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肯让我等带回,实则是想借我等之手,將秦国诸子百家经典传到吾国当中。”
这便是秦人的厉害之处,你知道他是什么用意,他也知道你知道他的用意,却没法反抗,只得按照秦人给的道路去走。
知道秦人將他们放归回国的目的又怎样,还不是得归来,向其他国人讲说秦国有多强。
摩叶上师继续道:“秦国的诸子百家各不相同,各有主张,儒家主张为『仁』、『义』、『礼』等,儒家有孔子、顏子、曾子、孟子、荀子,其中孔子为儒家创始者,如佛陀於我等,顏子、曾子为孔子弟子,孟子为孔子的再传弟子,荀子为儒家后继大贤……”
“其中孔、孟、荀三子在儒家中影响甚大,三者中又以孔子、孟子为最,合称『孔孟』。孔子所在之时,与佛陀在世时极近。”
到耽摩栗底的那些秦人曾与他们说过,但那时许多人认为那可能是秦人编造出来,现今为摩叶上师所证实。
一官员听到此处,感嘆了一句:“於此事之上,秦国与我等倒有些相像,同一时期,国中皆有圣贤出世。”
摩叶上师道:“但秦国当时所出诸子却並非只有孔子,道家老子也为那时之人,在孔子之前,有管子,孔子之后,有墨家墨子、兵家孙子、道家列子等大贤。”
虽在同一时期都有圣贤出,可秦国当时及前后皆有,在数量上也比他们更多。
说完这番话,摩叶上师又道:“秦国诸子百家之学博大精深,非三言两语可以道尽,只能简要为诸位讲说。”
摩叶上师並未选择將带回的诸子百家经典拿出来给眾人看,因为即使拿出来,这些人也一时半会儿理解不了,而且他们也还没將诸子百家经典给翻译完。
別看诸子百家经典好像就那么些书,可微言大义,要將其中蕴含的道理准確翻译为孔雀国人能理解的版本,那是件难度极高之事。
所以,在歷史上第一个翻译外国著作的人常会留名於史,譬如翻译《天演论》的严復。
摩叶上师道:“儒家主张人当修身,即修养个人品性,再齐家立业,接著再治其国,最后使整个世界变为其等所往之模样,是为『平天下』。儒家主张『仁』、『义』,认为要让世界达至大同……”
提到“大同”,摩叶上师专门解释了一句:“儒家的至高理想便是世界大同,而大同者,以儒家之言便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摩叶上师用孔雀国语为眾人详细讲说了一番何为大同世界,那也是一个描述极好的世界,虽和他们所追求嚮往的佛之净土不同,但一点也不逊色。
“儒家认为要想达至大同世界,必须要施以『仁』、『义』,国有『仁』、『义』而得长存,人有『仁』、『义』而得立足於世。”
“然『仁』、『义』也只是儒家学问中的部分,其亦讲『礼』、『智』、『信』,我虽观阅过儒家经典,亦不敢说已了解儒家之学。”
“儒家学者须行『六艺』,『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
摩叶上师讲了一番儒家六艺,隨后道了句,“由此也可见秦人勇猛尚武之性。”
可不是嘛,不学好“抡语”,怎么教人《论语》?在春秋战国时,没点武力傍身,怎么保证行走天下?
摩叶上师的介绍虽简要,但眾人都听出这儒家的思想学说不下於他们的佛教、耆那教,若这儒家在他们孔雀国,十有八九也能成为一大教派,吸引诸多人入教。
想到此处,房內许多人神色严肃起来,虽说这儒家並非教派,但其绝对有能力化作教派,他们心中生出想法:最好不让这儒家传入国內,否则可能危及他们佛教。
不,不仅仅是儒家,秦国的诸子百家可能都和儒家一样,要將之全部禁绝。
教派的蛋糕就那么大,这个教派多分一点,那个教派就少分一点,他们孔雀国內分的人本就不少,怎能允许外邦的教派传入?
摩叶上师不知道某些人生出的想法,继续道:“道家崇尚於『道』,认为天地万事万物及万事万物运行之理皆在一个被称为『道』的存在之中,『道』即是万物,也是万物所生之理,也是其凋亡之理。”
“便如我等看一朵,这朵本身是『道』,盛开是『道』,凋亡已是『道』。我等人也是一样!”
“所以,我等行於『道』之中,当顺『道』而行,遵从『道』的发展,自然而然,无为而为,便如大河之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爭,处眾人之所恶……』”
其实,由於从小养成的思维模式不一样,摩叶上师並未真正明白道家所言的“上善若水”、“清静无为”究竟是怎一回事,他现在向耽摩栗底眾人所讲,许多都是在大秦和百家学者交流辩论时听得的內容。
“道家有老子、庄子、列子等诸子,老子著道家经典《道德经》,虽仅数千字,却蕴有大义,可惜我等尚未翻译完成,不可使诸位一观。”
將秦国的诸子百家经典怎样翻译成孔雀国版本,那是一件极不容易之事,秦国那些诸子在记述时,用字简短,却含有极复杂之义,对於他们这些孔雀国人,理解起来就不容易,更遑论还要翻译成让其他人也能理解的版本。
要是有秦国的诸子百家学者帮忙,或许会变得简单,可惜现今並无秦国的百家学者。
摩叶上师继续道:“而这位庄子,是一相当奇妙之人,其曾写著一篇名为《齐物论》的经典,言其曾在睡梦中梦到自己变作为一只蝴蝶,若是诸位,会作何解?”
面对摩叶上师提出的问题,眾人陷入思考:这位叫“庄子”的秦国道家大贤,其梦到自己变作蝴蝶,定会有不同於常人的见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