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欧萌因此缓过劲来,继续和美资缠斗在一起,就能有效缓解东大身上,被美资强行带来的压力,为自身发展爭取时间。
而美资想要报復,第一选择必然是欧萌,这是由现实环境决定的最佳选择,无论美资如何怨恨东大从中作梗,也不可能拋开主要对手,將力量浪费在次要地区。
而作为预选决战地点的二猫,就会察觉面临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在面对东大拋出的橄欖枝时,那些被逼无奈的工程师就会纷纷用脚投票。
哪怕为了家人,孩子有一个更美好未来,他们也会做出正確选择,虽然其中有一部分,会挑选发展更好的欧美作为下一站。
(前提他们能逃开东大资本,青云集团在当地布局控制的力量阻挡,李氏理论,不能为我所用者,能力越大,死的越快。)
可即便如此,剩下的那些人,仍旧能让东大在相关领域完成跨越式发展,毕竟曾经的老大哥,留下来的庞大遗產,蕴含价值无限。
加上欧美原地踏步走二三十年,一来一回,东大等於迎头並肩赶上,从此攻守易位,寇可往,吾亦可往!
在结束湘省当地主要老总的陪同视察工作后,回到住所的李泽华,按照上述思维向海外事业群,下达了收集全球主流企业,构建的產业生態链摸底命令。
主要以沃尔玛自营零售生態链,亚马逊重资產自建物流体系,麦当劳自购物业开店租赁体系的信息收集,解析为主要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李泽华尤其强调了一家企业,那就是做显卡的英伟达。
对於这家企业,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
因为英伟达比英特尔的威胁性,更大!
原时空很多人,一直认为英伟达的伟大,在於其是唯一一家坚持研发智能算力晶片,並取得重大突破且成功的人工智慧科技企业。
可很少有人注意到,早在它在显卡行业站稳脚跟的那天开始,就在布局整体开放式產业生態链建设。
通俗点说可以叫编程生態链,即全球任何一个搞软体研发的从业者,都可以通过购买英伟达显卡,並享受它整个体系带来的便利。
这就是其从06年推广建立的cuda通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几乎各行各业都可以从中获取额外收益,就相当於谷歌给安卓做的免费开源,瞬间收穫大批忠实客户。
再依靠这些客户的不懈努力,从而创造出一个竞爭对手无法取代的安卓体系,这就是其核心商业竞爭力。
而每一个需要图形加速器处理难题的相关行业从业者,不可能费巨额成本无限制迭加cpu,但一旦使用英伟达生產的gpu,就能很好解决所面临的难题。
因为全球主流科研从业者,几乎都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科研研究,其累积下来的模板和指令,足以让任何一个后来者瞬间找到想要的模板,从而节约大量资金和时间。
这里並不是说cpu功能不够强大,而是指它在特定时间內,无法处理过多的数据,或者通俗点说cpu相当於专业科学家。
但数量太少,且过於珍贵,所以在科研实践中,必须搭配大量科研牛马做重复的计算,测试类工作,这就是gpu的工作內容。
而隨著gpu技术的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强大,依靠cuda通用体系笼络越来越多科研从业者的英伟达,也愈发重要起来。
直到人工智慧赛道彻底爆发,显卡的重要性被前所未有提高,而全球90%以上科研工作者,都习惯使用cuda通用平台。
一旦贸然转换,不仅耗时耗力,还会落后於竞爭对手,所以英伟达顺利一飞冲天,而amd等显卡企业沦落到无人问津地步。
所以摆在青云面前的破局方法,很简单很粗暴,寧愿多冤枉钱搞重复建设,也要將大量低端可以取代的算法算力资源,从英伟达体系中剥离出来。
虽然国內gpu行业几乎是个空白,但並不代表青云没有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因为英伟达此时並非一家独大,它也有竞爭对手,那就是amd和英特尔。
尤其是青云旗下神州电子,取代了连想成为国內最大pc生產製造商,和英特尔,amd建立了广泛合作,现如今青云这个冤大头。
愿意主动出巨资帮助上述两家企业,建立其gpu专属生態链,並拿出全球最大的数据算力应用市场,为其免费建立验证场地。
总之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並在合作过程中建立合资企业,共同设计研发下一代领先gpu產品,也算是为青云正在积极研发,並准备在近期推出的挖矿事业。
及大型游戏端项目(绝地求生)提供显卡算力支持。
在海量的未来显卡订购订单诱惑下,amd扛不住率先妥协,並准备视具体合作进展,向青云转让上两代落后技术。
其实这玩意设计不难,生產端技术含量对青云也不是难题,关键在於整个专利体系的限制,具有先发优势的三家企业,几乎把所有未来发展道路都提前堵死了。
现如今amd率先放开限制,后续接触过程中,英特尔也半推半就打开方便之门,同意和青云进行合股经营。
当然,能赚钱的核心技术想都別想,最多给一些上世纪末的初代,二代產品技术,而且因为无法脱离英特尔技术架构,哪怕青云费尽心思投入巨资研发。
也无法顺利突破其专利壁垒,到头来还是要给英特尔白打工。
殊不知青云压根就没打算走英特尔老路,因为那註定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和amd合作才是重中之重,体系不是一两天能建立起来的。
但掌握一半区块链货幣主导,定价权的青云系,可以通过挖矿,及大型游戏两个业务,慢慢验证专属於自身的显卡发展道路。
同时,公开限制英伟达在国內的发展速度,包括减少显卡採购量,引导友商儘量减少使用英伟达,搭建的cuda平台进行商业数据模型应用。
从根子上降低英伟达的商业影响力,並配合amd在青云能够影响的范围內,搭建起第二个专属產业生態链,並借鸡下蛋准备隨时取代。
这是別无选择的玩法,只能以暴力破局,不用指望敌人在成功后会主动施捨一条活路,多一个amd体系,將来就多一个选择。
只有其內部充满矛盾,青云才能趁乱获利,这就好比谷歌开放安卓,看似是为了避免苹果ios系统一家独大,给了大家更多选择。
可也因此让欧萌的塞班,脚盆鸡的索尼,及三哥,东大家的手机作业系统无疾而终。
但反过来,青云也同样依靠安卓系统成功站稳脚跟,並通过廉价的荣威系列,率先在国內產品中普及了鸿蒙系统,积累了大量核心用户资源,方便后续整体转向。
可以说,任何一款技术產品其本身,无论领先同行多少年,都会因为各种各样原因丧失竞爭力。
因为发展到最后,大家选择註定殊归同途,只有率先构建成熟商业应用体系,拉拢绝大部分行业从业者的公司,才能成功笑到最后。
除非出现智能机对按键功能机那样的降维打击,才可能重新定义一个行业,青云要做的,就是儘可能打破欧美大公司的產业生態链!
也正因为青云各子公司,依附於整个青云生態链,最清楚这套体系拥有怎样恐怖的竞爭力,才会不惜一切想要肢解竞爭对手的生態圈。
这其中,苹果和沃尔玛,麦当劳,可口可乐的生態链最难破解,亚马逊的重资產自建物流,改善网购体验的体系,拋开两国综合实力背书,反而最容易击垮。
因为青云背后有一整个智慧物流配送网络,配合东大近乎於无穷无尽的工业生產能力,只要青云成功走出去,亚马逊的威胁性几乎等同为0。
而英伟达,同样处在这个尷尬的位置,它的cuda通用体系,还未得到行业主流一致认可,青云还有足够的机会扭转这一態势。
別的不知道,总之这一世,老黄是很难穿著皮夹克,享受三万亿的巔峰市值荣光,甚至,他能不能活著见到人工智慧大爆发时代。
都要取决於李某人是否愿意给他这个机会,毕竟2012年和2025年的英伟达,完全是两个概念。
青云海外事业群旗下,恰巧有一个专门针对,重要潜在目標的信息收集及行动处,一旦发觉目標有失控跡象,这个部门会毫不犹豫出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