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治疟之法,在前期可以拖时间耗著百越人,实在拖不住时,便开放一些对於大秦已落后的技术给百越人,稳住他们,也可以將治疟之法拆分,传授给其一些有用,但又非核心的技术。”
说到这里,李念话锋一转:“做到这些,其实依旧不能完全避免技术外泄,从让匈奴、百越派人来咸阳学习时,就代表有些技术会被匈奴人、百越人学去。”
“除非禁绝匈奴、百越人过来学习,否则不可能没有任何一项技术不外传。”
眾人稍微想了想,便明白確实如此,但经过李念所言,已经知道了这样做的好处,他们不想放弃这个办法。
相比缺点,好处大得多:可在诸国中培养出一群亲秦者,能极大提高大秦在诸国的影响力,方便大秦插手干预诸国事务。
见眾人沉思,李念又笑道:“方才的话还未说完,诸位担忧技术外泄,无非是害怕他们会在他们国內发展和大秦一样的工艺,变得强盛。但实际上不需要太担心,这也是我要说的『二者』、『三者』。”
“二者,大秦的环境和他们所在的国不同,技术的发展是成体系的,尤其今后那些更先进的技术,远非一人所能完成,其等就算学成归国,就靠其一人或几个人,能做成的事不多。”
“在大秦,陛下英明,愿意支持技术发展,所以臣才製作出了纸、医者才找到了治疟之法,匈奴单于、百越头领能如此支持否?”
这个问题的答案依旧显而易见:不打压就不错了,即使支持,也不会多尽力。
“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很多人才,人才多,才更能发现问题,找到解决之法,人少虽未必找不到,但通常费的时间更长。”
李念说的这其实是指研究学习环境,大秦的研究学习环境肯定比匈奴、百越好很多,双方间產生新技术的速度当然不会在同一层次。
学有所成的匈奴人或百越人回去后,面对的是啥基础都没有的环境,要是能赶上大秦,那肯定是大秦自己出了问题。
李念道:“这些人想要发挥他们的才能,一展他们所学,天下间除了大秦,再无他国,所以他们在学成后,说不定会更愿意留在大秦,为大秦所用。”
“就像昔日之商君、张仪,今日之李副令、尉繚侍郎……不正是因大秦更適合诸位一展所学。”
听到李念用他们举例,尉繚和李斯还真不好反驳,因为李念说的是事实。
“三者,大秦相比於他们的国邦,大秦疆域、人口,尤其是人口,是他们多倍,也即意味著大秦能出现的人才多於他们,发展速度高於他们。且大秦现在本就领先强盛於他们!”
“就好比在水中航行,各国都朝著一个方向前进,但大秦的船更大、速度更快,还领先他们,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被他国追上……”
那是大秦自己没用,大秦自己出了问题,没有將这巨大的优势转化为胜势,只能说一声“该!”
始皇听到这话,想起了李念与他讲说儒家思想不可治国时的一些话,指望別国弱小是不行的,想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倒,终究还得自身够硬,否则自身不行,迟早会朽灭。
尉繚向李念行了一礼:“谢尚书解惑!”
到此时,眾人也明白了李念想要大秦控制诸国的方式:一、通过钱幣;二、通过培养亲秦人才。
但听李念一番讲说下来,真別说,这两个方法好像还真有可行性,有一定的机会长期控制住诸国为大秦谋利。
只是当中亦有漏洞,或者说还有细节未曾完善,冯去疾便出声问道:“尚书讲那钱幣之法时,曾与李副令一问一答,言钱幣非財富,冯某至今仍有不解。”
“大秦钱幣为铜所成,而铜可用来打造兵器,製作器具,即使不能直接用来衣食住行,也是有一定作用,为何就不是財富?”
听完冯去疾的问题,李念笑道:“铜確实可作为一种財货储存,但钱幣不是財富。”
“冯副令是將二者混为了一谈,认为铜就是钱幣,钱幣就是铜,所以铜有用,可作为有用之物囤积储存,等同於钱幣也就是財富。”
听到“认为铜就是钱幣,钱幣就是铜”,冯去疾已经明白过来,但他还是向李念行礼:“请尚书解惑!”
李念道:“这其实是將铜作为一种金属的物质属性同钱幣的作用混到了一起。铜並非钱幣本身,而是钱幣的载体或者说表现形式。”
这话听上去好像很绕,但殿內眾人稍加一想,很快便能明白,何况李念还在给他们解释。
“据闻在古老的时期,人们以漂亮的贝壳、特殊的石头作为钱幣,到了现在,將金银铜等金属铸成钱幣,从贝壳、石头到金银铜的变化,实则是钱幣的载体发生了变化。”
“但我们通常將钱幣的载体默认为是钱幣,混到了一起,可实际上二者是有差別的,作用上也有很大不同。”
“像铜能被用来打造兵器、製成器具,是铜本身作为一种金属具有的作用和价值。”
“这些作用使得铜是一种优秀的钱幣载体,但这些却不是钱幣本身的作用。”
“铜作为金属具有的作用,使它可作为一种財货被囤积,但钱幣依旧不是財富。”
“简言之,铜可以被当作財货,但钱幣不能,且铜能被当作財货是因为它是金属,具有实际价值,跟它是钱幣的载体没有关係。”
“铜就算不再被铸造成钱幣,它一样有价值,这並不是其作为货幣载体才有的,而是它作为自然界一种金属所拥有的。”
某斗牛国就犯了这个错误,认为白银是钱幣本身,然后钱幣又等同於財富,所以他们在美洲找到的白银就是一笔巨大无比的財富,以后整个国家都可以过上不耕种、不生產,只需要到处买买买的好日子。
然而现实给了他们狠狠的一记耳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