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內与民休息、整顿吏治、善待功臣、抑制豪强,使得经歷大乱后的天下开始恢復元气。”
“对外虽不像武帝时那般打得四夷安服,却也让匈奴分裂、西域诸国愿意臣服,边疆多族归顺,更派马援平定了交趾叛乱。”
这刘秀竟然是一位几乎没有缺点的帝王,而且文武双全、內外通吃,简直不可思议。
如文帝也有像对外不太行的这种缺点,而像汉武,功虽大,过也不少……
刘秀就没有晚年时昏聵,整出些祸事来啥的?
李念道:“若真要硬算刘秀的缺陷,於臣而言,可能也就其崇尚儒术和接见脚盆使者,赐了『倭国』之名,但这些实际上也不是缺陷,那时的儒家仍有可取之处,他也不会想到千百年后之事。”
“建武中元二年,在位二十九年的刘秀离世,享年六十二岁,留遗詔曰:『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
听到这份遗詔,始皇三人皆陷入沉默。
蒙恬、蒙毅在想明明是这般有为的一位帝王,在离世时却称自己“无益百姓”,还让將后事俭省著办,不要那些官吏邮寄唁函弔唁。
始皇则在心中思索,如果是他离世,能否留下这种遗詔,说自己“无益百姓”,要求“务从约省”?
面对后世的这种优秀帝王,始皇感觉压力很大,他心气高,有一个巨大的野望:
他不仅要超过前人,也要让后人难以超过,成为后世帝王之楷模。
可这后世帝王好像真不容易全方面超过!
始皇心里明白李念给他讲说刘秀这些优秀帝王的那点小心思,不仅是让他知晓后世歷史,也是有意让他生出跟优秀帝王相比之念,让他发生改变,不会变成李念所知歷史上的那位始皇帝。
但不得不说,这小子的心思达成了。
如果以前不知道也就罢了,如今能够知晓,当然要和后世的帝王比一比。
就像那位的词中所言“欲与天公试比高”,与天公都可比高,与后世帝王相比,又有何不可?
说来也有意思,在从李念这得知那首词后,始皇帝亲自將其写了下来,每日都要私底下看上一遍。
李念道:“葬於原陵,上庙號世祖、諡曰光武皇帝,成为东汉拥有庙號的三位帝王之一。”
“东汉本来有好几位帝王都有庙號,但由於功不符实,最终被去了庙號,只留了三位!”
“足见东西汉庙號之严格,哪像后来的朝代,是个帝王几乎都有庙號,再无多少份量。”
“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刘庄,刘秀与阴丽华之子,既是东汉第二位皇帝,也是第二位庙號拥有者。”
蒙恬已从沉思中回神,问道:“那刘秀不是后娶了郭圣通为妻,为何不是其子继位,而是这刘庄?”
纯粹是出於好奇想问问,原因也能猜到,无非是刘秀更喜欢阴丽华和这刘庄,於是在其称帝后,便放弃了郭圣通之子,选择了刘庄。
李念的回答也不出蒙恬意料:“因为相比於郭圣通,阴丽华更得刘秀喜爱,且刘庄也颇为优秀。”
“阴丽华和刘秀早年见过,刘秀对其一直念念不忘,以后世的话说,阴丽华便是刘秀的白月光。”
“刘秀当年在长安太学留学时,见到执金吾出行的盛大场面,曾说过一句『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后来,在昆阳之战后,刘秀如愿以偿,成功娶到了阴丽华为妻。”
“对於这位惦念多年的妻,刘秀自然十分喜爱,加之阴丽华不仅容貌出眾,而且恭谨俭约,生性仁爱,与刘秀的性格正好对上。”
“在刘秀娶了郭圣通后,由於郭圣通的出身,加之郭圣通已为刘秀诞下子嗣,阴丽华主动辞让后位,让刘秀立了郭圣通为皇后,她则被封为贵人。但阴丽华的这种辞让会使刘秀更觉得亏欠她,对其也会更加喜爱。”
“偏偏郭圣通由於某些事加上刘秀更喜爱阴丽华,数怀怨懟,最终刘秀废去郭圣通后位,立阴丽华为后,阴丽华长子刘庄也在两年后被立为太子。”
这就是白月光的力量,何况还是如此一位美貌与性格並佳的白月光,汉宣帝表示很赞。
“刘庄即位后,继续沿用其父刘秀的路线,严防外戚、打压宗室、抑制豪强……”
“只是比之刘秀,刘庄更加威严,对官员更苛刻,如九卿之臣犯错惹怒了他,也会被加以鞭杖,有一次刘庄被大臣惹怒,甚至亲自提起木杖想要击打大臣。”
“那大臣逃到了床下,刘庄急得呵斥大臣赶紧出来,这位大臣却说『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
那场面可以想像,身为皇帝,竟怒气冲冲地提著木棍,呵斥躲到床下的大臣赶紧出来挨打,这刘庄也是个有趣的皇帝!
“但刘庄对官员们苛刻,也带来了一好处,使吏称其官,民眾更能安居乐业,人口连年增长。”
“刘庄还任用王景治理了黄河水患,福泽此后九百多年,更兴办学校,让匈奴人都派遣子弟前来东汉的都城洛阳留学。”
“刘庄对外也比刘秀更强硬,刘秀当时天下初定,元气不足,但到刘庄时情况好了很多,於是其派遣將领击败北匈奴,收復西域,班超便在此时被刘庄派往出使西域。”
“东汉继承了西汉许多东西,也包括西汉使者那种彪悍的作风。”
“班超带著手下纵横西域,威嚇他国之王、挟持他国君主、杀匈奴使者,將大汉的霸道再次传播到西域。”
西域的儿子们,你的大汉爸爸又回来了,还记不记得爸爸?
要是不记得,也不碍事,爸爸这有一招大记忆恢復术,保准让你们个个都想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