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这些事真能利於大秦?
能想出编教材之法的人,当真拿捏到了诸子百家的七寸,为了不让自己学派的学说销声匿跡,只能答应下来啊。
许多人不由看了李念一眼,这位李念公子才二十些许,却有此等手段。
酈食其又问:“公子是想施学於天下,让人人皆可读书识字?公子要如何施学,採用哪家之学?”
这两问一出,诸子百家眾人都將目光集中到李念身上,问到关键处了,尤其后一问,他们颇为关心。
李念心中暗道:『这酈食其確实和歷史记载差不多,也不知看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是夜宴,问这么多做甚?』
虽然没坏心眼,但问的不是时候,故而李念道:“我倒的確想人人皆可读书识字,但並不好做到此事,当今天下连人人足食、人人足衣尚未做到,又何谈人人读书识字?”
“只能说在大秦现今状况下,尽力去做,勿好高騖远。”
“至於如何施学、採用哪家之学,未定,因此我才邀诸位明日与我商议,如儒家《论语》之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百家学说採取谁,不採取谁,当然是討论商议,將百家学说有的优秀思想录於其中。
酈食其向李念又行一礼,“谢公子解惑!”,坐下后不再问,但一直只看未发言的范增这时起身,行完礼后,问道:“老朽也有一问想请教公子。”
见是范增,李念眼底闪过一丝古怪,范增竟然还在,甚至现在还主动问他问题:亚父,你难道已经忘记楚国了吗?
得到李念同意后,范增问道:“公子编新字、编教材,都是为治理大秦,使大秦强盛。”
“老朽想问,公子凭何以为做这些事真能利於大秦?”
这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实则非常刁钻。
因为范增这问道出了编新字和编教材的最终目的,即形成一门新的治国学说取代现今所有的诸子百家之学。
虽其会包含法家、儒家、墨家、道家等学派的学说思想,但实质上这门治国之学既非法家,也非儒家、墨家,而是一门新学。
然后问题就来了:你李念凭什么觉得你糅合百家学说思想弄出的这门新学能代替百家治理好天下,治理好大秦?
百家诸子都不敢说自己的学问一定能治理好天下,你李念哪来的自信?
且,秦可是以法家思想治国,那是实打实实践过的,的的確確让秦变得强盛,一统了天下。
你李念想要糅合的那新学也经过实践?
隨著范增话落,看向李念的目光变得更多,连参加夜宴的大秦诸臣都看了过来,他们也对这问题很感兴趣,想知李念会怎么回答。
糅合百家学说而出的新学將是一个未有过的新事物,而未有过,代表不能確定,谁也不知其好坏。
『这范增还真给我出了一个难题,要是不注意,会直接掉进他挖的坑里,这糟老头子坏得很。』
『总不能说经受过实践检验,后世便是以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人文与科学並重。』
但这个问题,不可以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