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先贤的著作真可谓是字字珠玑,每次读起来都有新的体会。
结合后世所见所闻,一些东西已经能够看的更清、看的更透了。
就如如今田泽默许的“强迁”,以前的他是万万不可能为之的,只会不断的加大奖励,引导百姓主动搬迁。
因为昔日的田泽只觉得一切都从百姓的角度去出发,尽力为百姓争取利益就好。
但那是在治下百姓不多,以一隅之地从天下吸血的情况下。
物资相对足够富裕,从混乱到大治,又有着中原对照组,百姓很容易知足。
而当坐拥整个中原之后,田泽慢慢意识到自己以前的所思所为有多么浅显。
百姓的视角有时候只能看见很小的一块,因为他们的世界不大,看不了那么远、那么深。
百姓为自身争取的利益有时候也并不是正义的,是建立在窃取整个社会利益、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之上。
这个村子不迁,那个村子就得迁。如果大家都不迁,日后他国壮大打进来,后人就会受罪。
所以,“强迁”成为了田泽在权衡整体利弊之后,出于国家和百姓长远利益,违逆百姓当下意愿、损害百姓短期利益的无奈之举。
田泽知道,被迁的百姓不愿意走并没有错,这于他们而言,的确是“不公”。
从刘备麾下历练归来的田安,如今也在田泽的安排下开始参与一些政务的批阅。
看着各地官员传上来的呈报,其中甚至有不少官员“为民请命”,田安不禁长叹了口气。
正在一旁小憩的田泽看着这一幕,淡淡一笑。
“怎么?心软了?”
田安闻言,放下了手中的呈报,略有些迷茫的看着田泽:“父皇,迁民之事实施以来,不少地区民怨颇深,此事是否还是要从长计议。”
田泽轻叩案几,鎏金龙纹在烛火下晃动,映得他眸中光影流转:“不错,能够体谅民情,皇儿仁德。”
“不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言皇儿你可知晓?”
田安点了点头:“此乃老子于《道德经》中所言。”
“皇儿觉得此言是对是错?”田泽意味深长的说道。
田安面带犹豫之色。
若是于历练之前,或许他会觉得此言有失偏颇。
虽然学尽百家,但田安接受的教育还是以儒家、法家等为主,对于道家并不甚感兴趣,总觉得无为而治并非正道。
道家之言虽然深奥,却非治国之理。
但是在刘备麾下经历了诸多厮杀和战事,田安已然意识到很多事情并非自己想象的一般,只有亲身经历才知其中艰难苦楚。
田泽见状,微微一笑:“天地不仁,是为大仁。”
“皇儿你这两年久居军旅,可知兵士之不易?”
田安点了点头,沉声道:“兵士每日操练辛苦,于战场之上不避生死,实为国之栋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