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就几下的事儿
满足了一下自己天朝上国的虚荣之后,朱厚照感觉,裴元特意跑这一趟,应该不是来和自己一起吐槽这些的。
於是直接问道,“裴卿此来,难道就为了和朕说这个?”
裴元连忙道,“当然不是。前番卑职偶得一书,乃是元人汪大渊所著。其人弱冠就往来两洋,经歷诸岛,並且將沿途山川、风土、物產饮食、喜好,与贸易之物都记录下来,名为《岛夷志》。”
朱厚照来了点兴趣,“这书在何处?”
裴元连忙道,“稍后臣就献上。”
朱厚照闻言点头,知道裴元必然还有话说,便也不急著问那书了。
裴元说道,“在此人的记述中,曾提到一地,名为北溜。乃是船舶前往西洋时,路过僧加刺旁,因为潮流迅疾,又赶上逆风,所以飘去了此地。一直到了第二年夏季有了东南风,船才出溜往北,故名之为北溜。”
朱厚照闻言,忍不住一笑,“有趣。”
裴元继续道,“汪大渊说,此地盛產海贝,遍布海滩,海商在此成船的装走海贝,拉走前往乌爹、朋加刺、放拜、暹、罗斛、针路等地贩卖交易。”
“那乌爹国,乃是旧伽里之地。其地稻米三熟。汪大渊在笔记中提到,他曾以二百五十海贝,买米一斗六升。”
“陛下可以凭藉这个比例,衡量贝幣的轻重贵贱。”
朱厚照想了下。
一石米乃是十斗,一斗米乃是十升,现在京中的米价大致在一两银子兑换两石米的位置。
如此折算的话,一两银子大致等於三千两百左右的贝壳。
以一两银子兑换七百文计算的话,岂不是五个贝壳左右,就能兑换一文钱?
这样的想的话,这哪是遍布海滩的贝壳,这是遍布海滩的铜钱啊!
朱厚照听到这里,顿时来了兴趣。
裴元继续道,“臣看到此处时,甚感兴趣。於是向各地的胡人番僧打听,才確认了真有这样一个地方。那蛮夷小岛上,遍地都是海贝,多如山积。时常有西洋商人至此捡拾海贝,满载而去,往南洋、西洋各国兑换商品。”
“而且往往离那北溜越远的地方,海贝的价格就越昂贵。”
朱厚照追问道,“你的意思是说,这些在南洋、西洋视为货幣的海贝,在一处海岛上居然到处都是?而且还能去別处换成商品?”
裴元道,“千真万確。”
朱厚照这等思维灵活的聪明人,立刻意识到了裴元此来的意思。
“这么说,要是咱们派一支船队,前往那处岛屿尽挖海贝,然后从西洋、南洋贩卖商品回来,岂不是能有巨利?”
裴元道,“臣正是这个意思。”
朱厚照的兴趣越发浓厚了。
这是白嫖啊!
白嫖谁特么不喜欢啊?
他连忙道,“你可曾弄明白那北溜究竟在何处了?”
《岛夷志》上说的云里雾里,但是裴元这个后世人又怎么能不清楚。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那北溜就是阿三下面一点的马尔地夫嘛。
所谓的乌爹,就是缅甸。朋加刺,就是孟加拉。放拜就是后世的孟买。暹和罗斛的位置,就在现在泰国,针路则在安南。
基本上可以说,马尔地夫的这种海贝,已经在途经南洋到西洋的主要国家都能通用了。
但这种海贝真正体现其价值的地方,还是在西非。
这玩意儿运到西非可就昂贵多了。
再过几年,马尔地夫岛就该被欧洲人发现了。
然后他们就开始疯狂的挖取海贝,前往西非换取黄金和奴隶。
这趟活他们一直干了快三百年,直到彻底的把印度洋地区的海贝经济圈干崩了为止。
裴元见朱厚照询问,当即道,“卑职已经弄清楚那北溜在何处,也从番僧胡商那边討得了大致海图,愿意为陛下標画。”
朱厚照闻言,赶紧让裴元去御案上为他画出海图来。
裴元眼巴巴的看著那龙椅御案,心里默默脑补一番,终究不敢僭越。
见裴元坚决推辞,朱厚照也意识到自己莽撞了。
他让人取纸,自己去案上取来笔墨。
等纸到了,就铺在乾清宫的地上,朱厚照盘腿坐在一旁,看裴元为他標记海图。
裴元提笔一看,硃砂啊。
见裴元又眼巴巴看著自己,那神色似是为难,又好像拒绝的不是特別坚决。
朱厚照道,“凑活用吧。”
裴元犹豫道,“这,不好吧。”
朱厚照不以为然,“就几下的事儿。”
裴元:“……”
我僭越我知道,你可別乱说啊。
裴元拿起那硃笔在纸上大致画了画东南亚的地形图。
因为只是示意,出於合理性也不好拿出太详细的,裴元便简单將印度洋一带的地形粗略的描了个边。
然后用力在海中点了一点,標记下了马尔地夫的位置。
等到收笔,好像……
確实就几下的事儿。
裴元先挑著朱厚照知道的一些地方,为他填充著认知,何处是安南,何处是缅甸,何处是爪哇国,何处是天竺。
当把几个关键位置的地名说了,却见朱厚照指了指爪哇附近的一处,说道,“这位置是旧港宣慰司吧。”
裴元这才意识到,自己眼前这个天子,和那些养於文臣、阉宦之手的皇帝不同。
朱厚照都有大明皇帝苏丹·苏莱曼·汗的名號,又怎么可能对阿拉伯人频繁往来的海上丝绸之路陌生呢。
裴元连忙道,“確实如此。”
朱厚照又看著地图问道,“你刚才所说的乌爹,朋加刺应该就在底马撒宣慰司附近吧?”
底马撒宣慰司就是如今的藏南阿萨姆地区。
当年大明强盛的时候,郑和船队无敌於东南亚、印度洋一带,让各地的土王纷纷归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