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步必须大胜才好,小胜都不太好,失败更不行,若是失败,他给大秦所做的规划將被延迟,需付出更多的代价。
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给大秦立威,让大秦在其他国家眼中,坐实为超级强国的身份,使其等惧秦、敬秦、慕秦,才方便大秦做很多事。
世道便是如此,只有实力足够才能有底气和他人强硬,要是实力不够,別人硬要加关税,拿你当鱼宰,也毫无办法,甚至还要主动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大秦唯有向诸国展示己身之强,才会让诸国觉得这大秦很强,要不我们跟大秦混,当大秦的马仔?
才会让诸国觉得,这大秦太强了,我们惹不起,必须要迎合大秦,那些事就顺著秦人的意思去办,不可违背。
这一战得胜,属於大秦的帝国霸业真正展开,宏伟蓝图自此正式起航,这世界的大秦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李念也相当好奇,这也是他尽心为这世界大秦发展构思设计的主要原因,想看一看在他的影响下,此世大秦会变成何等模样。
今日得闻设计的第一步成功,將开启“大秦与诸国,大秦与世界”的时代,此世大秦之徵途,正式由此始,也不怪他如此高兴!
兴奋了一阵后,李念又道:“我要亲自去恭贺陛下!”
在李念从六英宫前往章台宫时,章台宫內的朝会已散去,始皇正与留下的王綰、王翦、冯去疾、冯劫几人说话。
始皇道:“王賁、蒙恬他们此战打得好,损伤轻微,却將东胡、月氏一战而平,不仅使我大秦再无北方之患,更震慑诸国。”
王翦笑道:“匈奴现在只怕也很难入睡,其等会恐惧大秦像对东胡、月氏一般向其等用兵,头曼定会派人主动归还夺走的赵国之地,並上书向陛下表忠心。”
始皇道:“一年前,头曼遣冒顿为使,朕令其等归还疆土,其等还推三阻四,如今却恨不得赶紧归还。”
忽有一侍卫入殿稟报:“陛下,李念公子请见!”
始皇对王綰几人道:“朕便说李念这小子在得知消息后,即便朕未曾召他,也定会过来。”
隨即,始皇又对那名侍卫道:“让他进来!”
其实他们是在等李念过来,准备开一个小会,现今留在殿內的,除在外领兵的王賁、蒙恬外,皆是听李念讲后世歷史小组成员。
李念进入殿內,见王綰几人也在,明白几人是在等自己,向始皇行礼恭贺道:“臣李念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战后,大秦之威播於四方,定会万邦来朝,诸国遣使。”
始皇道:“若非你策划谋略,又造出那火炮,岂有今日大胜?功劳也有你一份!”
这场战爭非临时起意,最初的谋划起源一年多以前,这一战早晚都得发生,但那时的目標选择不是东胡、月氏,而是定在了匈奴身上。
因为,匈奴在歷史上的名声可比东胡、月氏大多了,匈奴可是跟大汉磕了很多年的猛人,李念自然而然將之视为了强敌,打算让大秦拿其开刀。
既削弱匈奴的实力,让匈奴无法再发展强盛至与大汉爭锋时的模样,同时也以对匈奴的大胜作为大秦震慑四方的立朝之战,但没想到匈奴认了大秦当大哥!
匈奴现今成了小弟,大秦作为大哥,总不好再收拾自家小弟?
何况这小弟还挺上道,对大秦没有不敬。
这让李念和大秦必须得另选目標,环顾四周一看,百越诸部已建交,西边的羌族山高路远,西南方向的那些小国,同样山高路险,且其等不出名,即使打胜也体现不出大秦的强大。
周边诸国竟只剩下东胡、月氏,因而即使东胡、月氏不和大秦產生矛盾,大秦也会找理由攻伐其等。
这是大秦发展战略中必须的一步,东胡、月氏时运不济,其离大秦太近,且匈奴又先投靠了大秦,大秦只能选他们作为祭品。
东胡、月氏在一年前,匈奴人投靠大秦时就已经亡了,只是一年后才被王賁领军埋进土里。
李念摇头道:“臣只不过提供些想法、諫言,能够成功,还是陛下和诸公之功!”
这不是李念谦虚,是事实確实如此,他提的想法和諫言,看似不错,但实则有很多並不符合大秦这个时代,需要始皇帝他们根据大秦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改造。
直接丝毫不改,完全用李念的想法和諫言治国,过不了几个月,大秦就得大乱。
这並不夸张,李念虽说来自后世,眼界见识比这时代的人更开阔,可其在现代时並没有治国理政的经验,全是在书本上、在网络上了解到的一些,只是个键盘侠。
让他说如何治国、如何发展,的確能说的头头是道,可若真按他的方法去做,十有八九会將国家带进沟里,况且大秦还是一个古代的国家,他对这时代缺乏深入的了解。
但这是一年前的情况,现在的李念对大秦这个时代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定的理政经验。
听了李念话后,始皇看著李念,问道:“你认为此战过后,大秦將会有何等变化,又將如何走出下一步?”
虽在私下召见李念时,始皇帝已听过多次李念对大秦的构想,但他今日依旧问了出来。
李念正色道:“变化將涉及诸多方面,不仅会影响到陛下,还將影响大秦的每一个百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