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东瀛攻略(三)
有著邓愈这么一个帅才,再加上廖永忠这个水战专家,以及马寻从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情报。
所以“出征东瀛”,看似是变得靠谱起来了。
虽说这只是去探矿,暂且还不是要打仗,但是好岁也是登陆。
邓愈仔细看著情报,问道,“小弟,你喜欢读史书,忽必烈征东瀛的事情你可知道?”
马寻立刻点头说道,“听说过一些,他们以高丽为跳板进攻东瀛。第一次元军以及高丽兵马大约三万人,元军大將受伤、箭矢耗尽,损失一万多人。”
马寻继续说道,“听闻第二次征东瀛,蒙古人动用十四万兵马、兵分两路,先遇瘟疫、再遇袭击,好在整体还算顺利。哪知道在闰七月初一日夜里忽然遭遇颱风,一下子丧师十万。”
神风,东瀛人对颱风的称呼就是来源於此,
甚至在元朝第一次进攻东瀛的时候,也因为颱风导致战事不利。
廖永忠就纳闷了,“真的假的?这一股风就刮死了十万人?”
“那可不,据说当时蒙元的副元帅都淹死了,损失的大將不知道多少。”马寻就说道,“当时好像还有数千留守孤岛的蒙元將士待援,但是被东瀛人俘虏、斩杀。”
连续两次攻日失败,这也让忽必烈一直耿耿於怀,甚至筹划著名第三次攻日。
这也是朱元璋的心理阴影,虽然明朝的使臣被杀、倭寇肆虐,甚至东瀛的南朝怀良亲王呈上言辞不逊的表文,朱元璋也忍了。
没办法,忽必烈的前车之鑑实在太让人印象深刻了,即使是过了百年依然会让人引以为鑑。
而这也使得东瀛上下產生了自己是在神佛庇佑下的国家,不受诸国之攻,延绵不断,是为神国思想。
廖永忠一琢磨,问道,“那咱们现在这时候去,不正巧碰著颱风了?”
马寻愣了一下,隨即说道,“应该不会吧,这都过了七月了,哪里还有颱风!”
隨即马寻也明白过来了,有些尷尬的朝著邓愈说道,“还是邓大哥稳妥,我有些急功近利了。”
“谈不上急功近利,这暴风雨谁也无法控制。”邓愈笑著开口,“陛下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之时,也是占了天时的好处。”
天时、地利、人和。
古之贤者早就將一些战爭的基础条件说清楚了。
廖永忠也鼓励著说道,“小弟也不用太过担心,咱们到底不是兴重兵。只是这么一来,你得抽掉些人手了,咱们找找蒙元出征的路线。”
邓愈也跟著说道,“你所说的石见到底在哪,咱们现在大致心里有数。只不过想来蒙古人肯定没打过去,但是登岛之地可以参考。”
蒙古人登过岛,一度也是杀的东瀛溃不成军,这是事实。
但是第一次准备不充分,第二次遇到了天灾,这就没办法了,毕竟各种证据都是东瀛人无法和当时的蒙古骑兵抗衡。
邓愈进一步补充说道,“真要说起来蒙元失利,也是迟迟不登岛、貽误战机,以及十多万人的大军辐重不足、战舰不行。”
马寻也立刻说道,“就是这个道理,咱们现在也没打算一口气灭了东瀛,先占了矿再说。”
其实马寻也心里清楚,朱元璋是一个无比现实的人。
打下来东瀛对於朱元璋来说意义不大,他更希望的是东瀛的政权能够约束倭寇而已。
没有足够的好处,让朱元璋发动十多万大军去打一场灭国之战,甚至还是非常难以治理的海外之地,那是非常不现实的事情。
但是如果有了一座银山摆在那里,朱元璋就肯定会打仗,大明的文武也都会无比积极。
到时候就不会有人谈『不义之战”了,说不定连高丽都要拿下。
原因自然就是高丽是跳板,毕竟不能全都是靠海运。再者就是高丽和明朝还是有领土爭端,以及高丽这个元朝的附庸国现在还在首鼠两端现在考虑这些还太远,先將矿找到再说。
就比如说铜矿,现在算是初步了解到云南有矿,这看似是可以解明朝缺铜的燃眉之急。
但是现实就是那边有梁王和段氏,以及不具备大规模开採的能力,这不是找到了矿就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
马寻兴致勃勃的在忙著和两位杰出的大明开国功臣在商討著出兵的事情。
现在只是小打小闹,不过一切都已经朝著好的方向发展了。
朱和朱棣有些急,他们觉得自家这位舅舅开始不务正业了,卫国公也不务正业。
明明是来查江南士绅的,是来查那些人侵占田地、偷税漏税的事情,以及查一查到底是哪些人想要污衊驴儿,想要赶走马寻。
结果呢,卫国公邓愈现在都留在江心岛了,在忙著商量『打倭寇”的事情。
同样苦恼的还有京城的几个人,可以说更加的纠结、鬱闷。