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备用的东洲中枢
当然。
就目前遍地地震的恶劣环境。
冰湖级运输舰这种相当依赖道路交通环境的陆行舰,已经没必要再继续扩大规模。
而六代战机也因为技术落后一代,制造成本又没有低到哪里去,同样没有必要继续制造。
对于苏武来说。
钢城更重要的用处,反而在于能够大规模生产普通民用工业产品。
因为这足以替代泰拉,成为新的维持全球贸易网络的基石。
“钢城周边的地质还算稳固。”
“核心的那些大型避难所,只需要再小规模地修修补补一番,应该就能足够撑到最后。”
苏武抬起手,在面前的全息投影上,唤出钢城周边的勘探资料。
陷入了思索的状态。
从地理位置上看,钢城距离泰拉所在的江河市,直线距离约有400公里。
基本远离了强震区的地带。
虽然仍然会受到强震区域余波的影响,不时地出现5到6级的震动。
但这种强度的地质活动,对于钢城那些照着躲避核爆和末日建造的避难所,已经不会造成结构性的损伤。
算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容身之所。
唯一的问题,反倒是在武力方面有些薄弱。
无法匹配它即将获得的东洲中枢地位。
“再多修建一批电磁炮台和激光防御阵列。”
“以及再生产10万套匹配蜘蛛机器人的武装配件吧。”
拉出钢城的武装清单。
苏武几番斟酌。
给出了一个谨慎而保守的扩充计划。
工业产能和资源都是有限的。
在倾斜向军事方面的同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方面。
可说到底,泰拉才是苏武生存的核心与根基所在。
一切的规划,一切的资源调配,都必须在不明显拖累泰拉本身发展速度的前提下才能实施。
如果两者有冲突的话。
那么哪怕是钢城这座在未来泰拉沉入地底后,负责接力维系苏武整个地表势力的中枢城市,也不是不能放弃。
安排好钢城的生产与防御。
苏武的注意力,接着转移到西北方向,2000多公里外的微光平原。
那片夹在迈拉克大峡谷与岩浆海之间的丰沃之地。
如今,已经成为了苏武手中最重要的资源开采区。
在大批凝聚了最新科技,甚至经由生存点强化过的钻探设备,不计后果的破坏性开采下。
每天的石油产量达到了1500万吨。
几乎超过前世全世界石油日产量的总和。
同时,为了存放这些巨额的石油产出。
在与微光平原相隔一整个迈拉克大峡谷的东方。
整整有17座大中型避难所,被改装成了专门的仓储和精炼基地。
超过上千艘冰湖级运输舰。
整日整夜地穿梭在迈拉克大峡谷之中。
负责将微光平原海量的石油,源源不断的运送到那些仓储基地。
“按照时间推算。”
“应该还有一个月左右的黄金开采期。”
“然后微光平原就会被岩浆吞没。”
“而这期间的产出,短时间内肯定无法再运往泰拉。”
“所以,位于迈拉克大峡谷东边的存储精炼基地,至少还需要再增加七座。”
“至于运输方面,倒是不需要再增加了。”
上千艘冰湖级运输舰,一趟就能运送上千万吨的石油。
哪怕它们的行驶速度仅有每小时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