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拉。
陈诺没有理会老板的话,他这时候酒劲有些上涌,一下子就想起了暮光之城。这部为他赚了最多钱的电影,里面的女主角也是叫这个名字。
这,或许还真是缘分吶。
……
……
2012年8月30日。
隨著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执导的电影《大师》作为开幕电影正式亮相,威尼斯电影节也隨之正式拉开了帷幕。
而对电影《大师》的评价,也纷纷出炉。
《洛杉磯时报》、《纽约时报》、《娱乐周刊》、《好莱坞报导者》、《滚石》、《影音俱乐部》、《基督科学箴言报》、法国的《电影手册》、英国的《卫报》以及义大利的《电影评论》等多家权威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给出让人瞠目结舌的高度评价。
“电影艺术的復兴之作,电影爱好者的终极涅槃。”
“近年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对影像、节奏与情感掌控得炉火纯青,两位主演的表现堪称无懈可击。”
“导演以近乎挑衅的模糊敘事,將观眾包裹在精神压迫与理性抗爭之间,不断拉扯。”
“影片冷静剖析了美国社会中的信仰体系、父子关係与师徒依附,並將其融合成一部冷酷而炙热的心理巨作。”
“令人窒息的视觉美感,对传统敘事结构的彻底顛覆,是对观眾认知极限的挑战。”
“对个体崇拜、人性弱点、精神空虚的深刻揭示,让人不寒而慄。”
其中,作为欧洲三大影展场刊的《银幕》,不仅把《大师》的海报作为次日的封面,还在內文中写道:“这是一部足以让诺陈的大满贯之梦就此止步的佳作,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他的新作,但是一个普利兹克家族的三代业余导演,他能够拍出佳作的可能性,远小於其他可能。是的,我是想说,一部讲述中国移民的美国故事,很难让人提起兴致。除了陈的名字之外,你还能找到你想观赏它的理由吗?”
对於韦恩斯坦影业来说,看上去这一切都很完美。
可就在这一天,大西洋彼岸的la的早上,总裁办公室附近却陷入了一片低气压。来往的员工都能听到,从那扇厚厚的隔音玻璃后,传出一连串暴怒狂躁的咆哮:
“%#¥!##@!#!#%@!!!”
没人知道他在骂谁,也没人敢问。哈维·韦恩斯坦对著空气中並不存在的某个“目標”,足足咆哮了十多分钟,直到气喘吁吁、声嘶力竭,才终於停了下来,但脸上的愤怒却依旧未消。
坐在他对面的鲍勃·韦恩斯坦一边用手巾擦著额头的汗,一边无奈地嘆了口气:“哈维……你该吃药了。”
“闭嘴吧,鲍勃!”哈维怒声打断,“我现在没心情跟你开玩笑!”
他猛地一拍桌子,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指著面前的电脑说道:“看看这个!这么好的一部电影,这么多耀眼的评价,在我们过去的作品里都难得一见!”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他是绝对的天才!瓦昆·菲尼克斯,离开影坛几年后復出,结果演技不退反进了!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更不用说,他的奥斯卡影帝名副其实,还有艾米·亚当斯,萝拉·德恩……每个影评人都对她们在电影里的表现大加讚赏。”
“我刚看了威尼斯影展官方发布的媒体评分统计,在首轮参与评分的25家国际媒体中,有23家给了我们四星以上的高分评价!”
“这么一部十年难遇的佳作,我们把它送到了威尼斯,希望它在那里成为主角,成为焦点!事实上,我们也做到了。”
说到这里,他一拳砸在桌面上,咬牙切齿道:“可现在呢?除了这些杂誌,谁在討论它?啊?!现在他妈的网上那些人都在討论什么?告诉我,鲍勃,是什么?”
“是…………”鲍勃·韦恩斯坦往哈维办公桌的电脑上看了一眼。
他当然知道那里显示的是什么。
事实上,在过来之前,他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摔了咖啡杯。
为了这些媒体评价,他们动用了很多老关係、再加上影片本身的质量確实过硬,才堆出了这般密集而漂亮的高分好评。了这么大的力气,目的当然不会单纯。
一方面,是他们惯用的操盘手法——先通过媒体口碑影响评委风向。
另一方面,则是为市场宣传铺路,用权威媒体的背书,吸引大眾视线,为后续的全球版权出售、院线谈判爭取最好的价格。
而第三层,也是最棘手的一层——普利兹克家族的某些人,联繫上了他们。面对那群真正玩资本游戏的狠角色,他们可是亲口拍著胸脯打了包票。
谁能想到,最后却是被这么一桩儿戏一般的插曲,把所有的注意力硬生生从他们的电影身上剥离。
更过分的是,那些发布《大师》好评的各大媒体帐號,也纷纷下场,对那个中国人的话题事件连发好几条推文,三条起步,多的五六条,跟著造热度、蹭流量——
让人咬牙切齿。
哈维生气,当然有理由。可他鲍勃不也一样窝火?
鲍勃咬牙道,“哈维,我敢打赌,他就是故意的。他就想看到你我为此发火、抓狂。他想激怒你,他就想你不冷静。只要你失控了,他就贏了。”
哈维·韦恩斯坦重重喘了两口气,脸色狰狞,声音低沉地问:“你真这么觉得?”
“是的,哈维,我確信他在玩一场心理战。”鲍勃盯著他,“我们现在得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他愿意做出这么一个举动,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他对自己那部电影没有信心。”
哈维不说话,眼里闪过一丝冷光。
“你想想看,这完全不像他的风格。”鲍勃继续道,“这说明他心里没底。他知道这部片子很有可能不是我们的对手,所以才要靠这种方式博关注,引开媒体的注意力,打乱我们针脚。”
说完之后,鲍勃看著自己的兄长终於冷静了下来。
哈维沉默了两秒,隨即缓缓点了点头,声音低低地说:“鲍勃,你说得有道理……很可能就是这样。”
“对,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生气,哈维。”鲍勃起身,俯身看著哈维·韦恩斯坦,眼镜后的眼睛闪烁著凶恶的光芒,“是反击!”
……
10多分钟之后,鲍勃·韦恩斯坦从哈维的办公室里走了出来,回到了隔壁自己的办公室中。
当他坐回桌后的老板椅上,点了一根雪茄。
而后在烟雾繚绕中,他若有所思的按著额头,思考著。
如果《dorp》真的成为那个人演出生涯中的滑铁卢,那么,就如同刚才所商量的那样,相信只要他们用关係拿到一两篇有倾向性的报导,稍稍一带动,那么一定有很多媒体愿意跟风炒作一番,哪怕有一分的不足,也能扩大成十分的失败。
但如果不是呢?又该怎么办?
鲍勃把目光重新放在了电脑屏幕上。
刷新了一下,只见bbc新闻再度针对那件事,出了一个专题报导。
而这次,这些欧洲媒体显然比他们的美国同行更加占了地利和人脉的优势,这次的报导中不仅有帐单,还有来自当事人的口述採访。
看著看著,鲍勃的心倒是渐渐地安定了下来。
据他对那个中国人的了解,他不是喜欢出这种风头的人,会这么做,一定有其原因……他的分析应该没有错!
……
……
“……我是一个单亲妈妈,我真的没有想到。其实在我给他服务的全程过程中,陈都没有跟我多说什么话,我也只是做我应该做的,服务好每个客人,我只是尽了我自己的一分职责……”
“……当然,我看过他的电影,我很喜欢他。事实上,我能够服务他这一桌,我非常的高兴。但是我们餐厅的规定,是不允许在客人面前表现得过分热忱。所以,我从头到尾只跟他说过那么一句话……”
“……不是,跟他同行的不是只有莫妮卡·贝鲁奇,还有很多人,这不是约会,我看了一些媒体报导,上面说的都不是真的,这在我看来,就是两个老朋友之间的普通聚会,非常正常。”
“……是的,我的生活很艰难。我不想多说我的私事,但是对於我来说,这笔小费绝对是一笔大钱,交完税之后,它也能够帮助我很多很多。我能够搬进一个好的公寓,能够给我的孩子购买很多玩具,我还能用这笔钱去米兰上大学,学我喜欢的服装设计……”
“……不,陈並没有多说什么,他只是签了一笔小费单,然后就走了。当我老板告诉我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真的,我甚至都没有来得及跟他说一声谢谢。我想在这里,跟他说真心地感谢你,陈,你用你的善举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不知道我以后还有没有机会为你服务,但我会把这件事一辈子铭记於心。谢谢你50万欧元的小费,grazie mille!”
当陈诺看完这篇报导,抬起头来,环视一周,见他的舅舅舅妈外公外婆都用复杂莫名的眼神看著他,
他一时无言。
转过脸,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看著他不停冷笑的他老爹,最后对沉著脸的潘程蓉,诚恳说道:“妈,我要说是我喝醉了,所以多按了两个零,你信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