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卫东回家也没开整层楼都通上的中央风冷,就着四面通风,拿蒲扇给娃轻轻摇着入睡。
快天亮才感觉温热的身子钻到怀里,睁眼看见凤雏嘟嘴:“电视给关上,就知道你们回来了。”
那就抱紧些再眯会儿。
就算不做啥,也觉得心安不少。
实在是脑海里想的都是生产销售大局面。
果然,一大早还在吃饭的时候碰到洪天成,就急着问他现在化工原料都在涨价,三块钱一瓶的洗发水要不要涨价。
让卫东想起后来的可乐,十多二十年都三块不涨价:“实际上大瓶和超大瓶,已经顺着这段物价变化,从预定的五块、八块变成了八块、十二块上市,就算是大支的给小支补,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阶段彻底成为全国洗发水的唯一,量大了不就赚得多。”
洪天成实际上不管销售,所有工作都集中在生产和推广。
现在慢慢点头:“那就是把生产规模再扩大些。”
让卫东嗯:“这次带了两位商州机械厂的总工程师来,他们主打研究玉米生物工程生产线,让他们也来介入你那个法国洗发水生产线,我们也有计算机研究所,必须请大家一起努力做出我们自己的生产线来扩大规模,应对这种原材料涨价。”
说到这里让卫东甚至还提出:“这个时候你要故意在所有洗发水、化妆品瓶装里加满,满到封口的那种,然后在广告语里加一句,加量不加价,嗯,化妆品用美丽不加价!”
洪天成听出来了:“就是故意要利用这个什么都在涨价的环境,来凸显出我们不加价的好口碑?”
让卫东嗯:“口碑才是最重要的,这时候到处提到都是涨价,实际上你说我们这化工原料做的东西,上涨成本分摊到每瓶能有多少,与其说在这上面砸牌子,不如压榨供货商,凭什么我们要为他们的涨价买单,还不信找不到替代品了,我们才是最牛逼的。”
洪天成心里有底了,重重说好。
果然,等牛仔服厂、服装厂之类汇总起来的消息,也是面料、配件上涨。
秦羽烨和hk商务代表们都比洪天成淡定:“规模啦,先抢占市场份额,然后考虑的是控制自我成本,最后才是涨价,那是万不得已的做法。”
在hk这种弹丸之地,天天有各种成衣品牌在出现消失,反而习惯了这种激烈竞争局面。
之前完全没有找到任何对手的情况,还有点诧异。
那现在就坚决不会给对手趁机做大的机会。
卫生巾、照相机就更不用说了,前者是让卫东要死保的日用品底线,后者是三线厂在山区自给自足的产品,不太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
所以在进入六月之后,非常明显的物价飞涨中,让卫东这一系的产品从广告到销售,包括全国各地的销售人员宣传话术,都像是一股清流。
其实也是刚刚进入商品社会的各种品牌企业,都没经历过自由市场扑腾的这种局面。
纯粹是按照以前计划经济下的习惯,进价涨了我就涨,全都齐刷刷的跟着涨。
实际上市场经济有涨有跌才是正常反应,是由供需矛盾决定的。
同样也是刚放开供应的消费者,也没见过这场面。
说是工资涨了点,可啥都在涨价,比之前啥都要凭票供应好点,现在加钱加价就能买到。
于是抢着买。
越抢着买那价格可不就越高。
做买卖的一旦发现涨点价没人管,商人那种赚黑心钱的本能被触发后,物价局之类市场经济的监管还没开启。
这价格自然就跟脱缰野马似的飙升。
后世抢着买盐买板蓝根买口罩的恐慌心理,其实就是从这会儿养成的习惯。
因为产能又只有这么点,不抢着买就真的会没有。
这种抢购里面只要有人在开始囤积,就会大面积的缺货。
各种日用品都缺货,那日子还怎么过。
唯独百年润发洗发水、欧妮雅化妆品、飞燕牌卫生巾、爱克斯照相机、收录机复读机、喜利来服装、董香香小食品,全都保持原价。
尤其洗发水、卫生巾、化妆品、服装还轮番上广告强调自己加量不加价、美丽不涨价。
简直就像一把船锚稳稳的定在那。
在每天也就二三十条广告的砖儿台显得极为抢眼。
实际上背后厂里面瞬间感受到了疯狂,全国各地的销售公司、销售员都在要求增加供货量。
哪怕洗发水提前买几瓶来囤着,也要免得涨价。
这会儿的人也意识不到,整个社会都在涨价,再迭加这种谁都在抢购物品,其实让国家经济局势也遭受了巨大压力。
让卫东和他的产品又清新脱俗的展现在了各方眼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