青云就算再有钱,那也得出去买到关键资源,进而通过逆向研发升级,才能夺取行业话语权和资源分配权柄。
大家出来辛苦打拼,小到个人大到一个ji体,归根结底不就是对资源分配的爭夺嘛,动物还尚且知道圈定领地范围,威慑竞爭对手呢。
何况人?!
在燕京大力帮助和青云付出的真金白银影响下,又签署了一些相对处於劣势的合约,才得以在魷太资本眼皮子底下一点点发展壮大。
比如购买美利坚相关核心设备,利用该设备生產的產品,必须按协议规定对特定企业无条件供应,以及通过该设备,技术在生產过程中研发的新技术,新专利。
美利坚相关企业拥有优先购买权,和低价使用权,原本它们还想要无偿使用及专利无条件共享,但隨著东大经济崛起后话语权加重。
加上其本身消费市场广阔,利益巨大,美资企业不敢逼迫太甚,所以很多隱形控制条款得以取消,只是剩下那些也让李泽华火大。
可谁让技不如人呢,尤其是半导体,內燃机,关键特殊材料和移动网际网路,电信通讯技术,精密製造加工设备等等关键行业命脉。
青云都有求於人,只能被迫做出些许妥协,只要能顺利把关键设备关键技术弄到手,先有生產能力,解决有没有的没问题。
反过来再针对当前对方构建的专利体系,技术水平进行逆向反推,直到自己从无到有建立起,一个完全脱离控制的科研体系后。
凭藉东大內地的完整產业供应链和生產成本优势,对竞爭对手进行降维打击,这一套青云也熟的狠,因为无数成功活下来的前辈。
已经用自己亲身经歷告诉青云该怎么做,才能贏得最终胜利。
李泽华不急,也能理解为发展適当做出的妥协,可他也不是泥捏的,谁还没点脾气?
產业基金隔绝魷太资本染指集团核心控制权是其一,在二级投资市场秘密抢购优质企业股份,享受全球经济发展红利是其二。
第二点最难做,因为任何金融机构投资美股,其信息实际上都是相对透明,简单说就是人家能看到你底牌。
为此青云不惜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不计成本进行包装掩饰,比如购买特斯拉流通股份的基金和个人帐户,就高达4.8万个之巨。
还不是同一时间,同一价格买入,避免被纳入重点监控,这让青云付出了高昂的建仓成本,还要应付某些金融机构无休止反覆抽查。
稍有不慎就会被集中针对,这可不是开玩笑,因为青云系暗中通过委託购买,基金马甲及个人,友商公司等渠道,持有的国外股票投资总额,已超过800亿美元之巨。
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金融机构借来的槓桿资金,但投资净值也不是小数目,一旦被魷太资本察觉,进行针对性布局打击。
以美股欧股t+0的规则,恐怕用不了十分钟,就能让李泽华辛苦费好几年时间,累积的辛勤成果化为乌有,搞不好还要亏一大笔。
永远不要低估金融市场风险,以及金融禿鷲的贪婪,好在青云內部保密工作做的挺不错,除了林文辉,姚向军等极少数人。
没人清楚青云在海外市场的具体投资组合,想有针对性布局不容易,魷太资本也犯不上为了一个青云,疯狂到主动掀起黑天鹅事件。
让美股触发rongduan机制,只为埋葬一家投资集团,这不是用高炮打蚊子,亏到姥姥家吗?
李泽华也是看准了美股欧股巨大成交量,才选择偷偷逐步建仓享受美股发展红利,就算最后真被发现被重点针对打击,他也无所谓。
因为本金已经赚回来了,后续將是源源不断的净利润,而且通过股票质押形式,集团的秘密马甲已经拿到现金。
嘿,这时候便捷的虚擬货幣平台就派上用场了,反正比特货幣的交易单价需要有左手倒右手,来维持热度吸引投资者进场。
有了这笔特殊资金源源不断注入,青云就能安全的xibai它,並通过神不知鬼不觉的手段成功利用这一大笔资金,用於投资其它计划。
顺带还把比特货幣的单价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度,吸引了一大批韭……额,是投资人过来贡献交易佣金,赚得別提多开心啦。
而第三点也是至关重要一点,就是给魷太资本做减法,比如剪除阿狸,千度的羽翼,打垮泰山派,削弱江浙游资,布局针对腾达等商业行为都是这一布局真实写照。
只不过顺带打垮整个传统香江资本,是李泽华计划外的事情,也算是踩在最关键节点上,代表了两家当今世界最强大集团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