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医院。”对方回应道。
方言一怔:
“哦,我还以为是协和呢……”
要说现在京城西医的天花板,这会儿还应该是在协和这地方。
而且大部分的老干部到京城看病,也是选协和。
直接选天坛医院倒是挺少见的。
让后,方言就听到他们解释道:
“推荐我们做手术的医生,和天坛医院那边的大夫是同学,所以比较了解这事儿,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去京城那么远的地方。”
方言有些纳闷的问道:
“像是老同志这个情况,其实应该让京城的医生直接到太原来动手术的,怎么搞得你们要飞京城去呢?”
他们解释道:
“本来是这么想的,但是那边暂时走不开,我们这边时间又拖不得,所以就只能过去了。”
方言恍然,点了点头。
然后继续换老人的右手脉摸了起来。
看到方言在诊脉,有人问道:
“这病在中医里,有没有能治的办法?”
方言对着他们解释道:
“中医里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大疱’这些说法,老同志的症状,对应过来是‘肺胀’‘喘证’的范畴。”
“核心问题是肺脾肾三脏亏虚,加上外感风沙、久病致瘀,气机壅塞在胸中,所以呼吸不畅、动辄气喘。”
“西医的手术,是解决器质性阻塞,思路很直接,哪里不对割哪里,和我们中医思路不一样。”
“老同志这个年龄有点大,身体情况也不太好,切了过后脏腑功能恢复可能会出现问题,我不知道他现在到底是进展到什么程度了,但是动手术肯定不是首要选择。”
“从脉象看,老同志不仅肺虚,脾阳也弱,痰湿瘀堵在气道,这才导致喘息反复。你们做手术能清掉肺大疱这个‘堵点’,但没法补回亏虚的元气,也清不掉深层的瘀痰。”
众人听着一知半解的,不过还是听出来个大概了,也就是动手术不是个好选择,可能后面老爷子康复会遇到大问题,而且手术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那……中医……”这时候老同志开口断断续续的对着方言说道。
方言立马明白过来,这是想问他如果用中医应该怎么治疗。
方言看了看他挂着的输液的瓶子,伸手轻轻捏了捏输液管,感受着液体的流速,才缓缓说道:“老同志,中医治您这病,讲究‘标本兼顾’。现在您是急性加重期,先‘急则治其标’用针灸通气道、化黏痰,再配汤药宣肺平喘,把这口气顺过来,就像刚才扎针那样,先解燃眉之急。”
“等喘息稳住了,再‘缓则治其本’。”方言手指点了点自己的胸口和小腹,接着说道:
“您肺虚、脾弱、肾也亏,这三脏是根基,得慢慢补。用温阳健脾的药,帮您运化水湿,不让痰再堵气道;用补肺益肾的药,把您耗损的元气填回来,气足了,呼吸自然就沉得住了。”
“至于您那肺大疱,中医不割,靠‘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的思路。用浙贝母、夏枯草这类药材,慢慢软化结节,再配丹参、川芎通瘀,让肺部气血顺畅,结节就不会再恶化,反而能慢慢缩小,气道也就不堵了。”
听到方言这么说,老干部艰难的点点头,嘴唇动了动说道:
“试试……”
意思很明显,他还是打算用中医试试,动手术的代价他自己也没底。
这时候,一旁的一个干部说道:
“领导,这怕是不行啊!”
“大家都知道,这中医调理慢,如果是之前试试就试试,但是您这病到现在了,可是拖不得的啦!”
“况且天坛医院那边的手术方案都定好了,专家也约好了,要是临时改中医,万一耽误了病情,后果不堪设想啊!”
另一个干部也跟着附和:
“是啊老领导,这病是西医确诊的器质性病变,肺大疱都形成了,光靠吃药扎针,哪能那么容易消掉?!”
“西医同志也说过,这个病可拖不起了,要不然咱们也不能飞京城啊。”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语气里满是担忧。毕竟在山西治了小半个月没见好,好不容易盼着去京城做手术,现在突然要改中医,心里实在没底。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9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