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复山河 > 第401章 移民

第401章 移民

只是考虑到军功田的存在,按照这种管理模式,很容易出现问题。

估摸着要不了二十年,大虞卫所的弊端,都会在安南出现。

在利益的驱动下,军官们很容易变成趴在普通百姓身上吸血的吸血鬼。

一旦被将领利益污染,军队的战斗力,就会迅速衰落下去。

索性采取了折中方案,官兵和平民拥有自己的土地,无需官方插手他们的生产。

在这套体系之外,又延用了之前的管理模式,搞出了国有农场。

被朝廷流放的罪犯,以及在安南俘虏的战犯和家属,全部编入国有农场中劳动。

反正安南地区别的不多,就是待开垦的土地多。

开发完了安南,还可以开发三宣六慰,或者是继续向南扩张。

“安南都护府”安的是两广云贵以南地区,这个以南具体有多远,朝廷没有明确规定。

理论上来说,只要有能力往南打,就可以一直扩张下去。

“兰先生,移民安置工作,进行到了哪一步?”

李牧转头向兰林杰询问道。

封建王朝移民,就是一部血泪史。

官方亲自下场组织的移民,肯定不能和以往一样,直接放任自流。

除了沿途提供后勤保障外,安置地还要解决衣食住行问题。

涉及到数百万人口的迁徙,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

“侯爷,为了安置移民,我们设置了一千个临时聚居点,修建了十万套临时住宅。

前期移民主要是军属,无需在聚居点停留。

在军功田所在地,给他们划分口粮田,就近进行安置。

因为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住宅只能靠他们自行建造。

都护府开放附近山林,允许他们自行伐木建房。

临时居住问题,可以把军中的帐篷借给他们。

聚居点的临时住宅,主要是为国内移民准备的,

考虑到实际情况,预计移民将在临时聚居点停留不超过两个月,就会安排到地方上。

一应基础设施,还在筹备中。

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我们计划先安置完军户后,再让其他移民过来。

不过这也有一个问题,按照我们的移民计划,未来三年内从两广引入三百万移民,这势必导致两广卫所人口亏空。”

兰林杰神色凝重的回答道。

没有办法,李牧的分地政策,对底层民众吸引力太大。

尤其是一众军户,他们跑的最积极。

刚开始还有人恋家不愿意离开,可是随着邻居们纷纷报名,这些人也不免受到影响。

以至于发展到现在,两广卫所九成以上的军户,都报名加入到了移民大军。

这还是消息没传开,不然的话,卫所外面的民众也会跟着报名。

大量的人口离开,卫所就闲置了下来。

虽然李牧的经营重心转向了安南,但两广依然是根基之地,不能轻易丢弃。

经营好了卫所,可是能养活十几万军队。

放这么一支部队在两广境内,就算未来他从两广总督任上下来,依旧能对当地保持影响力。

“人口亏空不用担心,大虞朝最不缺的就是人。

两广地区人口不足,那就从其他省份拉人过来。

拿着本侯的名帖,直接和各省衙门接触即可。

尤其是北方各省,天灾人祸之下,外出讨生活的人都可以引过来。

重点放在陕西,那边的官员会给本侯面子。”

李牧想了想说道。

一门双侯的李家,虽然算不上天下第一豪门,但在关中绝对是一道护官符。

拿着他的名帖过去,有李氏宗族帮忙,移民工作会顺利很多。

人口虽然是一笔宝贵财富,但灾年遇上的不算。

对地方衙门和本地士绅来说,灾民就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有人帮他们把麻烦弄走,无疑是帮了大忙,大家欢送都来不及。

灾民一旦进入湖广,后面的路上,到处都是他的旧部。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军队护送。

“侯爷,从关中引入移民不难,问题是这么一来,钱粮开销就大的去了。

事实上,光把两广的军户迁徙过来,我们就要付出数百万两的开销。

相对而言,军户的情况还算好的。

士兵们在南征中大都有所收获,加上往日里的积蓄,大部分都能支撑在安南重建家园。

换成其他移民,一个个都穷的叮当响。

别说是重建家园,恐怕连平常吃饭,都要都护府解决。

倘若从关中引入灾民,所需的钱粮开销,还会更加庞大。”

兰林杰急忙劝说道。

当了家才知道柴米油盐贵。

移民的吃喝拉撒,全部都是要钱的。

长途跋涉肯定要吃饱了才行,在缺乏油水的情况下,平军下来每人一天最少两斤杂粮。

事实上,这还是少算的。

粮食不会恰好在中途站点出现,需要费人力进行运输。

摊销上运输、管理、加工过程中的消耗,摊销下来人均消耗量怕是得翻倍。

除了吃饭这个大头外,各种后勤保障,也都是要钱的。

平均下来,每引入一位移民,都护府最少要支付3两白银。

并且这些成本,还会随着距离的增加,持续增长。

都护府虽然靠查抄安南官员士绅,收获了一笔不菲的财富,可这些钱大都用在了战后重建。

战争中损坏的桥梁要重建,破坏的道路也要修复。

城市中的废墟,需要安排人清理,然后组织重建。

要发展农业,水利工程也是少不了的。

最关键的是养兵,也是要钱的。

短时间内,军费开销可以依赖各省协饷,但这是有时效性的。

如果不加节制,以李牧的家底,要不了多久就会被耗光。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不过开销在增加,我们的收入也可以增加。

战争已经结束,民间经济正在迅速恢复,要不了多久都护府内的商业就会恢复。

别的不说,光盐税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另外安南境内的矿山,也可以立即尽快恢复生产。

这些收入,应该能覆盖一半的开销。

剩下的缺口,熬过第一年之后,就会逐步走上正向循环。

只要控制好移民力度,就能够挺过去。”

李牧想了想说道。

最赚钱的买卖,无疑是垄断经营。

安南地区的盐、铁、茶、酒水等暴利产品,现在全部都是都护府下属机构,在垄断经营。

除此之外,矿山也被全部收归国有。

都护府手中拥有大量免费劳动力,只需要管饭就行,能够大大降低开采成本。

尤其是那些金银铜矿,开采冶炼之后,都是可以直接铸造货币的。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我在西游做神仙 扣1加功德,我真不是气运之子啊 圣罗兰典狱长 互联网时代,谁还做传统游戏? 我是唯一的玩家 这个明星只想加钱 禁忌梦魇 从阿森纳开始肝成球神 守序暴君 成为顶级向导后,他们死缠不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