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听到太上老君提起九转金丹,杨宣顿时便确定下来,这九转金丹就太上老君给的。
虽然不知道太上老君是出于何种目的,给了香火金身一枚这么珍贵的丹药,但杨宣也明白太上老君的意思。
太上老君这是在告诉杨宣,这个因果,要还!
至于怎么还,太上老君也已经告诉他了。
“果然,圣人的因果可不能随便欠下……”
杨宣心中无奈,但也明白,他的确是欠了太上老君的因果,那一粒九转金丹,给了他相当大的帮助。
他习惯性地摸了摸下巴,如果只是说一下看法,倒也不是什么事。
如果只是动动嘴皮子,就能了解一部分因果,那更是血赚。
思索再三,杨宣放弃了敷衍了事的想法,决定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不过,在此之前,最好还是先确定一下太上老君的立场。
“不知老君问的是阐教还是截教的事情?”
如果太上老君的立场是站在截教,杨宣就说一些对于截教的看法。
如果太上老君的立场是站在阐教,他就说一些阐教的事情,虽然他和阐教的太乙真人、南极仙翁的关系都不太好,但他的对于阐教也是有所了解。
在他的看来,太上老君的立场,大概率会站在阐教这边。
按照后世的传闻,通天教主布下诛仙剑阵之后,太清圣人可是帮助元始天尊一同破阵,这怎么看都不像是站在截教这边的样子。
然而,太上老君的回答,却大大出乎杨宣的预料。
只见太上老君摇了摇头,神色依旧没有变化。
“我不是问阐教,也不是问截教,而是问玄门,这封神量劫对于玄门来说,可以是一场机遇,也可以是一场危机,
若是处理得当,通过这次封神量劫,就能清算玄门所欠下的因果,今后更加逍遥自在,可要是处理不当……”
太上老君的语气微微一顿,向来淡然的脸上,露出一抹难以察觉的担忧,继续说道:
“若是处理不当,阐教和截教必定损失惨重,甚至会给玄门带来灭顶之灾,从此一蹶不振。”
“或许你会觉得老道小题大做,但这就是老道所看到的一个未来,若是小友有什么想法,可以说来听听。”
杨宣:……
不,我可没有觉得这是什么小题大做,如果处理不好,今后洪荒的第一大教可就不是玄门,而是脱胎于西方教的佛门!
“如果太上老君的立场是整个玄门,这事情就简单了。”
“有太上老君从中制衡,或许就能避开末法时代这个潜在的危机,或者将其延后到下个量劫。”
沉默片刻之后,杨宣轻轻敲了敲手指,沉声说道:
“关于玄门封神之事,贫道的确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在贫道看来,玄门封神的危机,不在阐教弟子和截教弟子的身上。”
“阐教弟子所采取的应对之法,应当收徒挡灾,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阐教十二金仙有半数渡过量劫应当不成问题,倒也算不得元气大伤。”
“截教看样子也像是采用了替劫挡灾的样子,用业力厚重的弟子,来代替业力较少,品行端正的弟子应劫。”
“截教号称万仙来朝,此战过后,必定损失惨重,十不存一也有可能,但清除掉这些蛀虫,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正因如此,贫道觉得,阐教和截教再怎么打,损失很有限,不会元气大伤。”
太上老君的目光微微一闪,看了杨宣一眼,露出一抹赞赏之色。
杨宣对于封神之事能够看得这么透彻,着实是超出他的意料,甚至有些地方,看得比他还要更加透彻。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叫做旁观者清,但太上老君却不这么认为。
他敢肯定,就算是把镇元子、鲲鹏这些准圣拉过来,恐怕也难以看得这么透彻,至于阐教和截教的弟子,那就更不可能了。
尤其是截教替劫挡灾的事情,如果杨宣不说,太上老君还真的没有注意到。
毕竟截教来到九州的弟子那么多,其中也有不少品行端正的弟子死去,太上老君没有注意到也很正常。
如今听杨宣这么一说,他这才注意到,截教死掉的这些弟子,绝大部分都是业力深厚,本就该死之人。
但品行端正的弟子,却并未死去太多。
石矶、金光圣母、秦完、赵公明这四个功德加身,福源不俗的截教弟子,也全都活了下来。
而且,这些人能够活下来,或多或少都和杨宣有些关联。
这四人都可以说是截教的底蕴,如果死了,可就要伤及截教的元气。
“这小家伙也是厉害,待在地府不出来,却给截教带来这么多生机,若是不看修为,倒也有几分圣人的做派。”
“举手投足,便可影响玄门封神,心思转动间,便能让洪荒百鬼夜行,当真是厉害!”
太上老君是越看越满意,像杨宣这样的人,说是洪荒独一份也不为过。
“只可惜,他是不太可能入我人教门下了……”
太上老君心中无奈,当初在司命神殿弄丢了一颗九转金丹,原本是想着借此因果,邀请杨宣拜入人教。
但后来发生的这些事情让他明白过来,杨宣是一个有志气,想要走出一条全新道路的人,是不可能拜入人教门下。
他也渐渐放弃这个心思,想着和杨宣结下善缘,让玄门在天庭和地府可以占据更多位置,提升玄门的气运。
他这些年所炼的那枚丹药,便是为此而准备。
现在听着杨宣一针见血的话,太上老君对杨宣愈发重视。
沉默片刻后,太上老君点了点头,示意杨宣继续说。
前面所说的这些,是杨宣对封神大势的看法,接下来的这些话,想来就是对封神隐患的分析。
杨宣看到了太上老君的赞赏,心中松了一口气,对于太上老君的态度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让他少了几分顾忌。
整理了一番思绪后,杨宣继续说道:
“在贫道看来,如果玄门真的有灭顶之灾,应当是来自于那两位圣人。”
“若是贫道没有猜错的话,两位圣人所走的道路相悖,将会有一场大道之争。”
“如果他们将这场封神量劫,用作大道之争,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封神量劫就不再是阐教和截教弟子之间的争斗,而是两位圣人之间的大道之争。”
“到了那时,封神量劫将来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