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推恩令与后人多
以史为鑑,一般是以过去的歷史为鑑,但李念现在所讲的是让始皇以后来王朝之事为鑑。
“凡事皆要有度,外戚势力可以有,但不加以控制地野蛮生长,便不是件好事。”
“汉景帝刘启在位十六年,其之功过称得上明君,但同刘盈一样並非雄主,在其治下,大汉国力再进一步,然因功不及其父,並不算显著,所以刘启在大汉並无庙號。”
刘启肯定要强於刘盈,但和刘盈一样都算不上雄主,属於正常的帝王,没导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与某些帝王相比算得上“明”。
李念道:“但继刘启之位的下一位大汉帝王便是一位雄主,也即在后世同陛下並称的那一位。『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汉武』。”
蒙恬听得心惊肉跳,这两句话明显是后世人对歷史上知名帝王的评价,但谁人敢这么评价陛下,竟说陛下略输文采。
李念也是胆大,就这么直接说出来,他不怕陛下发怒吗?
蒙恬以眼角余光观察了下嬴政,发现嬴政未有任何情绪,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评价,显然许久前就已知道了,甚至可能还知道评价他的那位后世人。
“武帝名为刘彻,十六岁继位,在位五十四年……”
李念缓缓將汉武帝的出身经歷讲出,嬴政听得颇为认真,这是歷史上同他齐名的雄主,可不得认真听听?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武帝此人並不会因出身如何而看待人才,他提拔的人才中有不少都没有太好的出身,像其皇后卫子夫曾是其姐府上歌女,其大將卫青亦为其姐府上骑奴,向其献《推恩令》的主父偃也出身贫寒,且多年未得志……”
嬴政听后点头道:“宰相起於州部,猛將发於卒伍,一个人的出身並不能决定其未来会如何。那卫子夫和卫青有何关係?”
一者为武帝姐姐府中歌女,一者为其姐府上骑奴,还同一姓氏,定有关係。
“卫子夫和卫青为姐弟!”
回答完始皇的问题,李念继续道:“武帝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使得武帝一朝涌现了眾多名臣名將,他们和武帝一同將大汉推向了一个盛世,写《史记》的太史公也是武帝朝之臣。”
“武帝对內加强朝廷中央之权,以推恩令分薄诸王之权,在汉初时,刘氏诸王是刘家天下得以稳定的一个关键,但天下已经稳定了,朝廷要加强中央之权时,刘氏诸王反而就成了天下间不稳定的因素。”
“偏偏在武帝之父景帝时就曾爆发过七王之乱,武帝便一直在思考怎么削弱刘氏诸王之权,使之不再会形成祸患,而主父偃的推恩令给了武帝一个方法,推恩令被称为『千古第一阳谋』。”
听到李念说“千古第一阳谋”,嬴政、蒙恬、蒙毅都来了极大兴趣,“千古”还“第一”可不令人好奇。
“当然,这其中有夸大的成分,但確实很有用,刘氏诸王都有很大的封地,诸王死后,將会由其世子继承王位,继承这庞大的封地。”
“王位只有一个,世子也只有一人,世子继承王位后,那岂跟其父其大父都无区別,这么大的封地,由其为王,依旧会对朝廷中央產生巨大威胁,但如果让继承封地的人不止一个……”
嬴政听到这,眼睛一亮,已经明白了推恩令的意思:將原本继承给世子一人的封地给诸侯王的其他儿子也继承,而诸侯王的儿子绝不可能只有一个,那封地就能从一分为眾,等到下一辈时,还將被分割得更多。
原本能对中央朝廷產生威胁的诸侯国,会被分成大大小小许多块,只要他们不同心协力,便不会再產生威胁。
诸侯王们就算知道此计中的险恶用心也难反抗,因为他们和他们的世子不想被朝廷分薄了实力,但他们的其他儿子会想啊。
按照原本的继承之法,诸侯王的其他儿子根本不会分到什么东西,现在却有机会跟世子一样有封地。
至於推恩令会让他们得到的封地也被分割,分就分唄,反正他们原本都没机会有封地,损害的是父王和世子的利益,捡便宜的是他们,除非傻了,否则能不赞同?
到时,诸侯王依照此计,封地会被分割,不依照此计,那十之八九就要“父慈子孝”,从內部便开始分裂。
不论是何种结果,对朝廷中央而言都是大好事,可徐徐解决掉诸王之患,封地被分成几十块、几百块的诸侯王,还能有什么威胁?
嬴政此刻也明白了李念为何要讲这推恩令,因为大秦在以后也可借鑑。
李念道:“武帝不仅以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地,更严禁诸侯王参政,將诸侯王对大汉的威胁降到很低,但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
未等李念讲说,嬴政道:“诸侯王虽对中央朝廷是威胁,但也维护了王朝,其等被削弱太过,王朝面临危机时,其等便无力拱卫王朝。”
大秦又何尝不是如此,宗室被压製得厉害,虽免除了宗室之患,但代价却是大秦走到末路时,宗室中也难出现人才挽大秦之倾颓。
李念道:“正如陛下所言,后来中兴汉室的光武帝刘秀,其先祖原为汉景帝子长沙王刘发,但到了刘秀之父这一代,因推恩令已经成了济阳县令。”
“但推恩令也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使公子王孙逐步入寻常百姓家,汉室血脉得以遍传天下,在臣所来自的后世,刘姓是人口最多的几大姓氏之一。”
后世的人口可是以万万人计,刘姓確为人数最多的几大姓氏之一,那得有多少人?
就算这些刘姓之人並非全是刘季后代,但刘季的后世子孙也绝对少不了,再一想大秦的宗室,只怕是没几个……
李念笑道:“后世有几个比较有趣的说法,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匈奴人刘渊自称是沛公后人,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时,据说成吉思汗也有沛公血脉。”
“差点给忘了,东汉灭亡,三国时期,创建了蜀汉的汉昭烈帝刘备也是沛公后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